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七旬老黨員回鄉做起村支書,帶領村民打造“幸福村”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谷武民 高飛 通訊員 淇水灣街道辦

三月的鶴城,櫻花綻蕊,暖意融融。一場全民參與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正在鶴城大地深入展開。

淇水悠悠東去,留下一灣風景。鶴壁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淇水灣街道姬莊村,伴隨著村裡廣播的開啟,新的一天到來了。

每天早上起床,先到村口卡點查看夜間值班情況,9點準時在村喇叭裡宣傳一遍當天最新的疫情形勢。騎著自己的電動車,播放著自編疫情防控順口溜……經常看到他的身影,戴著印有“共產黨員”的紅袖標,村中大事小事帶頭向前衝。

鶴壁七旬老黨員回鄉做起村支書,帶領村民打造“幸福村”

他是姬友洲,現任姬莊村黨支部書記,1969年,他滿懷夢想與激情到武漢參軍。1974年轉業到地方工作,1985年調回家鄉鶴壁,一直在服務群眾的前沿,2009年退休。有著近50年黨齡的他又積極投入到家鄉建設中。

夕陽餘暉,壯心不已

村民們都稱他為村中的“掌舵人”,也正是這位“幹勁十足”的姬友洲帶領村民一改落後面貌,從一個別人口中的“窮村”“告狀村”“亂村”變成一個“幸福村”“榜樣村”。

立足村莊陣地,本色不改“站好崗”

歷史的年輪滾滾而來,註定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春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這個時候就是黨考驗我們的時候,一定要衝在前。”疫情發生後,姬友洲按照上級指示在村委會第一時間召開了村內的黨員幹部會議,安排部署村內的疫情防控工作。

“國家有難,咱不添亂。身體重要,疫病危險。不亂串門,不去聚餐……”喇叭中老姬播放著他編撰的疫情防控順口溜。

鶴壁七旬老黨員回鄉做起村支書,帶領村民打造“幸福村”


老黨員披掛上陣,力量下沉、網格化管理,一針一針織起一張防疫的大網。

發放疫情防控小知識,傳達防控政策,在村內巡邏勸導村民不外出……從大年三十開始,姬莊村制定並實施卡點八小時輪班制度,黨員幹部分三組,輪流值守,他每天八點至晚上十二點,都堅持守在卡口,現場召開交接班會議,安排疫情防控工作。

因突發疫情,他沒有與家人團聚,在村中堅守的他至今也沒回過城裡的家,吃得最多的是泡麵,手機視頻是他與家人在這特殊時期見面的方式。已有70歲高齡的他卻一直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守護全村人的生命健康。

鶴壁七旬老黨員回鄉做起村支書,帶領村民打造“幸福村”


“半夜十二點多還能在村裡看到他巡邏的身影,回憶起他沒來任職時候村中的情況,變化真的很大!”村中一位黨員說道,姬友洲就像他們的“主心骨”,十年間硬是把落後村變成了“幸福村”。

紮根群眾沃土,初心不改“

沒有暖不熱的心,只有盡不到的情。

退休後的姬友洲不斷接到家鄉街道辦事處、村兩委的邀請,想到自己早早離開家鄉也想為鄉親們做事,改變村中的面貌,他決定回到了老家姬莊村,擔任村裡的黨支部書記。

“當時這個決定,家裡面的人都不贊同,城裡生活好,每天散散步、下下棋、接送孫子上下學,生活也挺豐富。”姬友洲說道,他從這個小村莊走出去,村莊哺育了他成長,他就應該回去盡最大努力改變村莊。

村幹部不團結,村兩委隊伍懶散,一年都不開一次黨員會;鄰里糾紛、丟失物品時有發生;衛生狀況也差,垃圾亂倒、雜物亂堆……這是姬友洲剛回村時的狀況。

“剛回村不久,我到村裡的零售店買東西,老闆讓我記賬等到年底結算,說有村幹部是這樣做的。”姬友洲說這是給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為了糾正不良風氣,姬友洲當即召集所有人開會,嚴肅工作紀律,加強作風建設,明確要求任何人不能再在村裡的零售店、飯店等地賒賬消費。

