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實施之能—— 愛拼才會贏,敢試才能行

  講述人: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本科生鄭欣怡


  【“90後”黨員戰疫心聲】

  我是一名武漢姑娘,回憶起自己在疫情中的志願服務經歷,起初的焦慮和擔憂都是在勇於面對困難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克服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廣大青年要“不懼風雨、勇挑重擔,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戰勝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面對,在實踐中化解憂慮,在工作中練就能力。於是,我很快報名參加了武漢大學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與逆行者同行·為奉獻者奉獻”關愛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志願服務以及團市委青年志願者行動。現在,我既是中百倉儲百步亭店分揀蔬菜志願服務組的副組長,也是關愛一線醫務人員子女的“姐姐老師”,還是武漢大學抗疫先進事蹟的採集發佈者。

  身兼數職,如何組織實施,關鍵還是得在實踐中多學習、多思考。在超市,我們每天要打包千餘份蔬菜,由於志願者的流動性、各環節的多變性以及各種臨時情況,這項工作看起來是個體力活,其實想幹好,並不那麼簡單。我們採取了“專業化”的分工策略,每份蔬菜經過三大流程:分裝打包、核稱達標和打包轉運,每人負責一個環節。為了快速運轉,我們還進行經驗分享,提出意見和建議,增設活動崗……從最初的忙亂到逐漸井然有序,大家在志願服務中幹勁十足。

  作為大學生,我還要兼顧學業。白天,醫務人員子女參加所在小學組織的網課,我就專心上自己大學的網課。晚飯後,一線醫務人員子女沒有人照顧,我就切換到“姐姐老師”,“線上”授課、答疑、輔導作業,有時候也會陪伴聊一些有趣的故事。

  多重身份的來回切換,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愛拼才會贏”。身體有時確實累,但這次抗疫經歷讓我內心不斷強大。有那麼多事等著我們年輕人去做,能多做就多做一點。更何況,我還是一名剛剛入黨的青年。

(本報記者 張勝 王斯敏 安勝藍採訪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