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上乞丐的字很漂亮,為什麼成不了書法家?專家的解釋很現實

街頭不時都會碰上一兩個乞丐,很是認真在地面寫著字,若是有心停下腳步,細細一看,那字還真寫得不賴,規整不說,橫撇豎捺還挺有形。

街上乞丐的字很漂亮,為什麼成不了書法家?專家的解釋很現實

只是,大家更多就是匆匆路過,很少有關注的眼光逗留。客觀說,那些字真的要強於很多人,那為何得不到大家的認同呢?

記得有一個說法,說堅持做一件事如果能達到1萬小時的話,就會成為哪個行業的專家。不過這個說法對於文化藝術領域,似乎得重新考量。

書法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但是產出的公認的書法大師,似乎遠少於其他文化創作領域。書法的確需要練習,從臨帖開始,但是要成為一個書法家,這才是個起步。

街上乞丐的字很漂亮,為什麼成不了書法家?專家的解釋很現實

我們看那些街頭的字,第一眼瞅上去,是有種“漂亮”的感覺。但是再仔細瞧瞧,似乎有種很熟悉的感覺,就是那種練習字帖的感覺。

這大概也是很少有人再問津這些街頭文字的原因吧。其實,將行人拒之百米外的原因,並不是這些沒有自己特色的字,而是寫字的本人。

中國有句古話,“字如其人”,這也是中國文人歷來重視自己的書法。以前科舉考試,如果字寫得爛,文章做的再好,主考官大人一樣給差評。現在各種升學考試中,語文作文一樣也是要看書寫。

街上乞丐的字很漂亮,為什麼成不了書法家?專家的解釋很現實

我們看看這些寫字的乞丐們,極少有將自己收拾得乾淨的,因為他們要突出自己的“職業”,但是藝術是講究“美感”的,也許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著裝怪異的藝術家,但是他們不會將自己弄得,好像剛在泥地裡滾過。

這些街頭寫字的人兒,為何不能成為大家?真正的大家,會將自己的作品,視若珍寶,即使用這些作品換取生活物資,但也會高高掛起,因為這是他們的心血。

歷史上不是沒有賣字畫的大師,如清代的板橋先生,生活潦倒時,就在揚州明碼標價賣他的字畫。他除了字寫得好,畫畫得好外,更多的是這“做人”。

街上乞丐的字很漂亮,為什麼成不了書法家?專家的解釋很現實

現在很多藝術家會喜歡“塗鴉”般的創作,但是那些更多是帶有了些“公益”的色彩。而這街頭寫字,卻是隨意找了塊地,開始了臨帖般的書寫。

當然我們不能一味駁斥他們的付出,畢竟這也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不過就這練習字的時間,若是放在其他專業技能上,是不是同樣可以給自己謀得一份不錯的收入呢?

或者他們將自己收拾得像個文化人,乾乾淨淨的寫字,是不是也會博得更多關注呢?我們欣賞歷史上的那些書法大家們,他們在做人上,幾乎很難讓人挑出太多瑕疵。其實,歷史上書法好的人太多,就如宋代就出了很多,比如蔡京,但是做人很失敗,於是後人幾乎不提。

街上乞丐的字很漂亮,為什麼成不了書法家?專家的解釋很現實

這書法,並不是不能靠它吃飯,現在就有很多職業書法家。不過,你眼中要尊重你的作品,他人才會將這作品當回事。而這些街頭寫字的“藝人”,更多是用“慘”來搏同情,這字,倒是成了表演的“道具”。縱使寫得再漂亮,又能如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