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點讚的紅色故事講的什麼?

#平頂山縣級融媒#

習近平總書記16日下午在河南新縣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同當地紅軍後代、烈士家屬代表交談,勉勵他們做好紅色基因的傳承和傳播。紅軍後代黃德耀握住總書記的手,激動地講起自家的革命家史。總書記稱讚說:“你講的課是有感染力、說服力的。”

64歲的黃德耀有一份珍藏了三代的傳家寶——一隻從外祖母晏春山血肉模糊的耳朵上取下的耳環。這是烈士晏春山跳崖犧牲後,除頭髮外的唯一遺物。

總書記點讚的紅色故事講的什麼?

黃德耀出生在一個“滿門忠烈”的紅色家庭,一家“六個老紅軍、三名忠烈魂”。退休前,黃德耀在新縣檢察院工作。從2011年起,他登上大別山幹部學院的講臺,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革命家史故事,講述並傳承著大別山區的紅色基因,感染著一批又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聽眾。

總書記點讚的紅色故事講的什麼?

黃德耀的先輩中,最廣為人知且最早犧牲的是他的外祖母晏春山。1933年,從事革命活動的晏春山被捕。敵人威逼利誘,讓她說出紅軍游擊隊的位置,但晏春山不為所動。敵人無計可施便酷刑相加,用鐵門釘穿起她的雙手,逼她帶路。晏春山把敵人引向遠離游擊隊的雞公寨大花臺崖頂,高喊“共產黨萬歲”,縱身跳崖,時年40歲。

兩年後的1935年2月,黃德耀的爺爺黃本富作為紅軍便衣隊隊長,在指揮部隊突圍時,為了救戰友,二次返回包圍圈英勇犧牲,年僅36歲。黃本富犧牲僅1個月後,他唯一的弟弟黃成香接過兄長的槍,參加紅28軍。1940年,在安徽定遠縣的抗日戰鬥中,17歲的黃成香英勇犧牲,屍骨無存。

為保護紅色後代,黃德耀的父親、僅十歲出頭的黃世祥被組織送到了紅28軍,從此踏上革命征程。在紅28軍裡,黃世祥結識了烈士晏春山的女兒潘鳳英,並結為伴侶。新中國成立後,作為老紅軍,黃德耀的外祖父潘家年和黃德耀父母主動要求回鄉務農。其後,因屢次負傷重度殘疾的黃世祥積極投身家鄉建設。因成績突出、深受群眾信賴,先後任村幹部、鄉幹部、新縣縣長,直至信陽地委巡視員。

總書記點讚的紅色故事講的什麼?

其間,黃世祥連續多年拿出自己半數以上工資救助貧困群眾。一開始,群眾以為是政府救助,瞭解內情後,主動要求把錢還給黃世祥。黃德耀告訴記者:“父親總說,他的錢不用還,要還就還給共產黨。”後來,他從母親口中得知,當時家裡沒有一點積蓄,3歲的姐姐生病,父親偷偷賣了手錶,才湊齊醫藥費。

總書記點讚的紅色故事講的什麼?

黃德耀從小生長在這樣一個紅色家庭。晏春山烈士跳崖犧牲後,除了掛在峭壁樹枝上的頭髮,只留下了一隻耳環。“外祖父把它傳給了我的母親,母親又傳給了我。”黃德耀說,“在我的記憶裡,晚年的外祖父經常到外祖母跳崖的山上放牛,一坐就是半天;晚年的母親經常坐在輪椅上,對著耳環發呆。”

耳環就是紅色見證,黃德耀深知“革命成功來之不易”!

革命時期,不足10萬人的新縣有5.5萬人為革命犧牲,書寫了“家家有紅軍、戶戶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嶺嶺皆豐碑”的傳奇。新中國成立後,這些紅色後代繼承先烈遺志,或在農村,或在平凡崗位,數十年如一日地為建設國家默默奉獻。

總書記點讚的紅色故事講的什麼?

和新縣眾多革命後代一樣,黃德耀一家極少向外人提起家庭的事蹟。直到2011年建黨90週年前夕,為了宣傳報道健在老紅軍,縣裡找到了他的母親潘鳳英,在他家中意外發現了三本烈士證,“滿門忠烈”的往事才就此揭開……

正是在那一年,新縣籌劃建立一所傳承紅色文化的大別山幹部學院,黃德耀先輩“滿門忠烈”的故事被選入教材。從此,黃德耀接過傳承先輩紅色精神的新任務,踏上三尺講臺,講述自己的紅色家史、傳播紅色基因,每年授課超過60場。

從《大別山中一家人》到《滿門忠烈一家人》,再到《信念的傳承》,黃德耀對自己的課程內容精益求精,深受學員歡迎。2018年8月,一名退休人員聽了黃德耀的課後感慨:“從《信念的傳承》聯繫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我看到了與時俱進的大別山精神。”

黃德耀說:“我要做一根不能斷的‘紅’線,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把革命先輩的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新華社鄭州9月17日電 記者 李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