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三觀出了問題要罵醒他嗎?

戰馬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覺得跟xx在一起無所不淡,相處融洽。跟xx在一起相處無話可說,無法溝通。這正如古語所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朋友的三觀出了問題,如果才用罵的方式來處理是不可取的。這樣會加深彼此的矛盾,使氣氛更加尷尬,於事無補。

人的三觀:既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但人的觀念是無法統一,不然字典裡就不會有惡人、善人、窮人、富人等詞語之分。

朋友的三觀出了問題,我們要可能地去包容、教育和引導。運用一些正面的事例讓其受到影響,促使其加以改變。

人生世態,觀念眾多。比如:你想看書來充實自己,不同觀念的人認為看書是在浪費時間;你想去看電影來放鬆自己,觀念不同的人認為是浪費錢。所以我不能勉強別人去改變。

如何才能跟觀念不同的人友好相處?多看書,不斷提升和充實自己。給別人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傳遞正能量。只有讓其相信你、信賴你,才能使兩人觀念趨於接近。

殷示激情:感恩生命中所遇見,願於人海里覓知音。

殷示激情相信有興趣的您有不同想法,一起討論吧!謝謝!


殷示激情


不,最好不要

你可以和他談心,但是你左右不了他的想法,你也不能把你的想法強加於他,你能做到的只有把正確的觀點說出來,跟他說清楚,然而他接不接受,是他自己的事兒

我有個朋友想法出現了點問題,他失戀,半年多沒走出來,旁邊的朋友一直勸他,忘了吧,再找個好女孩,她不值得你這樣做,沒用,你知道麼,他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想法裡,我還愛她,我還想和她在一起,我對不起她,她過得好麼,我真的好想她

後來,我們大家發現不對勁兒了,他變得不對了,每天不是唉聲嘆氣,無精打采,愁眉苦臉的了,他竟然笑了,笑的很開心,我們問他,怎麼了,是不是交女朋友了,也不說一聲,他說沒交,他說沒啥事

我們發現一點貓膩,你猜怎麼著,他竟然和一個有夫之婦扯到一起去了,是他的上級,那個女的仗著她的權利可以叫他去辦公室聊天,我的朋友可能太少缺乏女性的關懷,開心的不得了,每天都去,每天都去,大傢伙都勸他,但是他也不聽,罵了罵了,他還是該怎樣怎樣,他說只是朋友間嘮嗑,沒幹啥

最近他怎麼樣,我也不知道


不想做老阿姨的美少女


看你朋友性格,如果你朋友是那種信念不怎麼堅定的人可以罵醒,如果是固執的像一頭牛那樣的話恐怕罵也是罵不醒的。就像我家老頭子(我家公)去南寧家人傳銷一樣,所有家人罵都沒用,搞了幾十萬進去,打水漂了!後來還沒吸取教訓,又在玉林加入老來樂騙子公司,又搞了十來萬進去,結果公司都不見了!




貴州嫁廣西的妃妃


最近我和一個朋友產生了一些矛盾。 由於生活環境不同,我們倆的價值觀也不同。我更崇尚順應自然,而朋友則不這麼想。

最近有一次,我與他產生了很激烈的爭辯。這時候回憶起來似乎話也說重了些。然後他就不怎麼理我了。

這件事也讓我產生了一些困惑。 因為人一生都在跟不同的人交友,沒有一個人的價值觀會完全與你相同。這是完全不可以避免的事情,所以說交到價值觀有差異的朋友應該是在平常不過的事了。

我的困惑主要在於:遇到價值觀有差異的朋友,怎樣相處能減少衝突?因為將來這樣的朋友一定還會有,這次我已經失去了一個朋友了,我怕下次自己還是處理不好這樣的情況,又失去一個朋友。

討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確:人分為兩類。

一類是懂得尊重每個人的不同看法,能求同存異,從不強迫和勉強別人和自己抱有一樣的觀點,在交往過程中能很好地把握彼此邊界的人。這類人很少。

一類是不能求同存異,尊重其他個體的獨立性,一定要求對方和自己有一樣的三觀與認識的人。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分為兩類,一類是可調和的矛盾,一類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對於第一類人之間的相處,絕大多數問題都是可調和的;

