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代女子真的不接受教育嗎

人們常常認為,中國古代的女子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能和古代男子一樣讀書識字考官走上仕途,但是這並不是說古代不重視對女性的教育,與之相悖的是,古代對女子的要求非常嚴格,對女子的教育也相當重視。古人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代女子真的不接受教育嗎

古人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代女子真的不接受教育嗎

但這種對女子的教育並不是讓她們懂得太多的學問,讓她們變得聰慧,而是為了讓她們被書中的禮節所約束,遵守婦道,三從四德,變得符合當時封建社會男子的需求,忠貞賢淑,恪守禮法。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中國古代才形成了獨特的"女德"、"女學"體系。

古人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代女子真的不接受教育嗎


古代女子都學些什麼內容?

1. 道德禮法教育

  古人在書籍裡寫道,"婦女怎麼會需要老師呢?她們學的不過就是一些做人的道理。"他們認為,婦女即使是學習的話,也是自學,學習也必須圍繞著禮法,以禮法為根本。所謂的禮法,就是要女子牢牢的記住男尊女卑的道理,心甘情願的處在低人一等的地位,聽丈夫的話,事事服從,並且要溫柔的對待丈夫。

古人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代女子真的不接受教育嗎

  甚至還有人撰寫了很多這樣的教材來讓女子學習,比如《女德》。從歷史記載的大量例子來看,古代女子小時候學習的知識主要是來自《列女傳》和女四書。《列女傳》是西漢時期劉向編撰的一本女子人物傳記,其實劉向寫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女子受到禮法的約束,他寫這個是為了警示後人,不要讓后妃干政,防止帝王被女子紅顏禍水所害。"女四書"則是婦女學習的專用課本。

2. 文化知識教育

古人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代女子真的不接受教育嗎

  中國古代婦女的文化知識教育向來都是和道德禮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從古至今,一些有名的淑女都會懂得禮法,知書達禮。古代有教育條件的女子,除了學習女四書之外,還會學習《論語》《孝經》《禮記》等儒家經典。

古人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代女子真的不接受教育嗎

  實際上,在中國古代學習文化知識一直也只是少數婦女的事,她們最主要的閨中教育還是婦功。也就是專心學習紡織技術,熟悉女工;做事情要謹慎,不能隨意取笑他人;要學會做飯,會擺出酒席侍奉客人。

古人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代女子真的不接受教育嗎

  不僅如此,古人對女子的音樂修養也很重視,幾乎每個貴族女子都要有精通的樂器或音律。

儘管古代不缺乏滿腹詩文的才女,但她們也畢竟是少數,因為大部分婦女都沒有足夠的財力去支撐文化教育,由於古代對於女子教育的認知,導致許多女子都沒有認真接受教育的機會,嚴重影響了她們知識教育的普及和才能的發揮。

古人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代女子真的不接受教育嗎

由此可見,古代女子並非不接受教育,只是在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下,教育的內容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男性,女子處於一個社會地位低下的境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