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援鄂戰隊】何翔:堵住假陰性“傳染源”外流

戰“疫”第41天

心語心願:戰“疫”未結束,不掛“免戰牌”!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哪裡。


何翔:廣東省公共衛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


【廣東援鄂戰隊】何翔:堵住假陰性“傳染源”外流


這是“諾亞方舟”上的一個“艙位”——我國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這樣形容方艙醫院。在這裡,用最小的社會資源、最簡單的場所改動,能夠最快地達到落實“應收盡收”,提高收治率,擴大收治容量的目的。


而核酸檢測,則被譽為“壓艙石”,患者能否出院,會不會讓假陰性的“傳染源”外流……出院前核酸檢測結果很關鍵!


何翔與同事正是方艙患者出院“通行證”背後的人。廣東移動P3實驗室開到武漢,值守江漢、江岸兩個方艙醫院,何翔記不得經手了多少張出艙“通行證”的核酸檢測,戰“疫”一起,他們僅掛過一天“免戰牌”,“我們是臨床救治的強大後盾,累點,值得!”何翔說。


01

就地參戰

坐著廂式冷藏貨車奔到武漢


1月23日,何翔正在湖北宜昌市底下的宜都探望很久沒見的父母,很快遇上封城,他意識到一場戰“疫”正在打響。


“我不能就這樣待著,必須做點事情!”何翔想就地參戰,卻發現被困在宜都走不動,他連忙通過微信請戰:“如果中心要組織赴湖北的檢測支援隊,請把我的名字加上!”


2月4日,國家衛健委在新聞發佈會宣佈,調集20家方艙醫院,中國CDC(疾控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廣東省CDC3個移動P3實驗室支援武漢。前一晚,何翔終於接到召集令,但如何趕去武漢與廣東移動P3實驗室匯合,得自己想辦法。最後他在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宜都市)幫助下,搭乘宜昌市疾控中心的廂式冷藏貨車,奔馳5小時,比移動P3更早到達武漢。


“在路上,除了救護車,就只見防疫車輛在飛馳”,何翔回憶,當時心情沉重,但已經比困在宜都時好受多了——上陣去,儘自己的力量!


【廣東援鄂戰隊】何翔:堵住假陰性“傳染源”外流

移動P3實驗室開展並進行安裝調試。


02

值守方艙

硬核P3鼓舞人心


2月5日凌晨0:40,經過連續16小時的奔襲,廣東移動P3實驗室車、保障車,搭載著應急檢驗隊員們抵達武漢市並向指揮部報到,何翔入列。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統籌安排,配備了生物安全櫃、高壓滅菌器、高通量全自動核酸提取儀和熒光定量PCR儀等先進儀器的移動P3實驗室設在江漢方艙醫院,承擔病人出院前的核酸檢測工作。當12米的主實驗艙、9米的保障艙一展開,檢測人員、維護保養人員、司機等專業人員等密鑼緊鼓地開展設備調試,見到的醫護、患者、志願者都感嘆:“厲害了,硬核大傢伙!”


回頭看看,何翔覺得,硬核P3實驗室確實起到了安定人心、鼓舞士氣的作用——重症與輕症分開,方艙收治的輕症患者也能快速有效開展核酸檢測,大大緩解了醫務人員和患者的擔憂。


【廣東援鄂戰隊】何翔:堵住假陰性“傳染源”外流

何翔與同事冒大雪接收樣本工作。


03

考驗來了

一場大雪讓實驗室差點“罷工”


“哪裡需要我們,我們就去哪裡。”這是移動P3的優勢,也是何翔與隊友的鄭重承諾。


2月15日,他們“移動”至江岸方艙醫院並準備就緒,為一批有望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一錘定音”,沒想到的是,這天武漢下大雪了,而且足足下了一整天。


“不好!之前P3從未在如此低溫下運行過,很可能出問題!”果然,不出檢測隊所料,在15日做完第一批49份樣品後,身披白雪的移動P3實驗室艙,由於環境溫度過低,導致控制實驗室壓力及送排風系統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控制系統出現故障,第二天送風系統“罷工”了。


新一批患者樣本馬上送來,檢驗隊隊長陳經雕一邊安排維保人員對故障進行仔細逐項排查,一邊組織綜合評估論證。陳經雕、何翔冷靜分析,按照國家發佈的檢測方案,在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就可以開展新冠肺炎樣本的核酸檢測,既然移動P3實驗室的生物安全櫃還能正常運轉,那就在確保實驗人員個人防護保障足夠的情況下,暫時將P3實驗室作為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進行檢測實驗!三人實驗小組冒著大雪,依然接收樣本,並最終順利完成當天檢測任務。


隨後兩天,經過維保人員快速維修,移動P3實驗室恢復正常。


【廣東援鄂戰隊】何翔:堵住假陰性“傳染源”外流

何翔工作中。


05

日日超負荷

張張“通行證”份量十足


每天9:00左右去方艙醫院上班,下午18:00左右下班,有時樣本量大或送得晚就得加班,檢測隊試過加班到深夜11點。值守方艙開始,何翔與隊友竟只休息過2月26日一天,原因是前一天加班太晚,為降低安全風險而休。


“沒辦法,專業檢測員算上我自己,只有3個,一個都不能少!”何翔介紹,由於人手限制,無法輪班,為了保持持續戰鬥力,實驗室每天最多做2塊板,最多的一天是175份樣本。


在安全櫃裡開蓋加樣得人手操作,幾乎就是與病毒“零接觸”,又有雙重手套、面屏和生物安全櫃玻璃窗等重重即保護又阻隔,極其考驗耐心與謹慎,往往一塊板93份樣本做下來,3個人累到不行,幾乎是日日超負荷工作!


最高效的安排就是最大限度保護隊員,讓隊伍一直好好運轉,持續作戰。為此,何翔充分發揮專家作用,一次次與方艙調整樣本採集、密封、運送路徑與流程,優化核酸檢測流程。


【廣東援鄂戰隊】何翔:堵住假陰性“傳染源”外流

何翔與同事在移動P3實驗室工作場景。


“辦法從實踐中來”,何翔笑著說。比如特有的清單制度,他與同事需要一人拿樣本報號碼,另一人找清單上該號碼對應的名字念出來,返回頭對管子上名字對不對,辦法有點笨,但管用。這是因為方艙人多事多,書寫規範性比平時稍差,一旦出問題,就很可能給陽性/假陰性的患者發錯“通行證”,等於放出可能的“傳染源”,萬萬不可。


何翔說,埋頭檢測過程中,自己也能感受到我國戰“疫”科研不斷進步中。比如天天打交道的試劑,曾經缺乏合適的內標檢測系統,對於檢測只能核報陽性、陰性、可疑;後來,新的試劑來了,能通過檢測內標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判斷樣本採集質量,增加了“無效”的檢測結果。當同一患者兩次或以上樣本檢測“無效”時,提示很可能是病人配合度不好或咽拭子採樣不到位,就可建議加採鼻拭子。


一位病人3次無效,檢驗人員都念熟她的名字了,正是得益於這樣的試劑更新與採樣調整,經過2次“雙陰性”結果,她順利出院了。


也許出院患者並不知道每張“通行證”背後的人與故事,正是投身這場戰“疫”裡的無數人守好每個崗位,默默奉獻,勇於擔當,每一份努力都是衝破疫情陰霾的力量!


通訊員:粵疾控

記者:何雪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