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為什麼曾說3.5英寸是黃金尺寸?

在下紫薇


問題:喬布斯為什麼曾說3.5英寸是黃金尺寸?

回答:因為即使是強如喬布斯也不知道他帶領下推出的iPhone竟然能夠給世界帶來如此大的改變。


3.5英寸是黃金尺寸?

喬布斯的地位我就不用說了,iPod、Mac、iPhone、iPad等產品都直接開啟一個新的時代。

尤其是iPhone,直接推動了智能手機的改革,iPhone發佈之後十多年的時間後,依然沒有人可以跳出喬布斯畫好的框架,只不過是在喬布斯之上做修補。

iPad推出了這麼長的時間,依然是平板市場最暢銷綜合體驗最好的平板電腦。

不過,喬布斯同時也說過了,在他看來,3.5英寸是黃金尺寸,也是最好的尺寸,如果超過了3.5尺寸,這是愚蠢至極的事情。

但是喬布斯離世之後,智能手機的尺寸也慢慢變大,甚至現在的iPhone11 Pro Max的尺寸已經到了6.5英寸。遠遠超過了3.5英寸。

主要是因為喬布斯認為,智能手機是單手操作的,如果雙手操作,這是極其反人類的。

同時,當時也沒有什麼全面屏的概念,邊框還是非常厚的。所以為了保持單手操作,3.5英寸的尺寸剛剛好,可以單手完成所有操作。

但是,現在喬布斯也沒有想到自己的iPhone竟然對世界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大家以前也會爭論能不能單手操作的。

單手操作便利一點,但是大屏幕能夠帶來更好的體驗,比單手操作更加重要。所以這兩年已經沒有單手操作的討論了。很多人都願意為了更大的屏幕放棄單手操作。

不可否認,依然是有一部分人想要小尺寸的屏幕,但是從往常的來看,推出的小尺寸的手機銷量都不是很好,很多廠商在大尺寸上就一去不復返了。


太平洋電腦網


    喬布斯曾經說過“3.5英寸是最適合人類的手機屏幕”,這一尺寸也永遠定個到了iphone 4s。他身後短短的幾年裡,iphone的尺寸一路突破了4英寸、4.7英寸、5.5英寸,“黃金尺寸”幾乎被智能手機市場淘汰,那手機屏幕的“黃金尺寸”到底是多少呢?

    不斷變化的“黃金尺寸”

    喬布斯認為,只有完美的單手操作,也就是單手玩手機時,拇指可以碰到屏幕至少90%以上的區域,才算是“黃金尺寸”。然後,喬布斯走後,iphone 5變成了4英寸,iphone 6 4.7英寸,iphone 6p 5.5英寸,iphone xs max達到了6.5英寸。

    在安卓手機領域,進一步詮釋了“沒有最大,只有更大”的真諦,很多6~7英寸的手機直接逼的平板電腦下崗了。

    有人曾經做過調查,最受歡迎的手機屏幕是5英寸左右,4.7英寸最佳,在美國、日本、法國等發達國家最受歡迎的屏幕也是4.7英寸,但在印度、尼日利亞等發展中國家,受歡迎的手機大小在5英寸以上。


    為什麼手機屏幕“越來越大”?

    其實這是使用習慣的問題,用慣了小屏手機,初次接觸大屏產品肯定存在一定的牴觸心理,但是一旦使用習慣了,適應了大屏幕帶來的諸多便利之後,發現已經回不去小屏手機了。

    如今,手機都在追求“窄邊框”,提升屏佔比,儘可能的壓縮了屏幕四周邊框寬度,甚至出現了屏下指紋、屏下攝像頭等技術,因此,雖然屏幕大了,但是便攜性反而更出色了。記得2011年上市的第一點三星Galxy Note,5.3英寸的手機,當時實屬“巨無霸”,寬度82.95mm,拿在手機感覺割手,反觀現在的6英寸手機,由於窄邊框設計,便攜性還是不錯的。



