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鑑賞

五代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鑑賞

夏景山口待渡圖

五代·南唐董源

絹本淡設色50x319.8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夏景山口待渡圖》,被認為是董源江南風格的典型作品之一。此圖曾入南宋內府、元內府,後相繼為明代項元汴、清代耿昭忠、索額圖和清內府收藏,民初被末代皇帝溥儀挾逃出宮,今藏遼寧省博物館,是一件流傳有序的國寶。明代董其昌此卷的引首題:“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圖真跡。”元代鑑定家柯九思在卷後題:“右董元夏景山口待渡圖真跡,岡巒清潤,林木秀潤,漁翁遊客出沒於其間,有自得之意。真神品也。”元代詩人虞集對畫面作了精彩的描述:

董元夏山何可得,嘉木千章鐵作畫。

曾巒總合雨氣潤,百穀正受川光溢。

犬牙洲渚善蟵洄,滄江散落碣石開。

山田何處無耕鑿,尋源不得還徘徊。

展卷右起,是平靜的水面,中遠處有一細長的小洲,稍近處浮一漁船,漁人悠閒作業。視線慢慢左移,出現了似“犬牙”的洲渚,坡岸平緩,岡巒起伏,山頭多作圓形,草木蒙茸其上。再往左,呈現出“蟵洄”錯落的洲渚,樹木繁茂,房舍掩映其間,偶見勞作的農人。垂柳依依的灘岸上,一戴青冠的紅衣人正在招呼駛來的渡船。

五代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鑑賞

五代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鑑賞

局部

從近景洲渚往遠看,是一片平灘,平灘後面是更遠的、起伏連綿的洲渚。空氣溼潤,山形朦朧,整個景象與米芾所言“峰巒出沒,雲霧顯晦……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柯九思所說“岡巒清潤,林木秀潤,漁翁遊客出沒於其間,有自得之意”完全相符。

五代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鑑賞

五代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鑑賞

局部

此圖中沙灘、山坡、近山、遠山的畫法有別,近樹、遠樹、灌木、柳樹、蘆葦、竹叢的法也各不相同,但它們的組合有節奏、有變化,又十分的和諧,真可以稱作一首視覺的“交響曲”。

五代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鑑賞

五代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鑑賞

高鋮仿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局部

五代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鑑賞

五代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鑑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