鶴壁七旬老黨員回鄉做起村支書,帶領村民打造“幸福村”


想幹成事,必須得有一個好的隊伍。像機關單位一樣準時上下班,是姬友洲給村“兩委”班子定下的第一個規矩。已離開部隊多年的他,不管幹什麼事都一直保持著軍人的作風。緊接著就是村兩委和黨員幹部的思想工作,從思想上轉變,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接地氣,有耐心,才能和群眾幹成“一條心”。他給村兩委、村裡的黨員開會,組織黨員集中學習、重溫入黨誓詞、外出參觀紅色教育基地,一次次的學習與感悟,很多黨員和幹部的“毛病”更改了過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昔日老村換新顏。“姬書記回村後,村裡的風氣明顯好轉。如今村‘兩委’班子非常團結,黨支部凝聚力也強了。”姬莊村村委會主任姬鋒雲表示。

工作當成自家事,群眾當作自家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唯有堅守堅持,方能行穩致遠。

他如一顆堅定牢靠的“螺絲釘”默默堅守,無聲付出,換來社區居民萬家燈火的幸福安寧。

“群眾心中有桿秤,稱出你的輕和重。”記者走在村裡,雖春寒料峭,卻有暖意拂面。

路不平、燈不明,雨天到處是泥坑……說起之前村中的模樣,王大爺直搖頭,村裡沒有下水道,生活汙水到處流,井水有味,文化廣場根本就沒有。

10年間,姬莊村在姬友洲和村“兩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變成了遠近聞名的模範村。如今的姬莊村,早已不是舊模樣。村裡新修了下水道、拓寬了道路、粉刷了牆體、新建了文化廣場和水衝式公廁,處處乾淨整潔。

鶴壁七旬老黨員回鄉做起村支書,帶領村民打造“幸福村”


文化廣場原來就是一個大坑,填平後還安裝了照明設施,一到晚上就成了村民跳廣場舞的好去處。村民的吃水問題、取暖問題也在姬友洲的積極協調下得以解決。如今村民吃上了南水北調渠裡的水,用上了天然氣。

“前年全區19個村(社區)進行環境衛生評比,俺村是第一名,拿到了10萬元的獎金;去年村裡的黨建工作,在全區也是排名第一。”姬友洲自豪地說,現在村“兩委”一班人幹勁兒很足,村民們精氣神也大不一樣了。

十年砥礪,厚積薄發不懈怠,痴心不改“做成事”

涓涓細流匯滔滔大河,星星細壤堆巍峨高山。

十年間村中大大小小的變化,姬友洲在背後付出了很多艱辛。姬友洲家在市區,每天風雨無阻騎著電動車到村裡上班,十年如一日,要改變村中落後的面貌,正是這份初心一直支撐著他前行。

2013年,他上班途中出了車禍,導致右小腿和4根肋骨骨折,在市區住院,當時家中的兒女們都哭著說,讓他回到城裡,年齡大了享享清福。

“我當時也有點動心,畢竟年齡大了,但是一想到村中還沒弄完的工作,就覺得有點愧疚,咱是想把這個村改變,不能半途而廢。”姬友洲回憶起當時的內心,於是身體沒完全康復的他拄著柺杖到村裡工作……

把工作細分下去,誰的工作誰負責,村幹部們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統籌推進。也讓原先懶散的村幹部大變樣。在姬友洲的帶領下,村兩委、黨員幹部也都爭當村民們的表率,大家開始爭優秀、比拼工作。

“美麗鄉村建設,村幹部必須勇於擔責、善於謀事,當好領頭雁。”姬友洲說道,春節前村裡搞綠化,姬友洲帶著村“兩委”幹部從車上卸下碗口粗的1200株苗木。見此情景,村民們紛紛加入到義務勞動的行列中,全村一起幹,當時的場景也讓姬友洲難忘。

春風又綠淇河岸,美景無限次第來。

面對未來,這位“老黃牛”信心滿滿。他告訴記者,如今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更不能鬆懈,同時也要規劃好村中接下來的打算,不負春光不負黨。

“只要身體允許,我會一直幹下去。”姬友洲說,他雖然年齡大了,但仍要帶領姬莊村的村民們用奮鬥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幸福村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