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北御匈奴,為何非要那麼大的權力,看看漢唐之西域都護就懂了

要說這老趙家運氣還還真不賴,前腳兒跑了廉頗

,後腳兒李牧就橫空出世。

李牧,本來是趙國北部邊境的守將,常年在代地(今河北蔚縣)和雁門(今山西右玉)防備匈奴

和大家印象中苦哈哈的守邊將士不同,李牧的幕府不但有人事任免權,還有直接在當地收稅的權力,基本和軍閥一個概念,所以非常有錢每天都能殺幾頭牛給兄弟們改善伙食

看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奇怪,趙國怎麼會允許李牧

擁有如此大的權力?甚至因此懷疑太史公信口開河。

李牧北御匈奴,為何非要那麼大的權力,看看漢唐之西域都護就懂了

趙國北長城遺址

但其實,如果對中原農耕文明對抗或控制遊牧民族的建制稍有了解,你就會發現,人事任免權和財權,可以說是西北邊境統帥的基本配置。

這其中,又以兩漢的西域都護和唐朝的安西、北庭兩都護最具代表性。

首先,咱們簡單瞭解一下西域都護府:

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先賢撣因為和握衍朐鞮(音:渠堤)單于屠耆堂不對付,帶著自己的一萬二千多口人,宣稱要投入大漢的懷抱

本來和兄弟們一起在渠犁(今新疆庫爾勒縣西孔雀河以東)種地鄭吉得知此事,喜出望外,但也不敢馬虎,集合自己的手下和龜茲

(音:秋瓷)等西域諸國人馬五萬餘,前往迎接,一路將先賢撣等人護送到河曲(今青海)一帶。


李牧北御匈奴,為何非要那麼大的權力,看看漢唐之西域都護就懂了

鄭吉

轉移途中,部分匈奴來客見迎送的人太多,盛情難當,萌生退意,鄭吉當仁不讓,都替日逐王給砍了,那服務,真可謂是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貼心。

先賢撣等人被妥善安置後,鄭吉威震西域。為了提高對西域臣民的服務能力,漢宣帝劉詢烏壘城(今新疆輪臺)設立西域都護府

鄭吉出任第一任都護,級別和待遇參照中原地方最高行政長官郡太守,並由朝廷安排一副手,稱西域副都護。除此以外的其他屬官,如千人

司馬等,皆由都護自行任免

公元前48年,為了解決都護府上上下下的糧草供應問題,初登寶座的漢元帝劉奭(音:是),始設戊已校尉一職,在車師(今新疆吐魯番西北)專管屯田事務,為屯墾區最高行政長官,甚至可以開府設吏,但仍受西域都護轄制

李牧北御匈奴,為何非要那麼大的權力,看看漢唐之西域都護就懂了

至此,西域都護左手人事任免權,右手財政收支權,再加上本已有之的兵權,可謂大權獨攬,雄視一方。

自鄭吉開始,西漢共設西域都護一十八人,其中青史留名者十人。到新莽時期,終因內政混亂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

公元74年,東漢明帝劉莊陳睦為首,再設西域都護府,可惜很快被焉耆龜茲起兵攻殺,但這並沒有嚇倒我大漢兒郎。

十幾年後,西域都護中最傳奇的一位橫空出世。

他就是投筆從戎,讓無數讀書人熱血沸騰

以三十六人開局,收服西域五十餘國萬里封侯的定遠侯——班超

班定遠的故事精彩絕倫,令人心馳神往,但因與本文主旨無關,此處點到為止。

李牧北御匈奴,為何非要那麼大的權力,看看漢唐之西域都護就懂了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安西、北庭都護府:

公元639年,曾與玄奘大師拜過把子高昌王麴(音:區)文泰突然和天可汗李世民較上了勁:

  • 多次阻撓西域諸國向大唐進貢
  • 還和大唐宿敵西突厥一起侵犯業已歸順我唐的伊吾
  • 截留從突厥逃到高昌避難的大唐子民
  • 慫恿薛延陀可汗與天可汗平起平坐

薛延陀的老大為了自證清白,主動請纓要做進攻高昌(今新疆吐魯番)的先鋒部隊。

但意外的是,

對自己的哥哥毫不留情的李世民,卻對麴文泰同志表現出極大的耐心反覆寫信勸他要考慮清楚,有什麼委屈可以到長安來大家慢慢談,不要意氣用事。

李牧北御匈奴,為何非要那麼大的權力,看看漢唐之西域都護就懂了

可惜,

鐵了心要槓一波的麴文泰置若罔聞

李世民痛心疾首,下令交河行軍大總管、吏部尚書侯君集出兵討逆。

得知李世民要動真格的,麴文泰依然不慌,自信的地說:

唐去我七千裡,沙磧居其二千里,地無水草,寒風如刀,熱風如燒,安能致大軍乎!