    總之,論單手操作,3.5英寸的確是最合適的,基本上可以做到大拇指無障礙全覆蓋。但是,喬布斯低估了人們對手機的“使用程度”,手機不僅僅作為通訊終端,逐漸變成了人們消費、娛樂的主要平臺,很多人習慣了雙手操作,作為內容消費和娛樂的窗口,當然是屏幕越大越好。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謝謝您的問題。不同時代對手機尺寸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喬布斯當年說3.5英寸是黃金尺寸自然有依據。

喬布斯對最佳尺寸的理解。喬布斯當年說過3.5英寸是最適合人類的手機屏幕,iPhone4就是3.5英寸。那個時候手機的主要角色就是通信工具,打個電話、聊個QQ或者MSN、收發郵件短信、便於手握和攜帶是最關鍵的。喬布斯提出的3.5英寸黃金比例,在當時是足夠用的,也是很理想的手握尺寸,蘋果堅持了很長一段時間。

智能手機最佳尺寸的演變。隨著技術發展,手機已經從單純的通信工具轉變為辦公、理財、生活、娛樂的移動終端。性能和硬件的改變、應用需求的不斷豐富,使得手機尺寸屏幕都會變大。僅僅說手機視頻和遊戲,屏幕越大,自然觀感越好。2010年,iPhone的3.5英寸還夠用,2013年又覺得5英寸左右才夠用。到了今天,iPhone也會推出5.8英寸、6.1英寸和6.5英寸,因為世道變了。



怎麼看待手機的最佳尺寸?最佳尺寸必須要在當時的技術和市場背景下討論,以現在的眼光看喬布斯時代的iPhone最佳手機尺寸,拿現在的曲面屏討論iPhone曾經的黃金尺寸,自然是不合理的。繼往開來,如果我們還是站在喬布斯的立場,在下一個大屏幕手機出現之前,我們會覺得現有尺寸是最好的,對更大屏幕的探索,往往帶有產能過剩的質疑,時間會證明一切。
歡迎關注,批評指正。


追科技的風箏


作為蘋果公司“神”一般的存在,也是整個科技界的靈魂人物,喬布斯曾說過一句:3.5英寸是手機的“黃金尺寸”,更大的屏幕愚蠢至極。當時三星推出了首款4英寸的Galaxy S,喬布斯就做出了這番評價。

但這個黃金尺寸的夢,已經被執掌蘋果後的庫克完全打破了。喬布斯離世後的次年,喬布斯帶領下的蘋果推出了4英寸的iPhone 5,有點跟隨三星的步伐,如今蘋果最大的手機,屏幕尺寸更是已經達到了6.5英寸。

但細想回來,喬布斯當年說3.5英寸是智能手機的黃金尺寸,其實是有原因,也是有依據的,因為論單手操作的話,確實3.5英寸確實是是比較合適的,能夠基本能做到大拇指無障礙全覆蓋。

比如現如今的智能手機,在我們正常使用的時候,很難單手覆蓋到整個屏幕,但3.5英寸的iPhone 4是完全能夠做到的。那為什麼喬布斯的黃金尺寸言論會被推翻呢?我認為這是喬布斯在當時低估了人們對手機的“使用程度”。

過去十年時間裡,人們對手機的使用程度變得越加依賴,手機成為了生活、娛樂、工作的重要終端工具,因此對屏幕尺寸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但在iPhone之前,手機僅僅只是個快速溝通、可以撥打電話和發送短信的效率工具。

所以這個時候,喬布斯只是考慮到了手機大多數時候都是單手為主的,卻沒有預料到離世後的十年裡,手機對人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已經成為了內容消費和娛樂的主要平臺,人們願意每天花上幾個小時在上面雙手操作。