但如果是兩個第二類的人,或是一個第一類人一個第二類人,那麼很多問題就會變成不可調和的。

像三觀這類問題,在大多數第二類人中,就屬於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我們每個人有了社會意識之後都存有著對世界的一定偏見,有些人能夠逐漸成熟,放下自己的偏見,或是意識到偏見的存在後能和別人求同存異。

但絕大多數人都還是繼續抱持著這種偏見,我們就很難和其他抱持不同偏見的人友好相處。

但問題是,我們交朋友不是為了做聖人,我們的最終目的是找到合適我們的朋友,而不是試圖和所有人都成為朋友。

你交朋友的目的是什麼?

我想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都沒想過。

雖然你的目的不明確,但你肯定能清楚你交朋友不是為了什麼:你不是為了和一個三觀不同的人浪費口舌辯論誰的觀點更正確,你不是為了和一個令你不開心的人朝夕相處,你不是為了每天聽別人否定你的價值觀,還要被灌輸你不喜歡的思想。

如果遇到價值觀有差異的朋友,怎樣相處能減少衝突?


我的答案是:不和對方就價值觀問題進行交流。

如果你們價值觀的衝突是客觀存在的,那麼只要你們就價值觀問題進行交流,那麼關係的衝突也就必然會存在。

所以最好是雙方彼此尊重,不評判,不試圖說服對方。

如果對方還非要要評判你,否定你,那麼就沒必要再和這樣的朋友浪費時間。

不和對方浪費時間並不是在暗示:我們的價值觀就一定比對方更正確,你的朋友“浪費”你的時間所以他更“LOW”。

而是我們清楚,我們的朋友就像我們自己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是對的一樣、也認為他們自己是對的。

價值觀之間也很難評判出優劣和好壞,所以,是「和別人進行三觀上的辯論」這件事情本身就是非常浪費時間的。

所以對於這樣不合適的朋友,放棄才是最好的選擇。

對於一個人而言,我們存活於這世上的時間並不算太長。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將就或者迎合別人。

不是想著怎樣改變自己以去順從外界和別人,而是要先想著:怎樣找到我更喜歡的、更適合我的。

無論是對人對事,這樣的一種觀念都能夠令你活得更為幸福。


小白正商參閱


他有你這樣的真朋友,真的挺幸運。不過在你開罵之前,先考慮好幾件事。

1、你可能會失望而歸。

你朋友歪了,可能是因為一時迷失,也可能是這才是他真正的三觀。

如果只是一時迷失,那你這時候仗義出手,他日後自然也會感激你,這也是最好的結果

但,如果是你識人不善呢?

他只是走了自己覺得對的路,你的勸說,對他來說,可能是可笑的。你怎麼可能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呢?

到時候,可能懷疑人生的會是你自己。

2、是否做好以後當不成朋友的準備。

身邊這種例子不要太多,我認識的一個女生,她死黨交了一個男友。但周邊所有人都覺得這個男友人品不行,油嘴滑舌的,人也很不踏實。身邊的人也旁敲側擊過,但死黨被戀愛衝昏了頭腦,根本沒聽出大家的言外之意。

這個女生覺得不能看著自己的死黨往坑裡跳啊,就和她挑明,說她男友不靠譜,讓她及時抽身,不要陷得太深。

然鵝,死黨不但沒有聽進女生的勸告,反而覺得女生惡意中傷,嫉妒她幸福……最後兩人漸行漸遠,死黨結婚都沒請這個女生,但聽說後來死黨生活得不大幸福。


所以,如果你做好了上面的考慮,就去做想做的事吧。

不管結果如何,至少不會有遺憾。


小魔女啟世錄


這沒有什麼,但是決定權在你自己。

因為人的朋友分很多種,有知己好友,也有酒肉朋友,也有同窗好友,也有點贊之交。

我覺得你所謂的好友,恐怕是知己好友吧,類似於君子之交淡如水這種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這種style,但是你也要明白知音畢竟難求。

根據對方的描述,你們至少是多年的朋友一路相處下來的,所以我覺得不必太苛責。

舉個例子吧,我有個朋友相處了十多年才發現彼此不是路子上的人,所以後面就很少在建議了,但是對方求助於我的時候,還是會積極的給予幫助支持,但是感情確實是沒有了。

你可能會說,我虛偽怎麼的,我也沒有虛偽,只是把從前雙向的需求與互動,變成了如今單向的需求與互動了。

而我之所以還願意幫助對方,是因為我既然可以在能力範疇內給陌生人以幫助,又為何不能給對方需要時候的幫助呢?難道對方比陌生人還不如嗎?

