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法保護長江“大魚”中華鱘:嚴禁捕殺,擬建救助機制

拯救長江裡的“大魚”——中華鱘,一直是長江流域生態保護的重要議題,地處長江入海口的上海,正在將中華鱘保護納入法治框架。

3月18日上午,《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草案)》提交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首次審議。

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研究生物進化、地質、地貌、海侵、海退、地球變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長江(上海段)水域是中華鱘的重要生存區域,對其生存有重要影響。

上海通過地方立法進一步加強對中華鱘這一珍稀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將對相關工作提供法治支撐。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獲悉,此次立法的思路,主要體現生態優先、統籌協調、多元共治、嚴格監管的原則。同時,根據中華鱘保護的特殊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制度設計。

其中,《條例(草案)》明確禁止捕捉、殺害中華鱘。因特殊原因必須捕捉的,應當依法取得特需捕捉證,禁止出售、收購、利用中華鱘或者其製品,禁止生產、經營使用中華鱘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

在完善中華鱘保護措施方面,《條例(草案)》擬規定,明確增加中華鱘種群數量的相關措施。上海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開展相關資源調查和科學研究,通過人工繁育、增殖流放等措施加強中華鱘保護。

同時,《條例(草案)》提出,擬建立中華鱘救助機制,對執法機關罰沒的中華鱘,以及野外發現的誤傷、受傷、受困的中華鱘開展收容救護。

《條例(草案)》還規定,要完善中華鱘生存環境,開展環境監測與評估、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實施生態修復等。還須完善相關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

在跨區域聯動方面,擬規定開展中華鱘保護執法合作。上海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與長江流域其他地區相關部門加強合作,聯勤聯動。加強中華鱘科研合作,上海應與長江流域其他地區相關部門開展流域性資源調查和環境監測,共同研究重大問題,在中華鱘救助上同樣加強合作。

此次立法還提出,擬建立投訴舉報機制。單位或者個人發現危害中華鱘的違法行為的,可以向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投訴舉報。上海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每年向社會發布本市中華鱘保護報告,公佈中華鱘資源狀況、生存環境狀況、人工繁育增殖放流、收容救護等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