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跨界”應援

中國知識產權報

河北華勝塑膠機械製造有限公司連夜無間歇研發,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4天內成功推出口罩生產線,川田衛生用品(浙江)有限公司12天內實現從口罩轉產到正式投產……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公眾對口罩的需求不斷增加,為了保障口罩供應,許多企業竭盡全力復工,依託科技創新力量以最快速度加入轉產“大軍”,上演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跨界”應援。

緊急轉產 科技助力戰“疫”

3月9日下午,一輛滿載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化)熔噴布的卡車駛離燕山石化公司生產廠區。車上裝載的36箱1.26噸熔噴布是由中國石化燕山石化公司新建熔噴布生產線建成投產後銷售出廠的第一批產品。

疫情防控期間,口罩的核心濾材——聚丙烯製成的熔噴布供應持續吃緊,價格不斷飆升。中國石化在口罩產業鏈中原本是最上游聚丙烯原料的生產者,為了保障中游熔噴布價格穩定和下游口罩產品的供應,中國石化決定打通產業鏈,全面介入熔噴料、熔噴布和口罩生產。“在多年經營中,中國石化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致力於聚丙烯等醫衛原料的研發與生產,這對疫情期間口罩生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為了儘快滿足熔噴布生產廠家的需求,中國石化緊急啟動技術攻關,加快熔噴布專用料的研發,緩解了熔噴布供應難、價格高等問題。”中國石化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凝聚已有技術資源,截至目前,中國石化通過自產和協產已累計生產口罩3488.5萬隻。

作為央企,中國石化勇挑重擔,加速轉產擴產,同樣許多民營企業也走上抗“疫”前線。在吉林省藝達製衣有限公司(下稱藝達製衣公司),科技創新為該公司“跨界”轉產提供了有效支撐。“疫情發生後,公司在地方政府的指導下,積極響應復工轉產號召,臨時停止服裝生產,加班加點開展技術攻關和產品設計的研發創新,最終形成全生產線、全天候生產日常防護型口罩等疫情防控用品的模式。”藝達製衣公司董事長楊海春表示。

作為一家常年以生產服裝、針紡製品為主導產品的傳統型企業,藝達製衣公司十分注重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並且強化口罩生產線的職工技能培訓和知識產權意識的提升,鼓勵職工在技術改進和創新方面下功夫。“這些實實在在的工作,不僅幫助公司實現成功轉產,而且生產的疫情防控物資受到了市場的普遍認可。”楊海春說。

“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疫情面前,敢於擔當的企業家們克服一切阻力緊急轉產。作為疫情防控期間湖南省重點聯繫企業,早在2月初,湖南夢潔家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夢潔家紡)就開始籌備轉產醫用口罩等醫療物資。“疫情發生後,公司立刻規劃了3條口罩生產線,目前一條已經投產,可實現口罩日產能10萬隻;另外兩條生產線正在調試中,預計3月底可以實現日產能30萬隻。”夢潔家紡健康醫療事業部總監劉輝表示,從簽訂醫療物資生產線到生產設備進廠,夢潔家紡僅僅花費15天的時間實現醫用口罩及防護服生產線順利投產,在防疫行動中跑出“加速度”。“夢潔家紡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實現轉產,離不開我們公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化生產設備以及相關技術專利。”劉輝告訴記者,“未來,公司將持續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繼續有底氣挺身而出。”

專利儲備 構築健康“屏障”

“疊壓完畢,收折完美,切割流暢,耳帶焊接精準……成功啦!”在遼寧省瀋陽市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松公司),隨著一隻只口罩在流水線終端飛速落下,已經兩天兩夜沒閤眼的工程師們終於忍不住歡呼起來。為了響應國家號召,疫情發生後不久,新松公司緊急成立口罩生產線攻關項目小組,24小時無間歇運轉,僅用4天時間便成功研發出全自動平面型醫用外科口罩生產線及全自動摺疊型醫用口罩兩款口罩生產線,並實現快速投產。目前,兩類生產線每分鐘可分別生產口罩100只和45只,首批自產口罩已趕在全國復工復產的重要關頭下線。新松公司自主攻關的口罩生產設備也於近日陸續交付客戶使用,力爭為經濟發展和人民健康提供多方位的堅實“屏障”。

“能夠如此迅速地完成技術攻關,得益於我們始終堅持的創新理念和深厚的知識產權積累。”新松公司總裁曲道奎向記者介紹,自2000年成立以來,新松公司以自主研發為導向,研製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機器人與自動化產品。“此次研發的口罩生產設備,便運用了公司已經掌握的創新技術。下一步,我們仍將依靠已有技術力量,迅速啟動第二批生產線的投產工作,並視後續實際情況決定口罩生產設備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曲道奎說。

與新松公司一樣,河北華勝塑膠機械製造有限公司(下稱華勝機械)充分利用自有技術,僅用10天時間便完成了口罩生產線從設計、改造到試生產的全過程。“我們原本是生產製藥設備的公司,跟口罩生產扯不上一點關係。這條生產線的推出,可以說是給‘逼’出來的。”華勝機械董事長劉克鋒告訴記者,由於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他本打算購買一批防護口罩進行捐贈,但無奈各地缺貨,一“罩”難求。“在這種情況下,大年初三晚上,我便開始帶領研發團隊設計圖紙,第二天凌晨4點,方案就拿出來了。之後是設備改造,能買到的零件,不惜一切代價採購;一時無法採購的,就自己手工打磨。”劉克鋒說。

在劉克鋒的帶領下,華勝機械傳出了一個接一個的好消息。2月1日,一臺半自動無紡布口罩生產設備主機和四臺人工配件設備下線。經過不斷改造,兩天後,自動化口罩機成功試生產,第一天產出口罩1000只。2月7日,首批2萬隻一次性無紡布口罩順利下線,第一時間捐贈給河北省雄縣疫情防控辦公室。“口罩生產線的研發成功,離不開公司良好的專利儲備。自2015年提交專利申請以來,目前公司累計已擁有30多件專利,這些專利在此次口罩生產線的研發與改造過程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劉克鋒告訴記者。

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在抗擊疫情期間,這些企業只是“跨界”戰“疫”中的一個縮影。相信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春暖花開,疫情消散,指日可待。(知識產權報 記者 熊花平 李鐸 韓瑞 趙俊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