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輸入”,到底“輸入”了多少“巨嬰”?

隨著國外疫情的發展和回國人員的增多,“海歸”在輿論場上似乎沒有了往日的光環,原本的“回家之旅”在疫情下變得相當微妙,一些留學生和華僑同胞甚至不敢回來了,因為他們害怕被人說成“千里投毒”,害怕被當成“巨嬰”。那麼問題來了,在龐大的回國人群中,到底“輸入”了多少所謂的“巨嬰”?難道咱們真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嗎?

“境外輸入”,到底“輸入”了多少“巨嬰”?

上海某醫院,幾位從法國回來的留學生圍住民警,質疑工作人員的服務不到位。從這位微博名為“豌豆公主病的日常”的留學生髮布的信息來看,他們無法忍受檢查後的等待,而且說自己“即將活活餓死”!然而現實是,他們中有四人咳嗽,醫院也給他們準備了免費的泡麵,但他們以怕被傳染為由“不敢貿然摘下口罩進食”。

“境外輸入”,到底“輸入”了多少“巨嬰”?

不用說,這段視頻發佈到網上後,本想吸引一波聲援的他們成了眾矢之的,甚至有人還把他們和吃退燒藥從北京入境的黎某、河南鄭州隱匿行蹤“堅持上班”的郭某鵬,以及“沒有礦泉水就沒人權”的女留學生放在了一起,稱為“巨嬰”。

“境外輸入”,到底“輸入”了多少“巨嬰”?

其實,且不說把這些人比作“巨嬰”是否合適,單就這些人的行為來說,在疫情輸入壓力陡增的當下的確很不合適。甚至還有留學生在入住隔離酒店後,也拒不配合檢測。

“境外輸入”,到底“輸入”了多少“巨嬰”?

毫無疑問,當此類事件頻頻發生,大夥不僅會指責這些當事人,也難免將抱怨撒在更多回國的人身上,畢竟誰都不希望“前功盡棄”。不過事實上,在每天入境的十幾萬人中,這些只是個例,而更多的回國人員則是在儘可能地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境外輸入”,到底“輸入”了多少“巨嬰”?

這位名叫瑤瑤的意大利留學生,就輾轉28個小時,上演了“教科書”般的回國之旅。為了儘可能降低“病毒入境”的風險,她甚至一路不吃不喝不摘口罩,直到得到防疫人員的允許。

“境外輸入”,到底“輸入”了多少“巨嬰”?

除了留學生自己嚴格遵守規定,有些留學生的家人也深明大義。

“境外輸入”,到底“輸入”了多少“巨嬰”?

而現在,國內的一些輿論也讓這些留學生和華僑左右為難,不回國就意味著處境危險,回國有可能被說成“帶毒入境”。所以他們有的選擇留在原地,迎接這場未知的“戰役”:贏則性命保全,輸則海德公園(據傳英國選好的“停屍點”)。

“境外輸入”,到底“輸入”了多少“巨嬰”?

這話聽起來似乎很風趣,但實則充滿了無奈。也許“境外輸入”到底會“輸入”多少“巨嬰”我們無從統計,但他們帶來的危害,卻會讓更多遊子有家不能回,也不敢回!

所以小編想說的是:對於此時回國的同胞,咱們的家門是敞開的;對於此時選擇留守他鄉的同胞,咱們的關心更應該是常在的。都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但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能因為幾隻鳥而毀了整片林子,因為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要想保護它,就得以法律為“籠”,而不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