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為愛而生,為愛而亡,把愛情當作全部的悲劇人生

導語:

《包法利夫人》中,艾瑪因不滿足於生活的平淡而去追求理想的愛情,卻一步步走向了悲劇。對於包法利夫人的一生,從四個方面來看,其悲劇命運的根源所在,感受她的多情、理想、虛榮與幻滅,並從中得到啟示。

《包法利夫人》:為愛而生,為愛而亡,把愛情當作全部的悲劇人生

《包法利夫人》裡,這是一位美麗的小資產階級女性艾瑪的情感生活和悲劇命運。艾瑪從小受到修道院和浪漫主義愛情的影響,嚮往著精緻、完美的愛情,和醫生夏爾結婚後,因不滿 於婚姻的平淡而去追尋理想的生活。先是與地主羅多夫私通,被拋棄後又與練習生萊昂偷情,後來也被無情地遺棄,為了追求所謂的愛情和浪漫,包法利夫人耗盡了全部家財,債臺高築,這時候她認清了現實的冰冷和殘酷,愛情失意同時又無力還債,走投無路之時,艾瑪絕望地服毒自殺。

拜倫說:男人的愛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女人的愛情是女人生命的全部。艾瑪的悲劇的根源就是她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獻給了愛情,她一生追求完美、理想而又浪漫的愛情,愛情於她已經不僅僅是愛情本身的意義,而是生命的全部,是活下去的動力和勇氣,她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為情而生,為情而死的人,而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虛榮心日益膨脹,漸漸地,她走上了一條不能回頭的道路,最終只能以遺憾收場。

《包法利夫人》:為愛而生,為愛而亡,把愛情當作全部的悲劇人生

一、追求浪漫的愛情理想

艾瑪本是外省一個普通農戶的獨生女兒,但是,她自小在修道院裡受過貴族化的教育,並在浪漫主義愛情小說的薰陶中長大,出落得亭亭玉立、光彩動人,憧憬著浪漫、有情趣、有品質的生活,在修道院長大的她從小就嚮往著浪漫、完美、公主騎士般美好夢幻的愛情。

修女、十字架、聖壇、聖水、美好的愛情故事,少女的心中滿是對愛情的憧憬。“陰暗的樹林,內心的騷動,發不完的誓言,剪不斷的嗚咽,流不盡的淚,親不完的吻,月下的小船,林中的夜鶯,情郎勇敢得像獅子,人品好的不能再好,衣著總是無暇可擊,哭起來卻又熱淚盈眶。”

艾瑪沉浸在這樣夢幻的愛情理想中無法自拔,就像是活在夢裡的人,在修道院從小種下的這顆浪漫主義的根苗越長越大,最後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在艾瑪眼裡,這樣的愛情才叫愛情,“愛情對她來說,應該突然而來,光彩奪目,好像從天而降的暴風驟雨,橫掃人生,震撼人心,像狂風掃落葉一般,把人的意志連根拔起,把心靈投入萬丈深淵。”

有著這樣的愛情理想和一顆不安分的心,就註定了艾瑪無法滿足於空虛平淡的生活,也無法忍受平庸無趣的丈夫,她將永遠活在自己不切實際的玫瑰夢裡。可以說艾瑪這樣浪漫主義的愛情理想就已經為她悲劇的人生埋下了種子。

《包法利夫人》:為愛而生,為愛而亡,把愛情當作全部的悲劇人生

二、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

造成艾瑪悲劇的最大原因,就是她無法正確地處理理想與現實的反差,騎士與公主式的愛情的確是浪漫纏綿讓人心嚮往之,但是,現實世界裡每個人都有應該擔當的角色,而艾瑪卻把愛情看成了一切,終其一生追求並不存在的理想愛情,就像是患上了一種臆想症,在自己編織的愛情美夢中迷失了自己,因此,最終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

艾瑪有一顆追求浪漫的心,然而,丈夫夏爾平庸而木訥,毫無情趣,不理解也無法給予愛瑪她理想中的生活。他不會游泳,不會擊劍,不會開手槍,對於艾瑪喜愛的繪畫、音樂、詩歌一竅不通,不僅如此,他還不思進取,自甘平庸,被人欺負排擠也無力反抗,讓艾瑪忍不住罵他窩囊廢。

這樣平淡的生活讓艾瑪感到無力,失去了原本的激情,她對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興趣,不再像一開始那樣滿懷憧憬、悉心打扮佈置家裡,終日素面朝天,無所事事,內心充滿了寂寥。在這以前,愛情彷彿是一隻玫瑰色的大鳥,只在充滿詩意的萬里長空的燦爛光輝中飛翔;可是現在,她也不能想象,這樣平靜的生活,就是她從前朝思暮想的生活。

