漫漫通勤路,6萬上海職場人過“雙城生活”

近兩年,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過一種“雙城生活”,即工作在一座城市、生活在另一座城市。北京上班族生活在燕郊,每天乘坐火車上班。而上海跨城通勤者同樣奔波在路上。

隨著長三角區域城際間的交通聯繫越來越緊密,上海與周邊城市已出現緊密的跨城職住功能聯繫,呈現出區域勞動力市場一體化趨勢。2019年,上海職場人中有6萬名上海跨城通勤者,過著雙城生活。

這些結論來自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鈕心毅團隊發佈的《2019長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報告》。研究顯示,上海周邊城市與上海已形成一定規模跨城通勤雙向聯繫,手機信令大數據測算的上海市域跨城通勤者共1.45萬人,其中流入通勤者有9812人,流出通勤者則有4660人。該報告數據為未經擴樣的識別出居住地工作地的聯通用戶,實際人數約為數據的4倍,所以折算上海實際跨城通勤者數量高達6萬餘人。

其中,選擇在滬蘇雙城生活的職場人最多,蘇州與上海的通勤聯繫最強,佔到所有跨城通勤量的88%。蘇州方向的上海市域跨城通勤者共有12328人,佔總人數的85%,蘇州方向的上海中心城區跨城通勤者共有3298人,高達總人數的94%。嘉興和南通其次,無錫也有少量跨城通勤聯繫。

根據研究報告,早上6:30到8:30,從蘇州去上海工作的早高峰。這些所謂的“長三角通勤族”通勤單程大概需要1小時左右。與長遠路途相應的是薪資水平差距,根據智聯招聘2019年第二季度報告,上海平均薪酬為10662元,僅次於北京;蘇州地區平均薪酬為8261元,在全國排名第九。

相較於中心城市上海,這些周邊城市更像承擔生活功能的一座“睡城”。它們提供的就業崗位較為有限,而且通常依靠便捷的區位和交通,在大城市周圍承擔居住職能。緊密交通讓路途變近,蘇州是上海第一條也是目前唯一一條跨省地鐵通向的城市。報告指出,流入到上海市域和上海中心城區的通勤者主要居住在周邊城市的高鐵站點附近,而每隔5至10分鐘就會有一班高鐵往來於滬蘇之間。

從上海跨城通勤者的工作區域分佈來看,長三角城市的不同產業分工,推動了人才的自然流動。

這些過著雙城生活的上海職場人,部分流入上海中心城區的工作區域,主要是漕河涇、徐家彙、人民廣場、陸家嘴等高科技產業園區和商務區。並且,在這些地區就業的跨城通勤者的學歷和收入水平明顯高於社會平均水準。另一部分流入到上海郊區工作的通勤者,他們的工作地點主要分佈在其居住地相鄰郊區的工業園區內,比如安亭鎮、外岡鎮、楓涇鎮、寶山工業園等。

其實即使在北京,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發佈的數據稱六環內平均通勤時間都已經達到56分鐘。人們越來越理解跨城職場人,跨城通勤現象也變得越來越普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