而手機原本的效率工具,僅僅只佔了用戶使用手機很小的一個比例,因此作為內容消費和娛樂的窗口,屏幕尺寸越來越大已經是必然,3.5寸的屏幕無法滿足大家的需求,所以在喬布斯離世後的第二年,蘋果就進行了調整。

再就是當年三星發佈的Galaxy Note,高達5.3英寸的顯示屏,一經發布就就成為了爆款,也剛好印證了屏幕趨大化的行業意義。也許當年喬布斯沒有因病離世,同樣會在屏幕尺寸上重新規劃設計,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說說。


王石頭科技


喬布斯他曾說,「3.5英寸是最適合人類手掌的尺寸,任何大於3.5英寸的手機屏幕,都不會是最理想的屏幕」。

其實在當時看來,他的觀點並沒有錯。說這句話的時候,喬布斯對手機的定義僅僅是作為一種通訊工具,但他萬萬沒想到,多年後的今天,由iPhone開啟的智能手機時代,已經讓手機成為集通訊、娛樂多功能為一體的移動終端。

那麼作為一款通訊工具來說,3.5英寸,也許是最好的尺寸,但對於一款娛樂性更強的智能終端,從屏幕到電池容量,不論是玩遊戲、看小說、看視頻,肯定是越大體驗才會越好,所以從3.5到6.5,其實並不意外。

所以喬布斯錯沒錯?也許最好的答案是:喬布斯的3.5英寸,對單純通訊工具來說沒錯,對今天的手機所擔當移動智能終端的角色來說,卻錯了。

那麼這對營銷人來說,又帶來什麼啟示呢?

一,沒有一成不變的黃金法則;


脫離人性本身,任何基於傳播環境的營銷理論,都有著時間與空間的適用性。營銷人普遍會將很多營銷理論奉為圭臬,一成不變地恪守執行,殊不知,營銷這件事始終是一個變量,在不同的傳播環境下,就有更有效的方法出現。

就如更適用傳統媒體時代的漏斗理論,在進入社交時代後,又出現了時趣針對社交營銷而提出的波紋理論所取代,在社交傳播環境下,漏斗顯而易見沒有波紋的適用性強。

二,產品定位要緊隨市場定位;

市場定位指的是對目標消費者或者目標消費市場的定位,那麼產品定位則是用來滿足目標消費者、目標消費市場的需求,須要緊隨其後。

之所以從3.5英寸到6.5英寸的轉變,正是因為主流的市場消費者顯然更偏好大屏的移動終端,那麼這個時候產品本身的定位就要發生相應的改變,3.5英寸,自然就不是今天手機的黃金尺寸了。

三,一切以用戶體驗為中心;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問題核心在於如何去理解用戶最想要的體驗到底是什麼。這其中就涉及到了兩個層面的問題:用戶心理學和行為特徵學,它包含了用戶在使用一個產品之前、使用期間和使用之後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認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應、行為和成就等各個方面。所以不論是對企業還是傳播人來說,出發點和評估標準,都應始終圍繞在:你的目標用戶是否會產生最大的滿意度為核心。

iPhone之所以成功,無疑於他將用戶體驗做到了極致:從產品、品牌各個層面都賦予消費者絕佳的體驗,這才使得蘋果能成為經久不衰的產品,蘋果公司也成為世上盈利最多,品牌價值最高的企業之一。


Enter時尚科技


感謝您的閱讀!