《包法利夫人》:為愛而生,為愛而亡,把愛情當作全部的悲劇人生

面對這樣一潭死水般的生活,艾瑪感到窒息,她對自己在書本里看到的動人情節產生了懷疑,她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的生活竟會與書中相差如此巨大,她特別急於逃脫這裡,想要去追尋自己心中的浪漫與激情。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夏爾對艾瑪的確是付出了真情,欣賞她、關愛她,常常看著艾瑪美麗的身影看得入迷,為自己娶到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而滿足,為了讓艾瑪過得開心舒適,甚至不惜放棄了已經工作多年的地方帶著她搬去另一個城市。

儘管如此,忠厚老實甚至木訥的他並不是艾瑪理想的伴侶,夏爾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愛艾瑪,但是他不懂浪漫,體會不到妻子內心的情感波動,也無法和妻子進行精神上的交流。艾瑪試著給他朗讀情詩,吟唱纏綿婉轉的感傷歌曲,但是就像對牛彈琴一般得不到任何回應。

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讓包法利夫人內心苦悶不已,精神世界長期處於不滿足的狀態裡,然而那騎士般的愛人、詩情畫意的生活久久在她心頭縈繞,平淡無趣的生活讓艾瑪想要尋找生活的不同,她一直期待著發生些什麼,直到後來遇到萊昂和羅多夫,就像是乾涸的田地終於得到了雨水的滋養,她積蓄許久的激情終於有了釋放點。

可以說,理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造成了艾瑪一步步走向悲劇最重要的原因。

《包法利夫人》:為愛而生,為愛而亡,把愛情當作全部的悲劇人生

三、日益膨脹的虛榮心

終於在她和丈夫應邀去沃比薩爾城堡參加宴會的時候,艾瑪心中的那團火燃燒了起來。金碧輝煌的大廳,穿著華麗的男男女女,服飾考究、溫文爾雅的紳士,如今已年邁但曾做過皇后情人的公爵,還有邀請她跳華爾茲的子爵,這些都讓艾瑪無比嚮往,難以忘懷,這次的行程讓愛瑪的心受到了強烈的打擊。

公爵夫人的容貌姿色遠不如她,卻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艾瑪那顆虛榮和不滿足的心躁動起來,她認為她應該過得比她們更好,而不是守著一個木訥的丈夫終了一生。 這時候,她被慾望衝昏了頭腦,以為珠光寶氣就是高雅和精緻,片面地把理想的愛情認為是奢侈的感官享受,走入了虛榮的誤區,也就離自我毀滅的深淵更近了一步。

搬家後,艾瑪認識了很有紳士風度的萊昂,他們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這讓艾瑪平淡如水的生活重新有了一抹亮色,但是很快萊昂就離開了,艾瑪的生活再次陷入了黑暗。

《包法利夫人》:為愛而生,為愛而亡,把愛情當作全部的悲劇人生

羅多夫的出現讓艾瑪那顆渴望愛情的心再一次燃燒起來,羅多夫豪放大膽,和懦弱無能的丈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他還是個情場老手,不費多大力氣就讓艾瑪愛上了他。艾瑪買了各種珠寶首飾盡心地打扮自己,並給羅多夫買了許多價值不菲的禮物去取悅他,但很快羅多夫就對艾瑪失去了興趣,在艾瑪提出要和他遠走高飛時,羅多夫露出了本來的面目,無情地拋棄了她。

情感受到重大打擊之後,她與萊昂再次相遇,心靈感受到了慰藉。她每週都去與萊昂私會,品嚐著偷情的樂趣,以為這就是她一直夢寐以求的愛情。然而,一直以來為了維持奢靡的生活和幽會的開銷,她一直暗中預支金錢,卻不料中了奸商勒合先生的圈套,高利貸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法院發公文讓她限時還款,但數目巨大讓包法利夫人無法負擔,她只好去找兩個情人借錢,但兩人都不願幫忙,這就是她自以為是的美好的愛情。

《包法利夫人》:為愛而生,為愛而亡,把愛情當作全部的悲劇人生

債臺高築之時情人們紛紛避之不及,艾瑪感到絕望透了,不僅僅是因為無力還清的鉅額債務,更是因為那顆執著追求愛情的心在殘忍的現實面前被敲得粉碎,所謂柔情蜜意,心馳神往的愛情只是鏡花水月,到頭來終究一場空。

