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大人話,喜歡玩,不愛學習咋辦?

山水仙


你提的問題,看似簡單,其實是煩擾的,大部分家長的一個難題,孩子如果學習能力強,家長就會特別傷心,如果遇到貪玩,又不愛學習的家長,就要操心了,並且你要做好長期準備,我的做法是,第一,陪伴,每天陪孩子一起學習,爭取培養出一個及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有作業了,及時保質保量的完成,完成以後再做適當的放鬆,第二,榜樣的力量,以身作則,孩子不學,我也在學,在看書,努力營造一個和諧的,溫馨的,學習的家庭氛圍,剩下的交給時間了。我兒子也是這樣,12年級時在鄉下讀書,三年級轉的到鎮裡,和別的小朋友差了好多,當時也特別著急,頭髮都變白了數縷,現在才剛剛有點入門


在坡上


實行有償生活制,《特別狠心特別愛》中女主三個孩子都成了富翁。我們不一定要培養富翁,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生活能力。

1.每天寫作業前,家長和孩子共同制定作業要求,寫多少作業,什麼時間寫完,要寫的怎麼樣。寫得好,有中午飯吃,但是要洗碗。再要吃零食,喝牛奶……要拿東西來換,比如背古詩,背課文,背單詞。

2.小東西,比如襪子、短褲讓他自己洗,自己的房間自己收拾。

我家兒子六週歲,實行這種辦法,洗了一個多月襪子了,[耶] 每天早上讓他洗全家的碗。作業他自己想著寫,每天想喝酸奶的時候,就主動來背古詩、做家務。今天,擦了屋子裡的桌子,臺子,我說不夠,又背了兩首古詩,喝了一瓶酸奶。哈哈😄,想想也好玩的,看他被難為的樣子,心裡忍不住笑。

有時他把東西搞得一團糟,我搶著幫他收拾,然後一邊說笑:“今天你的雞蛋分我一半,牛奶分我一半。”他把小嘴巴一撅:“不行不行!”搶著來收拾,不肯讓我做。

但是像說笑一樣和他說,不要弄僵了,會逆反的,態度要溫柔而堅定。不要叫,不要吼,他會乖乖地寫作業。讓他知道什麼都來之不易,天上不會掉餡餅。爸爸媽媽養你,要努力學習回報的。


吳老師原在職教師


父與子9

兒子有一顆門牙要掉,活動了,但還連著一點肉,掉不下來。爸爸說:上面的牙掉了的話,要扔到地上;下面的牙掉了的話要扔到房頂上。這樣長出來的新牙齒才不歪,才好看。兒子說:那要是吞到肚子裡了呢?爸爸說:吞到肚子裡就麻煩了,那還得放屁把它崩出來,屁小了崩不出來,屁大了再崩到別的小朋友就不好了。兒子哈哈大笑。不想這一笑不要緊,真把那顆牙吞肚裡去了。全家人鬨堂大笑。一連好幾天兒子都誠惶誠恐。

小兒子調皮,這兩天總學女孩子說話。媽媽氣不過,吼一聲:“好好說話。”這才變回男聲。不過一會兒,又嗲聲嗲氣的出來。媽媽提棍子就要打。兒子尋求爸爸庇護。爸爸說:兒子呀,媽媽以後如果再打你,你就不要站著尿尿了,你就蹲著尿尿。媽媽肯定當場氣暈過去。

兒子這一段時間有點逆反心理。越讓他幹啥越不幹。父親罵:“能不能不要在學校裡給我丟人”!兒子就答:“就要給你丟人,就要給你丟人”。很無奈。父親看網上說要多鼓勵多讚美,原則問題要堅持,非原則問題儘量順著孩子,讓他們自己做主。不能無視孩子的“自我意識”,他們說話時不管有多幼稚都要認真聽。試了一下,好像真的好一些。父親就跟兒子一起探討換位思考、理解萬歲、坦誠溝通。最後兒子認真的看著爸爸的眼睛,說:“爸爸,你下次見到我們的女老師的時候,能不能不要在學校裡給我丟人”?父親:- - - - - -


九月銀河星


我家是個六歲的男孩子,針對您這個問題,我想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看法:

1)調皮—孩子重要的表達方式。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是比較調皮的,表現出不聽家長話的一些行為,針對這點,我們要理性看待。孩子調皮是一種天性的釋放,而不應該當做一個嚴重問題來定性。孩子的天行和個性從四五歲就表現的比較明顯。這是因為孩子的思維比較活躍,不太善於言語階段的他們更傾向用行為來展示和表達自己。與此同時,如果孩子太聽話,整天沉默寡言的,家長反而更擔心。

2)家長要做好理解工作。盡然我們無法避免孩子調皮的天性,作為家長,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的這種天性行為,達到向好方面得一個轉變。比如孩不聽話,那家長就需要聆聽孩子的真實想法,一次談話,就可能真正瞭解孩子怎麼想的,然後順著孩子的思維去教育他正確的考慮問題方式和表達情緒途徑。更為重要的是,孩童時代的孩子都會有些叛逆的,家長要嘗試用理解而不是強壓的方式來解決。

3)家長做好引導工作。決了前面兩點,對於學習問題。家長要爭取了解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學不會?沒興趣?還是老師批評了內心受傷害了?...瞭解之後,就針對具體原因展開具體的調整措施,引導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家長幫著尋找每門課的有趣性,結合他們想法,引導孩子通過學習的階段,實現他的夢想,讓學習成為孩子成長的重要主旋律。

4)家長要做好陪伴的工作。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家長,當孩子什麼有問題時候,家長首先要反思是不是受家長的影響?是不是家長的一些行為給了孩子錯誤的引導,比如喜歡用給孩子買東西來要求完成某件事情?喜歡用看電視手機來替代家長的陪伴?通過家長自省,家長與孩子得溝通與換位思考,相信孩子一定會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

孩子從出生到成長,從一張思維意識的白紙到個性的張揚,家長需要多思考,多自省,用耐心和理解去幫助孩子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分享一句話:沒有愚笨的孩子,只有懶惰的家長!


