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橋”“閱讀認證”讓學生居家閱讀成常態

2月25日,安慶市宜秀區羅嶺中心學校以“病毒漫談”為主題召開了第四次網絡班會課活動,在短短35分鐘裡累計1561人參與了學習,其中244人主動參與了班會課檢測活動,成功取得了首次網絡多元化合作。

據記者瞭解,由羅嶺中心學校教師龍鵬飛創辦的“彩虹橋”在延期開學期間結合農村地域實際,紮實行動,遠程逐一指導農村家庭採取多元化方式開展在線學習活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所服務的學生均能在家正常收看、點播學習節目。

“對農村家庭尤其是留守家庭來說是一次絕佳的促進親子交流的時機”。在致力研究十多年農村留守兒童家校共育的“彩虹橋”負責人龍鵬飛看來,“無情的新冠肺炎確實將原本熱鬧的寒假生活變得異常緊張和冷清,封閉式的管理要求所有家庭取消走親訪友、娛樂聚餐的活動,這恰好可以充分利用“不出門”的時間藉助父母的力量培養留守兒童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

經過“彩虹橋”系統的設計,2月1日,“彩虹橋”聯合安慶市鄭小林名師工作室以宜秀區羅嶺中心學校全體學生為服務對象,推出了“閱讀認證”網絡服務。在“閱讀認證”的過程中,“彩虹橋”將家長放在了核心位置——認證責任人。只要學生們順利通過家長的一系列問答,家長就可以通過網絡自主提交書名、字數等“閱讀認證”必要信息。“彩虹橋”每週進行一次信息梳理,然後集中存入“閱讀銀行”供家長、學生們隨時進行網絡查詢。

為了使學生們產生更強烈的獲得感,“彩虹橋”還推出了“閱讀存單”數字徽章服務,即根據“閱讀銀行”中的每條閱讀信息,都會自動生成一張電子存單和一張紙質存單。前者方便網絡分享,後者由學校開學後統一打印交給學生長期保存。

“彩虹橋”的“閱讀認證”服務推出後,受到了教師的一致歡迎。班主任胡九龍說,“連續多年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一直在鼓勵學生們利用假期、課餘時間開展居家閱讀行動,但都不知道把閱讀成果如何呈現出來?現在‘閱讀銀行’的‘閱讀存單’就能讓大家的努力看得見”。

“延期開學期間,一直讓老師通過微信群等方式督促學生們在家閱讀打卡,但無法掌握住他們的閱讀量。”火炬小學校長錢暉在使用後認為,通過“彩虹橋”的“存單”服務,學校在遠程指導上就有了依據,更方便了學生們之間的比、學、趕、超。

根據“閱讀銀行”信息顯示,2月,羅嶺中心學校學生居家閱讀累計七百多本,人均閱讀量20萬字以上。比如林春小學五年級學生楊思琪已讀完《鄧稼先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四本書,閱讀總量達80萬字。中心小學三年級學生許子強性格活潑,很調皮,學習較馬虎,家庭親子關係緊張。在“閱讀存單”的吸引下,他心甘情願接受了媽媽的認證,已認真讀完了三本書。許子強在讀書過程中產生的“文雅氣”促進了在線視頻課質量的提升,並在首次單元在線測試活動中脫穎而出,獲得了100分。

“閱讀認證”服務策劃人、省特級教師鄭小林認為,“認證服務將家庭與學校、網絡公共空間與個人空間融合為一體,再輔以數字化評價方式,各行其責,有力地營造了良好的居家閱讀氛圍,可持續地推動學生家庭閱讀習慣的培養。”

進入3月後,針對家長們紛紛外出,爺爺、奶奶等祖輩成為監護主力,學生依然在家未開學的情況,“彩虹橋”團隊繼續完善了“閱讀認證”方式:指導外出家長將“面對面認證”調整為遠程“語音認證”或“視頻認證”。“只要問答順利,照樣可以提交‘閱讀認證’信息,學生們依然能得到屬於自己的那份‘閱讀存單’。”龍鵬飛說。

本報記者 韋玉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