往吾入朝,見秦、隴之北,城邑蕭條,非復有隋之比。

今來伐我,發兵多則糧運不給;三萬已下,吾力能制之。

當以逸待勞,坐收其弊。若頓兵城下,不過二十日,食盡必走,然後從而虜之。何足憂也!

但當唐軍穿越千里荒漠後,口嗨無敵的麴文泰直接被嚇得撒手人寰,留下他

一臉懵逼的兒子麴智盛獨自面對侯君集。

無奈的麴智盛侯君集寫信道:瞎嘚瑟的是我爹,他老人家已經走了,尚書就可憐可憐我這沒爹的孩子吧。

侯君集表示:你小子要是真心悔過,就把自己綁了,到我帳前謝罪

麴智盛猶豫著不肯侯君集馬上用投石車幫他做出了決定

李牧北御匈奴,為何非要那麼大的權力,看看漢唐之西域都護就懂了

高昌被拿下後,李世民直接將其改為州縣,連特別能勸人的魏徵都沒能勸住,並於當年九月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交河故城遺址)設立安西都護府,以喬師望為都護,統轄安西四鎮。

武周長安二年(公元702年),為了統御左驍衛大將軍蘇定方拿下的西突厥故地武則天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新設北庭都護府,但仍受安西都護府管轄

據《舊唐書》記載,都護的職責為:

撫尉諸蕃,輯寧外寇,覘候奸譎,征討攜貳。

要想馬兒跑,就要給馬兒吃好草。為了解決糧草問題,都護府甫一設立,就開始從華山以東征調戍卒到西域屯田

,至開元年間,在遠及中亞怛羅斯(今帕米爾高原以西)的廣袤大地上,勤勞的大唐軍民共墾荒二十多萬畝龜茲方圓數十里內皆為良田,輪臺、伊吾“禾菽相望”。

李牧北御匈奴,為何非要那麼大的權力,看看漢唐之西域都護就懂了

公元719年,為了更好的撫寧西域、開疆拓土,壯志凌雲的唐玄宗李隆基下詔:

焉耆、龜茲、疏勒、于闐徵西域賈,各食其徵,由北道者輪臺徵之。

安西都護府由此獲得了在鼎盛時期的絲綢之路上徵稅的權力,這差事有多肥,可想而知。

不過,無論是屯田產出還是賦稅所得,最初都得由戶部統一調配,都護們垂涎三尺,卻不能上下其手,節操在誘惑面前飽受煎熬。

更重要的是,這種支配方式顯然不能適應邊境瞬息萬變的戰事需求

最終,在邊將們一次次貽誤戰機

後,朝廷不得不把財權逐漸交到都護手中,但依然掌握著都護府屬官的任免權。

李牧北御匈奴,為何非要那麼大的權力,看看漢唐之西域都護就懂了

直到公元737年,支撐了大唐百餘年的府兵制再也難以為繼,銳意改革的李隆基果斷下詔,由各鎮節度使(安西都護兼領四鎮節度使)

自行按定額募兵——職業軍人從此開始成為唐軍主流。

這些人父子相襲,常年在相對固定的區域內服役,節度使客觀上掌握著他們的賞罰甚至生殺大權,他們對節度使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別說是人事任免,藩鎮部隊最終幾乎成為各節度使的私人武裝

不斷下放的權力和軍隊的職業化,有效激活了唐軍的戰鬥力,雖軍人總數減少,卻在對外戰爭中節節勝利,接連擊潰吐蕃突厥,收降回紇

於是“北邊晏然,烽燧無警”,大唐王朝也隨之達到歷朝歷代所未有的巔峰盛世

然而,物極必反,強大的藩鎮力量最終釀成“安史之亂”。盛唐又迅速走向衰落。

李牧北御匈奴,為何非要那麼大的權力,看看漢唐之西域都護就懂了

盛世大唐之疆域

由上面的論述不難看出,戍邊將領擁有極高的自主權並非李牧的特別配置,而是農耕民族在對抗或控制遊牧民族時的常規操作。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大概有以下三個理由:

一、中樞決策機構和邊境所在地之間距離遙遠,直接指揮幾乎不可能

出於戰略縱深考慮,歷代王朝,除搶了自己侄子的皇位,始終脊背發涼不太敢離開老窩明成祖朱棣以外,都不會把首都設在邊境上,否則,動不動來個“土木堡之變”,別說小心臟受不了,關鍵是于謙肯定不夠用