蘋果在背棄喬布斯的觀念?庫克他們將iphone定義為更大。我實在是認為,庫克應該很早就想打破喬布斯“權威”,要不然也不會喬布斯一走,就發佈了4.7英寸,5.5英寸,現在的6.5英寸的iphone手機了。


毋庸置疑,喬布斯如果還在世,看到現在自己所篤定的內容被摧毀的消失殆盡,估計內心也是充滿了怨念。

我不得不說,在當時大屏還沒有風靡的時候,喬布斯所提倡的3.5英寸,實際上也是大屏的代表,當時的摩托羅拉,諾基亞等等,它們的屏幕就沒有像現在這樣,多數使用的還是5英寸以下的屏幕。

歷史原因,造就了喬布斯的侷限

當時的社會,3.5英寸屏幕的手機,確實是更能夠獲得消費者的認同,一方面是因為技術的限制在當時全面評並沒有迅速的發展,另外一方面因素是在屏幕的製造工藝方面,以及屏幕的成本控制方面。

當然除了在屏幕技術方面的限制之外,消費者對於大屏的認知可能還是處於四英寸以下,喬布斯的3.5英寸在當時可以說是能夠讓消費者滿意的一種尺寸。

3.5英寸,確實有手感

就是現在我仍然認為3.5英寸它還是有很強手感的,我們手握這一款手機,雖然說因為大屏的洗禮,我們會覺得它的屏幕有點過小。

可是我們手握這款手機的時候,能夠一手掌握,不管是手機的尺寸還是手機的重量,更適合攜帶,方便性更高。

時代,技術,歷史,認知是喬布斯的3.5英寸說法的主要依據,他也有被侷限的時候。


LeoGo科技


其實現在你們就該明白了!戴著口罩打不開手機,需要輸入密碼時,卻發現左手拇指竟然夠不著369。



oO帥非帥Oo


這個尺寸下大多數人拇指可以覆蓋到全屏



CoreyTsui


時代不一樣了。3.5只適合老年人,當年那樣說是因為手機屏幕尺寸還很小,而3.5是最合適呢,而現在的全面屏才是王道,3.5的全面屏明顯是站不住腳。就拿像諾基亞的時代來說,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這麼一個想法,如果手機能做到看電視,就跟電腦一樣隨時隨地上網,該有多好。發展到現在。電腦能做的手機通通做得到,除了一些離不開電腦辦公的人。臺灣專家說。大陸人是因為買不起電腦所以才會人人用手機上網,我他媽笑了!說得好像手機比電腦便宜一樣,電腦在好用,你會邊走路邊抱著一個手提電腦上網嗎,那不是跟傻子一樣


挖機手洪先生


喬布斯為什麼曾說3.5英寸是黃金尺寸?不得不說即使是被手機界奉為“神”的喬布斯,也是有所侷限的,對未來的預期也是有所限制的。

在喬布斯那個時代,他所能預見的屏幕最大也就3-4英寸是相當了不起的了。在10年之前的2010年iPhone手機的3.5英寸可以說是大屏幕手機,因為2010年智能手機的平均屏幕尺寸只有3.1英寸。放在喬布斯的語境中,也許是誇讚iPhone手機是大屏幕,當然單手操作確實是黃金尺寸。

但喬布斯沒想到的是屏幕的發展會如此快速,之後的每一年手機屏幕的尺寸均以差不多0.5英寸在“長大”,直到增長到5英寸之後,其速度才慢慢的降下來。而如今6英寸以下的屏幕都已經很少見,動輒就是6.39英寸之上。


另一個角度來看,作為“神”的喬布斯沒有想到手機竟然還可以疊加如此多的功能、還有如此多的用途,這其實也是喬布斯時代的侷限,沒想到智能手機的發展速度有如此的快速。除了電話、還有休閒娛樂、辦公做事、還有拍照、各種各樣的需求竟然都可以在手機上實現。

在10年之前3.5英寸確實是黃金尺寸,同時也是大尺寸屏幕。但到現在3.5英寸絕談不上黃金尺寸了,對單手操作來說也差不多4.7-5英寸算是比較合適。而對於休閒娛樂商務辦公、拍照視頻來說,也只有6.0英寸以上的屏幕才更為合適,中遠期來看恐怕要10英寸以上會成為很多人的選擇,比如摺疊屏,大屏幕手機帶給用戶的衝擊和視覺感受是不一樣的。


更多分享,請關注《東風高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