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春:美國經濟沒有那麼強大 是“瘸腿”的經濟

孫明春:美國經濟沒有那麼強大 是“瘸腿”的經濟

孫明春

近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成員、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在參加浦山講壇線上講座時指出,美國經濟即便在疫情之前,衰退的風險也是很高的。美國經濟看起來很強,實際上沒那麼好,是一個瘸腿的經濟。

以下為演講實錄:

孫明春:今年前兩個季度,全球絕大部分的經濟體都會進入衰退,危機相對已經到來了,毫無疑問我覺得到來了。從三個層面講都到來了,疫情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性大流行病,或者全球性的公共衛生領域的一個危機。

第二個層面就是,經濟在四季度就有經濟體,全球有很多大的經濟體就已經是負增長了,我估計一季度、二季度還會有更多的經濟體進入衰退,應該講絕大部分的經濟體都會這樣。

第三個層面,金融市場波動,從金融市場波動的情況來看,毫無疑問只有金融危機的時候才有這麼大的波動,因為它不只是一個資產類別,幾乎所有的資產類別都在大幅度的波動。

從三個層面講毫無疑問這個危機已經來了,只是說它怎麼演變,還會有哪些次生的災害,還會有哪些機構出問題,這個後面還有很多變數。但是危機已經到來,這個沒有什麼太多的疑問。

本身全球經濟在我來講,我覺得用一個詞,在疫情之前全球經濟是在處於一種叫不堪一擊的狀態。雖然我們知道過去十幾年全球央行放了那麼多水,量化寬鬆做了那麼多,財政刺激也沒少弄,但是全球經濟其實還是不堪一擊。即便我認為疫情不來,全球經濟也會進入衰退,雖然不見得說像我們目前看到這麼猛烈這麼劇烈。

美國紐約聯儲,它是每個月月初公佈的美國經濟衰退的概率,它是用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減去三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利差做計量模型,每個月都公佈。實際上他們在去年8月份預測,今後12個月,到今年8月份,美國衰退的概率會達到38%,後面回調了一下,到2月份美國還沒有新冠疫情,這個數據又到30%。如果大家看歷史,概率超過30%,在過去半個世紀有8次,其中7次就真的是進入了衰退,這是為什麼大家蠻害怕這個事,最後就是收益率曲線倒掛。美國經濟即便在疫情之前,衰退的風險也是很高的,這也是我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一直在提醒大家,美國經濟看起來很強,實際上沒那麼好,是一個瘸腿的經濟。

這個疫情來了以後對經濟的影響跟以往的經濟衝擊不完全一樣,可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家減少活動,減少活動對於像美國、歐洲這些服務業、消費佔絕大頭的經濟體來講衝擊是非常大的。各個國家都減息,注入流動性,貨幣政策刺激,但是我們都明白其實是沒用的,你在疫情得到防控之前這些效果都是有限的。

另外一個風險,因為這次疫情是供應端、需求端兩端受到衝擊,不排除刺激太狠,需求端上來,供應端上不來,有可能產生滯脹。中國本來通脹就挺高的,咱們自己的豬肉短缺都知道,我覺得也是有掣肘的因素。

財政這邊,其實大家債務負擔都不輕了,美國國債負擔是GDP的106%。全世界各個國家,除了少數像中國、新加坡、香港、德國、愛爾蘭還算不錯,其它大部分國家財政是不夠的,歐洲四國各個國家的國債負擔比2010年、2011年歐債危機時候還厲害。在疫情之前,過去這兩年,我們天天看意大利,老怕它財政出毛病,這一次已經搞了一個財政的刺激組合。我相信還不夠,等這個事完了以後,估計投資者考慮他們的債務可持續性問題。財政政策也沒多大空間,只能託底,沒有能力刺激經濟。

總之,現在這個市場已經進入恐慌的情緒。我們自己也有一個恐慌指數,這是我們自己做的恐慌指數。大家可以看,這個指數現在已經跌到1.42,這個水平是09年金融海嘯以來或者過去20年裡面僅次於金融海嘯的水平,我個人認為還沒完,還得往下去。這個指數下邊其實是不同的資產類別,比如綜合歷史的百分位是2.47%,過去20年裡面,只有2.47%以下的交易日比今天我們看到情況更恐慌的。所以你可以看有些資產類別,比如債券和避險資產或者新興市場貨幣它這個比例還挺高的。我個人認為債券的漲幅還沒漲完,換句話說收益率還得要下跌,避險資產也是這概念,避險資產還沒漲夠。所以整體上我想講,全球恐慌情緒實際上已經是危機情緒,也是很清楚的。

資產配置面臨的困境,到底面臨的是衰退還是滯脹,剛才講有供應側衝擊,我個人認為衰退的概率更大。第一個情況,債券現金是更大的概率,一個相對小的概率是滯脹。不管哪種情況,現金拿著都是對的。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