童小畫


一、分析孩子不聽的原因:

1. 大人喊叫、長篇大論說教或嘮叨

2. 不問孩子應該或不應該做什麼,告訴或命令她

3. 大人引發了權力之爭,時“贏”比合作更重要

4. 孩子不能遵從要求,是因為能力沒有發展起來

5. 大人不聽孩子

6. 孩子和大人優先選擇不一樣

孩子從小通過外界尤其父母對她的評價來認識自己,只有父母給了孩子愛的信息-當孩子感受到愛,歸屬感與自我價值是,他們就有了開發自己的全部潛能,從而成為一個快樂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父母要做到尊重、欣賞、耐心、信任、肯定、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只做不說。

比如我家孩子現在三年級,英語口語基礎薄弱,我讓她每天跟著可可寶貝APP讀課文一小時。

剛開始跟讀,得40多分,我內心焦急,但能做的就是帶著她堅持,給她鼓勵和信心。

我和孩子說:“沒關係,只要我們每天堅持讀,一定可以進步。”我5遍10遍20遍30遍陪著她一起讀。

千萬別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麼多遍都不會!”

有進步時候,很誇張的表揚:“哇,讀了5遍我們進步了3分哦!好棒!”

“哇,讀了10遍,發音更加清晰準確了,又進步了5分,好厲害!”

“相信我們讀30遍一定能到90分!”

堅持了半個月,進步很明顯,現在每天自己跟讀打分95分以上!

二、培養興趣,每天和親子溝通半小時

1. 先聊“玩”再聊“學”,消除孩子學習方面的苦惱和不安;

2. 耐心、愉快地傾聽“嗯,然後呢?”“哦?還有這樣的事?”;

3. 認同孩子的感受,不著急不放棄,孩子不再反感你才會乖乖聽話不爭吵;

4. 讓孩子給家長講課:“你把學的東西將給媽媽聽,媽媽當學生,你當老師!”

提前一天和孩子約定好,早上再叮囑一次。孩子覺得有趣,認真聽講,能講出來表示都學會了,同時鍛鍊了孩子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學習內容進一步鞏固。

三、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 給孩子灌輸先學習後玩的觀念; 尊重孩子,一起商量制定規則,對孩子的進步不斷認可。


種子觀察記錄


1、父母意見統一

大人要保持一致意見,不能媽媽說一樣,爸爸說另一樣。這樣會讓孩子覺得沒有統一的安排,還會從中間選擇父母的漏洞。

2、正向引導

確定好學習的時間和遊戲的時間,不能讓孩子越界。在孩子游戲的同時,父母應該有選擇的去安排遊戲內容,不能一味遷就。儘量讓孩子接觸一些對開發智力有意義的遊戲。

3、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父母以身作責,說到做到。逐漸讓孩子意識到堅持好習慣的好處。讓孩子的意志力得以增強。


mecool


1.每個孩子跟我們大人一樣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他如果事事都聽話反而會讓我們擔心,擔心他是否有獨立的人格!所以我們應該接納孩子的不聽話!

2.如果想讓孩子聽我們的話,需要去跟孩子溝通,靜下心來耐下心來去溝通!站在一個平等的基礎上去溝通!他才有可能聽話!

3.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他用愛感化他,一起制定規則,他會更好的接受!



佳鑫在線


孩子不聽話,主要是前期父母沒有樹立家庭教育的主體意識,開始就要告訴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父母是主帥,要絕對服從,並且做家長的不能妥協,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投降,要堅決執行家長的命令,如果家長一旦投降,孩子就知道我一哭鬧,父母就得聽我的。慢慢家長就被孩子掌控了,就不好管了,逐漸就不聽話了。




雲朵Q棉花糖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六個步驟讓家長永遠不用說兩遍

第一步:停下你正在做的事,走到你孩子那兒去,站著,看著他。

第二步:等,一直等到你的孩子停下他手裡的事並看著你。

第三步:把要求講給孩子聽,用語簡單、表意清楚、只講一次。

第四步:讓孩子把要求重複給你聽,要求他用自己的話準確、完整地說出來。

第五步:站著,等他。如果孩子在第四步之後仍沒有開始做你要求他做的事,要樂意站著等待。

第六步:在你站著等待的時候,對孩子朝正確方向邁出的每一小步,不管這一小進步多麼微不足道,都要描述式地讚揚他,並且"反思式傾聽"他的感受。

堅持做第六步,直到孩子配合你。他們會配合的,而且往往比想象中來得快。即使讓孩子最終配合需要走完所有六步,也要記住要"描述式讚揚"孩子。這樣,下一次要孩子的配合就會來得容易一點、快一點。


創客服務營


作為一個家長而言,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做一個好的榜樣。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都要積極向上,努力提高自己,言傳不如身教,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參照物;

第二,教會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有助於孩子找到學習的目標;

第三,陪伴並與孩子一起學習。如果有條件,可以多陪陪孩子,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第四,合理規劃,有效率的學習。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遊戲時間,勞逸結合,有效率的學習;

第五,創造一個好環境。家裡要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