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豐縣:文明家庭美名揚——鬧店鎮張朝有

在寶豐縣鬧店鎮張溝村,有這樣一戶人家,只要當地人一提及,無不知曉,他們就是張朝有一家。張朝有夫婦是鬧店鎮張溝村的普普通通農民,多年來該家庭,能夠認真執行國家政策,全家和睦溫馨,尊老愛幼,與鄰里團結融洽,真正以“平等、禮貌、和睦、穩定”的形象,弘揚家庭美德,帶動周邊家庭共同建立和美環境。

寶豐縣:文明家庭美名揚——鬧店鎮張朝有

一、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在他的家庭成員中,曾有兩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年老體弱患有慢性病,完全喪失了勞動能力,沒有任何生活來源,生活不能自理。為了方便照顧,張朝有的妻子把公公的床搬到自己的屋子裡,晚上常常要起來好幾次為老人翻身,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給老人做飯,餵飯。在老人生病期間,他們夫妻倆悉心照料,儘量滿足老人的要求,讓老人感受快樂。他的岳母也有80多歲了,患有哮喘病,一到冬天要按時吸氧,張朝有從來沒有怨言,從不對老人發脾氣,而是默默地幫老人洗臉、梳頭、剪指甲。鄰居們都說這個女婿比兒子還要親。兩位老人都是在張朝有家安詳過世的。

二、呵護子女、教育有方

為了培養子女成長,他們夫妻倆重視對子女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做對社會有所作為、有所貢獻的人。張朝有不僅僅注重子女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子女的獨立生活、學習的潛質,時時教育子女沿著正道走,鼓勵子女刻苦學習。

張朝有的大女兒,中專畢業後在鬧店鎮政府工作,在單位裡踏踏實實工作,團結同事,曾多次受到鎮、縣兩級的表彰。從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她,到了婆家孝順公婆,團結鄰里,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好媳婦;大兒子中專畢業後在市星峰水泥廠工作,下崗後夫妻二人艱苦創業,經過幾年的努力也創出了一條路,兒媳婦進門之後是看著婆婆對爺爺、外婆精心照顧的,耳濡目染的她也是格外的孝敬公婆,不但給老人買衣服和禮物,更從精神上關心他們,做生意那麼忙但還是每週都要抽時間回家陪老人吃頓飯、聊會兒天。特別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家三口天天在家陪老人散步、聊天,讓老人享受到了天倫之樂。

三、鄰里和睦、勤儉持家

在處理家庭的重大事項時,夫妻倆平等對待,互相溝通,共同商議決定,只要是合理的推薦,求大同,存小異,做到辦每件大事雙方都情緒舒暢。他們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家庭經費,從不鋪張浪費。夫妻倆應對困難,應對挫折,二人攜手相伴,從沒紅過一次臉,從沒鬥過一次嘴,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沒有不羨慕她們這對夫妻的。

雖然家庭不富裕,但只要親朋好友、鄰居有事說一聲,他盡其所能幫忙,在對待鄰里關係上,全家人能夠善待左鄰右舍,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鄰里關係親如弟兄,情同手足。記得有一次,他的鄰居張某身患重病,承擔不起醫藥費,當張朝有老伴得知這個消息後,毅然拿出了自己的養老錢,幫助張某渡過難關。在他們夫妻倆的心中,人的生命始終高於一切。

居住同一村子裡的兩位老人,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家境也較困難,張朝有夫妻倆向這對老人伸出了熱情的雙手,多次上門問寒問暖,照顧生活,讓他們感覺到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感覺到社會的溫暖。鄰居家有事需要幫忙的,他能放下自己的活主動過去幫忙。

“家和萬事興”。張朝有一家是千千萬萬個家庭中極其普通的一個家庭,但又是一個很不一般的家庭。在這個家庭裡,家庭成員之間構建了一個相互理解、和睦相處的生活氛圍;有一個用心健康的生活態度;有一個熱愛生活、珍惜所有的心態……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進一步弘揚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盡孝道、講親情等傳統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