古代既沒有電報、電話,更沒有互聯網,從邊境到首都,就算八百里加急,一來一回也得半個月。這就註定以帝王為首的決策機構,不可能及時瞭解邊境情形,更不可能直接指導邊境事務,只能依靠駐守當地的將領。

而要人辦事兒,自然就要

給人相應的權力

李牧北御匈奴,為何非要那麼大的權力,看看漢唐之西域都護就懂了

二、戍邊部隊魚龍混雜,任何教條式的制度都很難貫徹執行

李牧的騎兵裡,多有投靠趙國的胡人;以三十六人羈縻西域五十餘國

班定遠,必然需要當地土著的協助;本身就是多國部隊的唐軍,戍邊隊伍的構成更是複雜;再加上罪犯充軍,流民屯田,邊境幾乎可以說是亡命之徒的聚集地

老子說: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管仲說:

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教化,甚至法律,在這些刀頭舔血一無所有的人眼中大概抵不上一壺好酒——江湖,自有江湖的規矩。

李牧北御匈奴,為何非要那麼大的權力,看看漢唐之西域都護就懂了

當然,也少不了試圖改變規矩的人。

公元102年,班昭據理力爭,終於感動了漢和帝劉肇,召回了她那年逾古稀,已在西域漂泊了三十一年的

哥哥班超,以戊已校尉任尚接任西域都護一職。

戰功卓著的任尚對他的傳奇前任滿心仰慕,主動討教執掌西域的注意事項。

定遠侯非常謙虛地說:

君數當大位,豈班超所能及哉!必不得已,願進愚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順孫,皆以罪過徙補邊屯;而蠻夷懷鳥獸之心,難養易敗。今君性嚴急,水清無大魚,察政不得下和,宜蕩佚簡易,寬小過,總大綱而已。

得到答案的任尚十分不以為然,對朋友們揶揄道:我還以為他班超有什麼通天的本事,原來不過如此

隨後便改弦更張,將管理漢軍的那一套用到了西域,西域各國很快亂成了一鍋粥,任尚也被打得

上書求救——他倒是逃回來了,但東漢王朝卻在五年後徹底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

可見,挑選出合適的將領,並賦予他因時、因人、因地制宜的權力對邊境事務來說是多麼重要。

李牧北御匈奴,為何非要那麼大的權力,看看漢唐之西域都護就懂了

三、軍民不分、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打劫就跟放牛一樣隨意,與之對抗,傳統的賞罰模式很難奏效

農耕民族在發動戰爭前需調動部隊協調糧草輜重考慮開戰後可能發生的各種情形,並作相應準備不同。

無法生產全部必需品連老婆都靠搶遊牧民族來說,劫掠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見財起意打個劫,就跟我們逛超市一樣稀鬆平常。

打不過?撒丫子跑就是了。

在這隨時隨地都可能開戰朝不保夕的環境下,如果發點錢升個官還要等著老大派人到數千裡外的朝廷去

走流程,將士們怕是很難英勇起來——且不說老大的申請可能會被駁回,就算上面同意,等到文書下到府中,被賞的人很可能墳頭草都半尺高了

因此,邊境必須有人擁有當場撒錢並封官許願的權力,以便隨時隨地激起大家的戰鬥慾望。

李牧北御匈奴,為何非要那麼大的權力,看看漢唐之西域都護就懂了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賦予邊境主帥人事任免權和財權,既是農耕文明對抗遊牧民族的客觀需求,也是事實上的一般做法。為趙國北御匈奴的李牧混得跟軍閥似的也就不奇怪了。

中原君主,在面對遊牧民族的侵擾時,除了像漢武帝唐太宗這樣能直接打到他們跪服的狠人,大都採取了納貢和親甚至直接放棄部分領土的做法,連漢文帝光武帝也不例外。

比較起來,將權力下放給那些獨當一面的大將,不失為一種高效低耗且不傷顏面的策略。

如此雖難免會撩動安祿山史思明之流的狼子野心,但更多時候,激起的還是李牧

、班超、高仙芝這般英雄豪傑的鴻鵠之志

更有郭昕治下的西域唐軍,在安西四鎮陷落後,獨守孤城四十二載,滿營白髮,誓不投降。那一腔忠勇,即使穿越千餘年的時光,依然讓人在鼻酸之餘,肅然起敬!

李牧北御匈奴,為何非要那麼大的權力,看看漢唐之西域都護就懂了

滿營白髮誓不辱唐


漁樵故紙致力於以有趣的語言講述有趣的歷史故事,史實正而不悶,觀點奇而不歪。願大家一笑之後有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