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場中藥保健八大誤區

學習養殖技術、瞭解最新行情,在線諮詢養殖難題和老師零距離交流,請點擊右上角

關注↗豬大夫在線。

豬場中藥保健八大誤區

誤區一:用藥目的不明確,針對性不強,盲目用藥現象普遍

近年來很多養殖企業已經意識到中藥保健的好處,由於對中藥藥理及豬隻各階段生產需求不太瞭解,造成中藥保健時用藥目的不明確,甚至盲目用藥現象嚴重。例如,筆者在市場走訪過程中發現很多豬場在使用“清瘟敗毒散”並且是全群定期添加,這種做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合理。根據清瘟敗毒散的藥理作用,在至陽轉至陰季節效果比較明顯(清除體內熱毒),但在至陰轉至陽季節使用就不是太合適了。再比如很多人認為板藍根顆粒可以當茶喝用於防治感冒,諸不知從中醫角度看,

板藍根屬於清熱解毒類藥物,適用於風熱感冒,如果用治風寒感冒,不但無效,還可能使感冒加重。板藍根是一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藥,藥性寒,在體內沒有感染病毒的情況下服用,容易引發過敏反應或消化系統、造血系統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頭昏、眼花、胸悶、氣短、嘔吐、面色青紫、四肢麻木或全身潮紅、皮疹等。有時表現為全身多形紅斑型藥疹,嚴重者還可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建議豬場應根據豬隻生產各階段需求出發,有針對性的合理用藥。

誤區二:幾種原材料藥的簡單累加,配方不合理缺乏科學性  

出於成本及現貨供應短缺的限制,很多養殖企業為避免化藥保健帶來的危害,改用中藥保健或中藥、西藥交替預防保健的措施,很多養殖企業基本處於最簡單的初級階段,(採用自購中藥原料藥粉粹攪拌加工而成),技術上利用中藥“地標”改“國標”的簡單複方配製而成,無論是原料藥質量,加工過程,用藥目的,用藥劑量,用藥時間,很難達到預期目的,更難發揮中藥保健應有的效果,只是心理安慰而已。

誤區三:對中藥散劑與中藥提取物沒有一個客觀科學的認識  

近年來自日本、韓國等國家的植物萃取技術,對中藥的應用與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是目前畜牧行業熱炒“提取物”概念的推手,由於中藥文化博大精深,藥理完全不同於現代西方醫學理論而自成一體。中藥講究複方製劑,且大複方中有小複方,絕非一兩種成分所能解決的。筆者就此專程拜訪過某知名中醫學院資深中醫教授,其簡單的回答讓我深諳其中的道理。你到中醫院能買到中藥提取物嗎?中藥提取物如此神奇為何不用在人身上呢?中藥提取物是科學技術的進步。未來可能推動中藥發展,但提取物的簡單成分防病治病是不符合中藥理論體系的,當然也就無法達到用藥目的。當中醫中藥發展到飼料營養配方精準階段時,中藥植物提取技術將成為中藥普及和應用的最佳手段,因此現階段中藥散劑更符合中醫理論體系,效果也更加確切。

誤區四:使用方法不科學用藥量達不到用藥目的  

很多規模養殖企業在使用中藥保健過程中由於無法準確掌握用藥量,對中藥藥性理解不透,常常採用短期(3-7天)、小劑量(1kg以內)脈衝式給藥。雖然起到一定的保健效果,但由於時間短。劑量少,豬隻吸收和利用的有效成分低。遇到大的疫情或野外強毒時,保健效果依然不明顯,中藥保健需要達到的目的是在周邊發生疫情時,貴場能夠安然無恙而不只是比別人損失小而已。

誤區五:中西結合概念混淆,造成巨大危害  

中西結合是一個很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中醫講究扶正祛邪,整體觀念和辯證論治。西醫重靶向性和局部性,注重實驗室標準。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醫學理論體系,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所謂中西結合是指把中醫藥學知識和西醫藥學知識結合起來,取兩者之長。以創造出我國統一的新獸醫學。現階段很多企業在中藥裡面加入西藥其危害是巨大的,其害之一:中藥以其綠色,安全,無公害,無停藥期,療效可靠而深受養殖企業推崇,此做法必然會給食品安全帶來巨大隱患,並改變中藥用藥目的。其害二:很多西藥講究首次用藥量,而中藥裡面加入西藥可能出現首次用藥量不達劑量,造成耐藥菌株的產生。我們倡導養殖企業儘量採用中藥保健,通過中藥對機體進行整體調理,增強機體免疫力。與此同時針對疾病採用抗生素對症治療的方式進行。

