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口罩還是要戴好

我市全域進入低風險區後,一些防控措施優化,居民可持“綠碼”出行,一些行業逐步復工復產,交通也便利起來,抗擊疫情全面勝利也不會遠。我們每個居民期盼生產生活恢復的同時,千萬不能忽視,疫情還沒徹底結束。


還是那句話,零新增不等於零風險,低風險不等於無風險。事實表明,我們還沒有到可以摘掉口罩的時候!


繼續戴好口罩,對疫情及其風險,仍是一種有效的警醒。

口罩雖小,作用很大。疫情期間,包括帶口罩在內的防控措施,不僅見效,也為大家所接受,成為每個人的職責和義務。眼下疫情防控形勢繼續積極向好,但疫情並未結束,風險也沒有徹底解除。新冠病毒本身狡猾多變,甚至潛伏期長,一些患者治癒後還有可能復發。


同時,外防輸入的風險增加,復工復產面臨的管控壓力加大,社會層面的風險依然存在,危險說不定就在我們身邊。因此,這個時候還得保持警惕的心態,任何一個防控措施的小疏忽絲毫都不能有,相反,我們要比宅在家裡的時候更多一份警惕。


繼續戴好口罩,對防控決不是可有可無,對自己也不是“無所謂”、“不要緊”。從戴好口罩嚴起,落細落實防控措施,才能最終取得防控阻擊戰的全面勝利。生活可以慢慢迴歸正常,復工復產可以安全有序推進,千萬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


繼續戴好口罩,對社會和他人,是一種必要的尊重。

病毒不認人。我們每一個人於己既是防護者,於他又是保護者。防護好自己是對他人的尊重,保護好他人,就是對社會的貢獻。目前疫情未滅,按分區分級、分時分段策略,防控措施的調整不意味著防控要求的縮減。


這個時候,任何一個心存僥倖,立刻甩開口罩、盡情撒歡兒,這不是勇敢,而是在冒險,是在拿所有人的生命開玩笑,更是在給醫護人員和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增添負擔,都可能是社會安全的隱形炸彈。和疫情期間足不出戶相比,出門佩戴口罩是一種自覺,更是一種責任。每一個居民要切記,出門幾件事,第一戴口罩,這不僅事關個人安全,也事關社會安全。每一個人都要牢記社會責任,用我們的自覺行動,守好疫情防控的安全底線。


繼續戴好口罩,對文明和生活習慣,是一種積極的倡導。

疫情期間,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等,都在不斷提示居民注意個人防護,大多數人都有了防護意識,但一些生活陋習依然存在。這些生活陋習必須得改,必須得除,不僅在疫情期間應該改,在疫情結束後的正常生活期間也應該改。


有專家指出,防疫要從良好生活習慣做起,正是隨地吐痰、打噴嚏不掩口鼻等這些不文明習慣,加劇了一些疾病的發生和蔓延。生活陋習必須應“疫”而除,這不是一件私事,而是一件公事。希望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能對人們形成實質觸動,讓大家真正行動起來,從“我”做起,讓出門戴口罩等行為成為一種文明習慣,改掉陋習,提升文明水準。


------


長時間戴口罩可能會讓你不習慣,摘掉口罩可能會讓你舒服暢快。但我們不能為了自己呈一時之快,而讓所有人長久的的堅持和付出功虧一簣。為了疫情過後更暢快地呼吸,請繼續戴好口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