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非接觸式服務升級,AI、3D視覺技術風口提前到來

這個春天,“非接觸式”服務加速升級。

有效阻斷“人傳人鏈條”的機器人承接了送藥送餐、消毒清潔、體溫測量、診療輔助等關鍵功能,VR看房、在線娛樂、在線教育等應用也成為大眾日常,而打造無人工廠、自動化產線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迫切。

業界普遍認為,基於5G商用、AI技術成熟、政策支持等利好因素,2020年因新冠疫情興起的“無接觸式”服務將比2003年SARS疫情時期的影響更廣,作用力更強。

“非接觸式”服務深度應用的智能硬件、智能製造、智慧城市等領域,背後均離不開AI 3D感知技術強大的視覺支撐,全球研究機構Marketsand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0全球3D傳感器市場規模為29億美元,2025年該市場將增長至1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3.6%。

疫情加速非接触式服务升级,AI、3D视觉技术风口提前到来

VR看房需求激增60倍,機器人進駐重災區抗疫一線

在新冠疫情期間,打算年後買房租房的人遇到了同樣的尷尬:到場“踩盤”已無可能,可是房子還是要看的,細節還是要反覆斟酌的,怎麼解決?

樓盤開發商和房地產中介用上了新工具:VR看房。像在貝殼看房,只需在App上點擊“VR看房”,購房者就能360°查看房屋結構,半個小時內就能看完多套戶型。貝殼找房數據顯示,2月1日-9日僅9天時間,貝殼找房共發起“VR帶看”124萬餘次,是去年同期近60倍。

同樣火熱的還有在線VR博物館。眾趣科技在春節期間“打開”60餘座3D展覽館,涵蓋自然、科技、文化、藝術、歷史等主題,“訪客”只需在手機、電腦上動動手指,就能360°瀏覽展館內景,真正實現了“臥遊”。

相比遠程在線“非接觸式”服務蔚為潮流,不少一線“非接觸式”日常服務更成為剛需。

機器人在此次抗疫一線發揮了多維度的功能,尤其是在巡檢、測溫、消毒、配送、診療輔助、教育等場景,凸顯其在阻斷交叉感染和遠程作業的優勢。

優必選警用巡視機器人“建國”上崗檢查站,通過全天候全時段自動化巡邏與現場實施監控,實現了對口罩狀態下人員的有效識別與溯源;女媧機器人公司則為醫院提供全程無人化操作的清潔消毒機器人,作業時間超長。

擎朗送餐機器人在戰“疫”初期就進駐一線,負責配送餐食、生活用品、醫療用品等,服務範圍包括疫情重災區湖北及廣東、浙江、河南、湖南、江蘇、四川、陝西、上海、北京、天津、重慶等全國10多個省市,涉及近50個醫院和隔離點。

3D技術賦能“非接觸式”服務大規模落地

遠程在線VR體驗、“非接觸式”機器人服務背後,是AI 3D感知這一“非接觸式”光學測量技術的支撐。

一直以來,3D傳感器被視為機器的“智慧之眼”。3D視覺感知技術作為視覺感知技術的核心技術,能夠識別空間每個點位的三維座標信息、得到高精度的空間 3D 數據、復原完整的三維世界並實現各種智能的三維定位,推動人機交互、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發展。

比如VR看房、在線VR遊覽博物館,其實現關鍵是高精度的空間深度三維信息,傳統的做法在人工測量或平面拍照之後輔以複雜的建模、貼圖工序,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渲染輸出立體圖像需要4天時間。而配置了深圳奧比中光3D感知技術之後,3D攝像頭在25分鐘左右即完成全屋實時掃描並直接上傳數據至雲端高效處理,快速生成和實體場景同等比例大小的VR場景,工作人員通過平板或筆記本電腦即可自主操作。

防疫機器人行業也不例外。高精度、小誤差的3D視覺,是機器人在複雜環境下實現“無觸式”的關鍵。像擎朗等機器人搭載的奧比中光3D攝像頭,因其完善先進的3D視覺系統——在立體空間識別上區別於2D平面避障和多線激光雷達的遠距離識別,真正實現了機器人自主導航、靈活避障。2015年,奧比中光自主研發可定製化的機器人3D視覺方案,持續進行技術迭代和模組優化,技術和實戰的積累也使搭載奧比中光視覺方案的服務機器人能夠第一時間戰疫於複雜前線。

目前,“無接觸式”服務已廣泛實踐於智慧物流、智慧零售、智能安防等領域:在物流倉庫中,搭載奧比中光3D視覺模組的AGV小車可代替工人,實現自主找貨、避障、智能跟隨等功能;在無人超市內,消費者秒速完成3D刷臉支付——這項創新商用始於2017年奧比中光和螞蟻金服共同推出的3D刷臉支付設備;在寫字樓、工業園區等場景中,3D刷臉通行同樣成為趨勢。

而在業界普遍認為疫情後會加速升級的無人工廠,奧比中光自主研發的工業視覺AIoT解決方案和Tube Qualify彎管檢測系統均採用“非接觸式”三維光學測量技術,解決一直以來工業視覺大數據採集難、彎管檢測機器調試難的痛點,提升行業效率,並應用於汽車、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

AIOT風口下的AI、3D感知產業化應用

根據全球研究機構GlobalData的預測,2030年全球實現聯網的智能設備預計將增至1250億臺,市場規模巨大。

進入萬物互聯時代,無論是細分的場景,還是更廣義的智慧城市,均離不開能夠實時獲取外界高精度三維信息的AI 3D感知技術。“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以及工信部《關於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把智能交互、智能感知技術研發和應用作為重點內容,智能傳感器位列人工智能四項核心基礎第一位。

隨著5G商用進一步深入,作為AIOT的基礎,AI 3D感知技術的功能和規模將全面爆發。全球研究機構Marketsand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0全球3D傳感器市場規模為29億美元,2025年該市場將增長至100億美元,其中,中國等市場3D傳感器複合增長率最高,在各個應用領域中增速也最快。

從為抗疫防疫一線服務機器人提供3D攝像頭,到登陸全國數百座城市的3D刷臉支付大規模商用,基於奧比中光突破性AI 3D感知技術的行業解決方案正在引領並升級“非接觸式”服務業態。在工信部《2018年物聯網集成創新與融合應用項目名單》中,奧比中光的申報項目是深圳地區唯一入選“關鍵技術突破類”的項目;由奧比中光牽頭組織的2018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面向服務機器人的三維視覺傳感器研發及產業化應用”項目也於去年9月順利啟動。

站在“非接觸式”服務風口,聚焦3D感知技術,奧比中光將持續拓展AI 3D感知技術在智能製造、智慧交通、智能服務等領域的示範應用場景,為更多AIoT終端設備提供“視覺感知 + 終端算力芯片+3D AI算法”整體解決方案。

【記者】戴曉曉

【作者】 戴曉曉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