並且我們可以注意到,艾瑪留住情人的心的方式往往是用金錢,她送給羅多夫鍍金的馬鞍,買漂亮的衣服首飾打扮自己,大把的金錢都揮霍在了幽會上。從這裡可以看出艾瑪本身的愛情觀就是不成熟的,或者說是虛幻的,像是美麗的空中花園。

《包法利夫人》:為愛而生,為愛而亡,把愛情當作全部的悲劇人生

幻想中的公主式的愛情必定是華麗的,並非尋常人家粗茶淡飯就可以滿足,她有意無意地在模仿書中的情節,在沃比薩城堡見識到的上流社會的高貴奢華,也深深印在了她的腦海裡,那些想象中奢華的場景都是她虛榮心的體現,她企圖用金錢維繫她的愛情美夢。“輕浮的虛榮是一個不饜足的饕餮者,它在吞噬一切之後,結果必然犧牲在自己的貪慾之下。”正如莎翁所說,慾壑難填,艾瑪最終還是陷入了虛榮與慾望的深淵,走向了絕境。

追求愛情,追求理想的生活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生活並非書本中的愛情故事,艾瑪過分沉迷於虛幻的愛情理想之中,形成了一種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愛情觀,在與現實生活形成落差之後就陷入了痛苦之中。

金錢換來的奢侈生活,看似優雅,其實無處不透露著腐朽氣息。艾瑪想極力擺脫平庸的生活,卻被慾望衝昏了頭腦,在揮霍無度和她自己構築的愛情美夢中虛度光陰。

《包法利夫人》:為愛而生,為愛而亡,把愛情當作全部的悲劇人生

四、為愛而生,為愛而亡

愛情一直是艾瑪追求的終極目標,這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她最終卻進入了誤區,造成艾瑪命運悲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過於沉溺於愛情的幻想中,對於愛情過分投入,甚至一廂情願地付出。

對於愛情,艾瑪太過盲目,她已經完全把愛情當成了一種依賴和精神支柱,愛情成為了愛瑪生命的全部意義,和生命、理想緊緊勾連在了一起,使她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為愛情而活的人。 為了追求所謂的愛情,她不惜放棄疼愛她的丈夫,還有心愛的女兒,不顧自己作為妻子和母親的責任,義無反顧地投入了愛情的懷抱。

絕大部分女性都有一個共同的弱點,那就是對愛情過分的投入和依賴,甚至失去了自我,把愛情看得太重要,成為了愛情的奴隸,作為一個從小受到浪漫主義愛情薰陶的人,艾瑪較之其他女性顯得更為瘋狂,她把生命的全部支撐和依靠都放在了愛情上,為愛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心血,愛情成為了生命的全部動力,因此失去了愛人的時候她的生命就彷彿被掏空了一樣,加上鉅額債務纏身,導致了最後的悲劇。 為愛而生,為愛而亡,艾瑪的人生抒寫了一曲轟轟烈烈的愛情悲歌。

《包法利夫人》:為愛而生,為愛而亡,把愛情當作全部的悲劇人生

結語:

我們褒揚包法利夫人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卻也批評她的虛榮和不加節制的慾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包法利夫人,我們也有一顆躁動的心,我們不安於死水般的平淡生活,想要追求新鮮、刺激,想要熱烈如火的愛情,渴望輝煌的事業,期盼著跌宕起伏像小說一樣精彩的人生,然而真實的生活就是平淡的,苦悶的,千篇一律的,甚至是孤獨寂寞的。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學會讓自己躁動的靈魂安定下來,體會生活平淡與寧靜中的美好。並非只有轟轟烈烈的人生才精彩,平淡中也包蘊著幸福。

在追尋理想的過程中,會遇到許許多多誘惑,我們要始終把握好自己心中的節奏與方向,不要任由慾望膨脹迷失了自己。並且,我們必須認識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過分執念於不切實際的幻想只會讓我們偏離真實,越走越遠。

《包法利夫人》:為愛而生,為愛而亡,把愛情當作全部的悲劇人生

追求愛情固然是好的,但愛情畢竟不是生命的全部,如果像艾瑪一樣把愛情當做一切最終必然無法負荷,越來越失去自我。愛情成了艾瑪的整個世界和生活的重心,她的生活除了對於愛情的幻想外再無其他,這樣的人生是空洞而且沒有意義的。

在面對愛情的時候,我們必須先有自我,才能擁有愛情,我們永遠擁有對於自己生命的獨立的掌控,愛情再美好也都不足以成為我們的全部世界,我們必須找尋到除了愛情以外可以讓我們雙腳堅強站立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