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林:善惡賦


劉曉林:善惡賦

冬夏易分,善惡難明。白樂天《洛陽橋》曰“前水復後水,古今相續流。” 然九天居士不能全同,所謂不變之變,誠不我欺也。予之意:前水未必全復後水,古今亦未必全然相續。

夫欲言善惡,須先立準測。探頤索源,大略有三:“順益為善,損益為惡;順理為善,損理為惡;體順為善,體損為惡。”鑿鑿其相,混混其骨。知其然而不知其然者眾,細察豈止萬類?

順益當世洵非順益後世,一己體順洵非他人體順。時空轉換,眾生互變。行同終異,此善或為彼惡,此惡或為彼善。理為萬代之理抑或須臾之理?名同實異,天壤之別。

攻城掠池,伐遠謀眾。拓疆域,建社稷。引潮流,換新顏。泛泛而論,善也!一程萬驛,割袍識殘。顛沛流離,充斥四野,哀鴻怨民,遍佈八荒。善不能盡全,惡不能盡斷。隔日以觀,春水滿四時,夏雲多奇峰。延時作論,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

劉曉林:善惡賦

人寄於天地,氣分於春秋。襁褓無善無惡,始齔效善遠惡。流光迅馳,社會錯綜。時移,趨利避害之心益強,出人頭地之志益增。九衢橫陳,無所適從。前途矇昧,思緒遏塞。必然相伴偶然,暗流隱於深潭。發善念,致惡果。生惡念,結善果。千流競走,各有殊途。聖賢有惑,大道煢煢。

屠刀雖不易放,終為剎那。世言立地成佛云云,褒揚之辭也。或多善而少惡,或少善而多惡。畢一生而全善者,古今未見。明室置錦,暗房積裘。倘言眾生,不亦當乎!

劉曉林:善惡賦

隔窗觀景,罕窺其祥。立崖聞風,莫辨其向。予已逾半生,遇人事無數,知結論常有偏頗。遂慎言人之善惡,慎道世之善惡。千善一惡,善乎?惡乎?千惡一善,惡乎?善乎?多善之功未必抵一惡之害,多惡之害未必一善之功。深察以近通透,淺思以陷我執。

九天居士撰《善惡賦》,光射陰翳,輝耀溟濛。百年韶華,參悟妙諦。善惡非善惡,名善惡,是為善惡。跳出紅塵望紅塵,逍遙於靜染。

劉曉林:善惡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