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媒體對比中國美國防疫:比過才知優劣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蔓延趨勢,目前大陸疫情已經得到有效遏制,但歐美等地國家政府的防疫舉措也讓大家看得搖頭不已,尤其是美國的做法。近日,臺灣“中時電子報”就發表了一篇對“中美在此次防疫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對比的文章,引發各界關注。

臺灣媒體對比中國美國防疫:比過才知優劣

文章指出,中國這次的表現有幾點令人印象深刻的,包括:第一時間以最快速度建成火神山與雷神山醫院及十幾所方艙醫院;緊急調動為數多達5萬餘名的醫護專業隊伍自各省前赴武漢支持;軍方出動運20等大型運輸機為支持隊伍及物資提供運輸;科研及醫療研究部門日以繼夜爭分奪秒分離病毒毒株,開發疫苗等等,所有這一切,應該是中國目前已能初步控制疫情的主要原因。

臺灣媒體對比中國美國防疫:比過才知優劣
臺灣媒體對比中國美國防疫:比過才知優劣

反觀美國,2019年底就開始流行的流感,數以千萬人罹病,約13000人死亡,由於從未對罹患及死亡者檢測,讓人懷疑其中是否有相當比例其實不是流感而是新冠肺炎。更令人吃驚的是,美國不做檢測是因為價格高昂,一般民眾難以負荷。而美國人口3.3億之中,竟有多達三四千萬人未能加入醫保。所有這一切,相信也是美國輕忽於先,目前疫情發展卻有燎原之勢的主要解釋。

臺灣媒體對比中國美國防疫:比過才知優劣

文章分析指出,中國模式與美國模式的最大區別,就是中國公衛醫療體系公私部門並存,以公部門為主;美國則幾乎全是私營醫療診所。美國絕無可能調動醫護人員前赴高危地區支持,除非是自願者;美國也反對將全民納入健保體系,因為他們認為一個人應為其自身的健康付費。說到底,兩國的差異就是兩種經濟體制的差異:美國是100%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國是100%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文章還分析稱,市場經濟的優點是有效率,缺點是不利照顧弱勢者,欠缺社會公平與正義,這即是美國模式的特色。反觀政府公營的醫療體系要肩負兩個“社會責任”,一是從事基礎醫療的研究與服務,二是提供偏遠弱勢地區的公共衛生及醫療服務。中國模式顯然還有不少改進的餘地,但大方向上把握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精髓,極大地兼顧了公平與效率,還是可以給各國在體制探索中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參考。

臺灣媒體對比中國美國防疫:比過才知優劣

海峽衛視特約時事評論員張彬認為,中美在經濟體系、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等方面都有很多差別,因此雙方也都採取了不同的方式應對此次的疫情。從武漢封城到全國聯防聯控,到今天,中國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進入“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階段,這是實實在在的抗疫成功,不但為中國防疫的完勝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世界防疫做出貢獻。另一方面,因為體制不同,西方社會,包括美國社會在思想上沒有重視,管控力度並不大,浪費了中國為世界創造的防疫黃金時間。俗話說“不看廣告看療效”,不管是什麼樣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適不適合本國的發展,適不適合本國的治理, 適不適合本國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才是檢驗的唯一標準。當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權”反而成了制約西方政府推動防疫的絆腳石,成為政黨之間考慮利益因素的時候,中國這種以人民為中心,不惜一切代價打贏這場新冠肺炎阻擊戰的熱情和集體意識是值得世界稱讚的。目前,中國距離取得抗疫完勝為期不遠了,這也是中國提供給世界的寶貴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