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構招生,是招家長,還是招學生?

談到招生,很多校長想到的無非是傳統的發宣傳單、短信、戶外廣告、微信等等反正是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了,這樣的效果好麼?

如何評定廣告投入的效果?

學校收入的多少比例投入到哪種廣告上?

你會的宣傳模式,別人一樣會,你能在這樣的廣告戰中,贏得對手幾分?何不回過頭來研究下招生的根本。

我們的學校,都是應試教育給的機會,如果沒有應試教育,應該沒有哪個學生願意出來學習。

80%的學生對學習,尤其學校外的輔導都是很不感冒的。我們的廣告做到學生的身上基本是對牛彈琴。學生拿住你的宣傳單,恐怕家長看見,逼著出來學習,恨不得能用“化骨綿掌”讓你的宣傳單立刻消失的無影無蹤。

教育機構招生,是招家長,還是招學生?

反過來想,學生之所以出來“補差”、“培優”,均來自於家長的思想。

自己做不好第一任教師,卻指望讓孩子上無窮無盡的輔導班來提高成績;自己這輩子沒有完成的理想,讓孩子來完成;自己當年就沒學好,卻想讓孩子在同學中間學習出類拔萃。

這就是家長的想法,也是滋生我們這個行業的原因。

我們招生的目標絕對不是學生,而是家長,廣告的目標群體也自然是家長。

很多的學校都會開“DEMO”課,光給學生開是沒用的,一定記得邀請家長來聽。

宣傳單、廣告的內容,也不要針對孩子的興趣來設計,而是要針對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如此,廣告投入的收益率,就會有所提升。

我們教學生如何提高成績,嚴把教學質量關的同時,把投入大量廣告的資金,抽出一部分每週或者每月開一個家長培訓課,培訓課的內容就是“如何讓家長做好學生的第一任教師”。

這個課程的受眾家長,最好是“幼教”、“小學”階段的家長。因為“幼教”階段的家長,最起碼是你12年的客戶,“小學”階段的家長,最少是你6-12年的客戶。

學校要讓家長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不止我們培訓學校努力,公立學校努力,而是要家長跟我們一起努力,才能共同提高一個孩子的成績。

教育機構招生,是招家長,還是招學生?

如果你把家長培訓成一個稱職的教師,家長對你學校的教學理念、,對你學校認可了,學生會送到競爭對手那裡去培養麼?

所謂“名校”,就是學生家長心裡認可的學校,打造“名校”比打造“名師”要重要得多。

學校的發展,靠一兩個“名師”,規模小的時候還行,如果做到一定的規模,“名校”就比“名師”重要多了。

我們嚴把教學質量關的同時,還應該深入、踏實、始終如一地,做好家長的培訓工作,以下舉例家長的培訓內容:

一、家長如何看待孩子的前途,出路

二、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三、如何引導孩子做家庭作業

四、家長應有什麼樣的家庭教育觀念

五、如何避免教育孩子的惡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