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輸入病例漸漸增多,會不會有爆發式增長呢?

0910咸陽小夥


受疫情的影響,很多人都會關注每天的疫情變化情況,而我們也十分關注疫情的病態發展信息!那麼,輸入型病例不會造成大的流行!專家回應來了!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吧!

  輸入型病例不會造成大的流行!專家回應來了!

  《新聞1+1》,白巖松連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白巖松問,在輸入型病例中,我們最擔心的是無症狀感染者。那麼無症狀感染者佔比到底有多少?是小概率還是相當不低的概率。

  吳尊友表示,無症狀感染者比例不大。我們講的無症狀感染者分成兩部分,一個是感染後自始至終沒有症狀;二是在疾病發展過程中處於還沒有出現臨床症狀的前期。真正的無症狀感染者,大概75%都會在隨後發展成臨床病人。

  從目前來看,無症狀感染者造成的感染,目前來說很小很小。

  針對無症狀感染者,在防輸入時應該有幾道防線。第一道防線是口岸,通過體溫檢測,第一道防線能夠篩查出大概三分之一的病例;第二道防線是14天觀察,能夠追蹤到接近三分之二的病例;第三道防線是14天隔離後回到居所的持續觀察。

  這三道防線對於防範輸入型病例的再流行,能夠起到一定防護作用。

  吳尊友表示,按照我們現在的部署,即使有輸入型病例,也不會造成大流行。因為我們已經建立起很好的防範機制和體制。

  截至3月10日24時,我國報告新增境外輸入病例共10例,全國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79例,其中甘肅34例,北京20例,其餘病例集中在浙江、上海、廣東等地,輸入病例主要來自伊朗、意大利等疫情嚴重國家。

  “新冠病毒防控的重點將從輸出轉為輸入。”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參加廣東省疫情防控專家座談會時也提示,要加強邊境檢測的措施,而且要制定從國外疫區來華的措施,對相關人員做必要的隔離。

  李蘭娟此前在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曾提出,現在兩個更為嚴峻的任務,一是警惕病毒“死灰復燃”,另一個則是警惕境外病例輸入。

輸入型病例不會造成大的流行!專家回應來了

  什麼是輸入性病例?

  輸入型病例是指明該病例並不是在本地區患上的,而是在其它的國家或地區患上某種疾病,然後病人來到本地區,造成本地區有該種疾病的患病記錄。而現在我國已經出現了意大利輸入病例,伊朗輸入病例,這對於我國的疫情防控工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外國輸入病例也就是國外帶回國內,這個也是目前我國需要注意防範的一點點。現在境外的疫情發展也很迅速,輸入型的病例開始增多,如在此之前,寧夏輸入一名來自伊朗的病例,北京輸入兩例來自伊朗的病例。對於這樣的形勢變化,不能掉以輕心,相關的措施不僅要繼續,還要繼續加強。

  非輸入性是在自己的國家得了,根源在自己國家就是非輸入性病例。

  如何預防輸入型病例?

  根據海關總署公告,1月25日起,全國口岸重新啟動了出入境人員填寫出入境健康申明卡的申報制度。3月3日,該健康申報卡已更新至第四版。第四版中不再強調湖北暴露史,而是要求旅客填寫過去14天內中國境內外的旅遊或居住地區,同時包括了對居住社區、辦公室、家庭情況的排查。

  海關總署衛生檢疫司司長林偉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曾介紹,目前,海關對所有出入境人員嚴格實施“三查、三排、一轉運”的檢疫措施:百分之百查驗健康申報,全面開展體溫監測篩查,嚴密實施醫學巡查;對有症狀的或是來自疫情比較嚴重的國家或地區,或接觸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的人員,海關部門要嚴格實施流行病學排查、醫學排查以及實驗室檢測進行排查;“一轉運”則是對判定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有症狀人員、密切接觸者四類人員,一律按照有關規定落實轉運、隔離、留觀等防控措施。

  國家移民管理局邊防檢查管理司司長劉海濤表示,在國際航班抵達前,國家移民管理系統會進行大數據分析。對來自疫情重點國家和地區的有關人員,提前進行預排查,並將排查出的結果和有關的情況,通過與海關檢疫等有關部門的聯防聯控機制,通報海關檢疫部門。

  民航局飛行標準司司長朱濤介紹,中國民航正加強航空器、機場通風消毒;做好出入港旅客體溫檢測;加強包括機組、安檢人員在內的一線人員個人防護和健康管理;及時發佈針對航空公司和機場的防控指南等措施,防止疫情通過航空器擴散傳播等擴散傳播。

  朱濤表示,民航局綜合所在國或所在地的疫情形勢、航班運行特點等多個指標,區分航班運行風險,實施差異化管理。針對日韓等國疫情發展的態勢,中外航空公司已根據市場需求和疫情形勢,減少了部分航班。

  此外,北京、廣東、上海、山東威海等地也制定了境外人員入境隔離政策,規定韓國、意大利、伊朗等疫情較嚴重國家旅行史的,一律實行14天居家或集中隔離觀察。

  我國是否採取禁止入境的做法?

  “考慮到目前國際的疫情情況,我國不太可能對境外人員實行入境限制”,寧毅教授指出,疫情防控不僅是一個醫學問題,還是一個社會問題,涉及到經濟、外交等方面,目前不會為防範疫情而防止境外人員入境。但是,如果多個國家發生像意大利這樣嚴重的疫情,防止輸入的壓力過大,甚至發生了輸入病例的二次傳播,也會檢討和調整當前的防控措施,這更多取決於國外疫情的嚴重程度。

  “應對境外輸入型病短時間內確實會給公共衛生帶來比較重的負擔,但國家以往在管理H1N1、H7N9、埃博拉病毒等的輸入型病例上有豐富的經驗;另一方面,即使境外輸入病例在境內引起流行,但是從目前國家的應對模式來看,流行規模也會非常小或者是散發的病例聚集,對民眾的生活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寧毅教授指出。

  3月6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記者會上回應“中方是否考慮採取全國統一的限制入境措施”時提出,要強化口岸防控措施,加強檢驗檢疫,並提醒民眾減少非必要的跨境旅行,並未提及限制入境。

  我們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加強對回國人員的監管工作,在最後的攻堅戰一定要穩住!不然可能就會功虧一簣哦!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