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農村越來越多人爭搶土地了?

鄉村應天承


八十年代土地承包到戶以後,農民們對於土地那是非常執著的,記得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時,很多農民為了地的邊界線失準,兩家吵得不可開交,但等到了兩千年以後,農民們對於土地的熱愛程度慢慢退卻,大家把精力從種植農作物上逐漸轉移到打工掙錢上。隨著時間的推移,近幾年農村又出現了農民爭搶土地的事件。



爭搶土地並不是因為種地有多麼掙錢,而是源於土地徵收時的各種補償費用,讓農民們覺得擁有土地就有可能是擁有一筆錢財。

我們村前幾年有不少農民土地被徵用,特別是地裡種植了樹木,或者有豬圈,小屋等建築物的,都補償了不少錢,於是農民們意識到手裡有地的重要性。

我們村有個退休老師,他們家的土地有一年也被徵用,只不過當時老師的田地裡種了很多果樹,於是老師提出要求,要求每棵樹賠償多少錢,最後那塊地沒能被徵用,老師並沒有因為沒被徵用而後悔,他反而在果園裡又繼續栽種了更多果樹,致使果園現在看起來亂糟糟的,裡面的樹雜亂無章。

後來老師又以每畝地八百元的租金租種了別人的土地,在裡面栽種樹苗,如今樹苗生長了有六七年之久,老師怕是還在等土地徵用,估計徵用的話,土地費用不多,每畝地也就一千塊錢,但地裡的樹值錢,一棵補償二百至三百,只要有一塊地被徵用的話,老師就發財了。


我在礦山當老闆的親戚,今年才四十出頭,去年告訴我:嫂子,我把你們村南面的山坡全部承包了。我問他承包了幹嘛?他回答說道:那是二十好幾畝地,一共才交了沒多少錢,暫時沒打算種植什麼,先在礦山繼續採礦,等將來沒礦可採時,我可以在那裡種草放羊,最起碼有退路啊。

看看有錢農民們的意識,都是瞻前顧後,如今在農村爭搶土地的多是有錢人,他們在經濟條件優勢情況下,開始投資土地種植,目前我們這裡很多優良品種果園如雨後春筍,佔據了山坡田地。

我認為佔地行為對於農民們來說是好事,所謂的搶佔土地,只不過是土地流轉,或者荒山承包,必須有強大的經濟條件做基礎,然後來搞種植,而這樣的種植模式對於現在荒地太多來說是好的現象,還能帶給農民就近打工的機會。

我們村有很多農民不願意種地,因為種糧食的收入太微不足道,因此大家都喜歡出去打工,導致村裡很多土地荒蕪,如今有人來“搶佔土地”,說白了就是土地流轉,讓農民不種地,每年可以拿到種地同等收入,這是好事啊,而且土地流轉後,承包方需要僱傭農民幫忙搞種植,於是又解決了部分農民打工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