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區2600戶業主,廣大業主決定物業管理由全體業主成立物業管理企業自管可行嗎?

業餘法學愛好者


個人認為可行性不大,也奉勸一句不要盲目的認為業主自管,小區各項服務就能提升,切莫意氣用事。

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物業服務企業與業主期望值有很大差距,個別不良物業公司給業主帶來了深深的傷害,也給整個行業抹黑。但還是要理性面對這個話題,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1、幹好物業管理,還是要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通常大家認為物業服務就是保潔員打掃衛生,秩序維護員守住大門,其實物業管理遠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專業的工作,業主平時看不到的,比如水泵房、配電室、電梯、換熱站、消防設備等等共用設施設備都需要有專業的人和團隊去做系統化的管理,而且現在有些物業公司都不一定能做好這些專業的工作,更何況我們普通業主呢。這些設施設備運行維護管理的情況,直接決定了它們的壽命和狀態,也直接影響著小區業主的生活質量。這就好比咱們私家車保養一樣,按時保質保量的保養,車況和壽命是不一樣的。

2、幹好物業服務,需要一個高效、專業的團隊去做。有人會說,業主自治可以找專業的人去做這些事。其實沒那麼簡單,找來專業的人,如果沒有有效的機制去約束這幫人,規範這幫人的行為,監督這幫人的工作,最後還是管不好,小區受損失,業主不滿意。有些熱心業主剛開始積極參與小區管理,殊不知物業管理需要持之以恆的參與,需要慢慢的解決問題,需要不斷的學習技能,需要面對人員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行政管理等一系列非業務類工作,時間一長,估計大家都沒那個精力了。同樣用車輛保養的事情舉例,為什麼很多人修車還是去4S店呢,外面小修理店師傅的手藝也不錯啊,為什麼大家還要去4S店呢?因為大家更相信一個專業化組織,因為他們有標準化的管理,有技術的沉澱,還有層級的監督機制等等。一個專業化物業管理團隊的運作,需要很多機制的建立,需要很多年的積澱。

3、幹好物業管理,降低運營成本是重點。業主自治小區管理成本會相對高一些,專業化的物業公司往往在這個區域內有多個項目,這樣能有效的降低管理成本,共享技術、人員和設備。舉個例子,小區電梯管理、弱電維修、景觀維保等需要高級技術人員,而這樣的人往往工資相對較高,單獨一個項目招聘這樣的人,留住這樣的人,會很吃力,因為基礎的服務團隊人工成本已經佔到了小區物業服務成本支出的百分之六七十(這還是優質小區)。另外一些價格昂貴的專業化設備也是一樣的道理。

4、幹好物業服務,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物業管理遇到的問題是整個行業發展不成熟帶來的,需要行政主管部門的積極作為,規範行業秩序,打擊不良物業服務企業。讓物業服務有法律,有規矩,有人管,有人問,能有效保障業主的合法權益。物業服務企業也要依法依規的開展經營,為業主提供質價相符的物業服務,增加服務的公開性和透明性,讓業主瞭解物業服務,理性的參與到小區的物業管理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