誤區六:對食品安全法、化藥保健造成的危害不夠重視  

1928年英國學者弗萊明首先在抗生素中發現了青黴素,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由於人類在畜牧養殖等領域對抗生素不科學的使用,導致細菌耐藥性增強、動物產品殘留超標等問題。曾經被公認為“健康衛士”的抗生素,其實是一把雙刃劍,不科學合理地進行使用極有可能就會成為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整治力度和處罰力度的加大,很多曾經被養殖企業所習慣的化藥已被禁用,養殖企業將面對疾病肆虐卻無藥可用的尷尬局面。

誤區七:用抗生素的檢測標準,衡量和制定中藥標準  

由於受西方醫學觀念的衝擊、以及舊政府的無知和無能,近代中獸醫的發展受到嚴重歧視和摧殘(1840—1949),直至新中國成立祖國傳統醫學才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長足發展,但時至今日對中獸藥藥效的的評價依然沒有一個科學公正的評價標準,甚至還是把西藥的評定辦法用來評定中藥藥效,對於完全不同的兩種醫學體系這是不科學和不公正的做法。例如集約化養殖畜禽發生的疾病主要以傳染病為主,而自然發病多數以亞急性、慢性為主,很多中獸藥在預防保健、治療上都有較好的表現,但通常為檢驗藥效而建立起來的發病模型,大多采取“注射—攻毒—發病—給藥”的辦法,這是屬於急性發病模型,中獸藥這時(急性攻毒實驗)很難有很好表現,除此之外,實驗室的攻毒實驗大多直接向體內注射病原微生物,而自然發病多屬於黏膜感染,兩者也是有很大區別的,這也是很多養殖企業不太注重實驗室數據的根源。我們通常用制定化藥的標準來制定中藥標準,生產實踐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尷尬,產品符合了標準卻沒有很好的效果,而經調控達到了效果卻又不符合標準,作為生產單位我們更應該注重實效。

誤區八:對中藥保健的優勢缺乏客觀認識  

在我國有著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繁衍生息的瑰寶,是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中通過不斷探索與研究後智慧的結晶。歸結起來中藥保健對規模豬場具有九大化藥無法比擬的優點:  

1.中草藥本身富含多種動物機體所必需的元素,特別是含有能增強集體抵抗力的多糖、生物鹼、甙類、揮發性樹脂類、有機酸、色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微量礦物元素。  

2.天然、環保、毒副作用小,中草藥取自動物、植物、礦物及其產品,保持了各種結構成分的自然狀態的生物活性。  

3.基本無抗藥性,中草藥成分複雜,多以其有效成分從核糖核酸、脫氧核糖核酸、能量轉化等許多環節干擾病原微生物的代謝,從而達到抑菌殺菌的目的。  

4.產生非特異性免疫力,一些中草藥含有多糖類、有機物類、生物鹼類、苷類和揮發類,能夠使動物機體產生特異和非特異性的免疫功能,促進免疫器官發育,增強白細胞、單核巨噬細胞、細胞因子和自然殺傷細胞的活力,從而提高體液的免疫力。  

5.源自天然活性物質,抗感染清熱類藥物在抗病原微生物方面藥效顯著,例如黃柏、黃苓等中藥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的功效,被譽為中藥抗生素。  

6.減少毒副作用,中藥中大多是天然植物,主要成分為生物鹼、甙類、揮發油、樹脂類、有機酸、色素、氨基酸、維生素、礦物質等。不同於抗生素、化學合成藥和激素,中藥對機體生理功能無明顯毒副作用。  

7.增強機體抗應激能力,一些中草藥能增強機體對物理、化學、生物等各種有害刺激的防禦能力,使紊亂的機能恢復正常。   

8.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一些中草藥具有調節機體新城代謝的功能。例如:當歸具有抗維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黃芪具有增強細胞生理代謝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清和蛋白質的更新。  

9.改善畜禽產品品質,中草藥可降低胴體背膘厚,增大眼肌面積,提高瘦肉率,對肉質及風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資料來源:遼寧省畜牧獸醫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