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薩克斯“音色”的深度分析

一談到薩克斯的音色問題,很多人會有一個概念,包括一些“老師”也是會用同樣的思路給大家,那就是決定於“笛頭”(吹嘴)和薩克斯。不可否認,笛頭和薩克斯的確在“音色”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家想過沒有,當你熱衷於各位大師們的吹奏音色,並且用不少的銀子購進和大師們同樣品牌,同樣型號的笛頭,哨片,薩克斯,甚至哨片夾子後,自己吹出來的薩克斯聲音仍然是那麼幹癟,不飽滿,缺乏彈性,沒有美感?為什麼?問題在哪?

關於薩克斯“音色”的深度分析

為了給大家解答這個疑惑,就要從“音色”說起。

任何聲音,有三個維度,那就是幅度(聲音的大小),頻率(頻譜構成)和時間(聲音的延續及變化)。

音色這個概念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那就是它的持續性,也就是時間維度—-這被很多人忽略了。

既然談到一個聲音的延續性,那麼就必然存在它的起始,保持和結尾這三個主要因素。也就是說,“音色”也同時決定於薩克斯聲音的幅度在持續時間內的大小變化,說的通俗一點,也就是薩克斯的聲音的起音,持續和收尾情況。很多的柔情的曲子的句子就必須要用弱起和弱收這樣的表現形式才行。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說要吹出薩克斯的“棗核音”來(兩頭小,中間鼓)才好聽的緣故。(進行曲和類似曲子除外)

而這種“棗核音”的實現,是要依靠吹奏者的氣息變化來實現的。弱收應該不難實現,當大家在吹奏一個音符時,慢慢收氣,讓聲音慢慢弱下來。比較難的是“弱起”,對於很多初學者朋友來說,起音要不沒聲音,要不出來的聲音很大,找不到弱起的感覺和方法。

這裡教大家一種練習方法,不防試試:把嘴放鬆,先緩慢給氣(這時只有氣聲),逐漸加大氣息強度,使得哨片從不震動到小幅度震動出來聲音,雖然出聲了,但由於自己氣息的強度控制,沒有讓哨片大幅度震動,這時候出來的聲音就會比較弱了,隨後再逐漸加大氣息強度使薩克斯出來正常的聲音。

當然這個效果要想應用自如,也是要大量的練習和體會的,按照自己的理解,不斷地體會那種既有氣,同時也有聲的那種狀態。這時候你所表現出來的不僅是弱起的效果,同時也是“氣聲”的原始狀態,當然“氣聲”也可以通過改變一下口型(把氣息集中到哨片前端平面上),讓氣息強度加大,“延緩”聲音的出現並同時控制聲音的強度來實現。

學會並掌握了“弱起弱收”,以及對於聲音持續期間的強弱控制,那麼才可以說,你的音色才會根據自己的要求發生“豐富”的變化。這時你再吹出來的薩克斯聲音就要好聽很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