也許你會說,相互愛過的人,陌生之後是比陌生人還不如,可是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怎麼樣?

你想做個上帝判別人死刑嗎,還是覺得說,你也是個普通人,是普通人都會犯錯。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人生已經很孤單了,我是覺得沒必要把所有的人都判死刑,那是對自我的審判,與其斤斤計較別人還不如出淤泥而不染,守好自己的本心。

一點切身體驗,希望幫助到你。


騎著佩琪的趙四


首先感謝您推薦我來回答問題。

朋友的三觀出現問題這個其實很嚴重的,如果你的朋友自己發現不了,那麼他的確需要你的幫助了,但是罵這個方法是有兩面性的。

如果你跟你的朋友是鐵哥們(鐵閨蜜),你去罵你朋友可能會讓你罵醒,然後認真聽從你的建議。如果你跟你朋友的不是特別深,而且你朋友脾氣也不好,這時候你想去罵醒他,先不說效果,在友情方面有可能惡化,然後他也不會聽從你的,反而達到了不好的效果。

在這裡我建議你可以合理的勸說。比如出來吃飯喝酒的時候,你藉著酒來跟他說,並提出他三觀的問題,或者平時出去玩的時候說也比較好等等。方法有很多這還得看你朋友的性格。希望這些能給你一點啟發。

最後希望你的朋友三觀正常,祝你們友誼長存。



阿明說情感


朋友有各種各色:有狐朋狗友,有酒肉吃友,當然是玩笑。我們所說的真正赤誠可以交心的知音朋友。首先有一點要弄明白所謂三觀不正確指的是什麼。如果自已都不清楚,那就不好說了。如果是朋友的三觀出了問題,那應該提醒,甚至可以痛斥,但他必須是聽得下去的。如果聽不下去的人,不可與交。也不是真正的朋友。俗話說得好:結交須勝已,似已不如無。何況比我差呢?我是一個具有正能量的人,有道德的人,積極向上的人,那麼我的朋友也必須是,否則不可能是朋友。若朋友真出錯是要幫助提醒的。如:對待人生象某些人一樣遊戲人生,這是很可怕的。萬事無所謂,只圖自已快樂,今天這樣,明天那樣。上不管父母,下不理妻兒。這時必須當頭棒喝,令其醒悟,不然不叫朋友。犯錯誤是有原因的,必須找準原因,引導開脫,讓他從內心反省,否則無效。另外,多給他講類似的錯誤的血淋淋的悲劇,令其警醒。

如若不改,則不可交,那麼也就無所謂罵了。


佛心松


孔子曰:”益友三者,損友三者.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可對號入座,看看我們把這個朋友例為哪一類。

對於益友而言,應當指正,所謂忠言逆耳即是如此,雖然很多人無法接受他人的指正,總認為別人的指正是對自己的侵犯,這是人的通病,也是當代年輕人普通存在的一種自以為是,但是好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還能喜歡你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討厭被指責被糾正,總覺得別人不瞭解自己,沒有發言權,也確實存在這種現象,太多人喜歡對別人指手畫腳,甚至片面的下定論,因此我們總是站在風口浪尖,其實越是懂得自審的人,往往提升的越快,而益友就是你生命中敢於指正你,而你也能對此虛心接受的人,反之都不可稱之為益友。

倘若明知好友的問題而不指正,那麼只會把他推向深淵,無論是選擇視而不見,還是怕得罪而選擇沉默不言,都算不上真正的朋友,因而很多人走著走著就散了,一輩子很長,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這個時候就是需要好朋友能夠相互提醒,相互攙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