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之後,我希望你能埋頭苦幹,也能懂得借力而行

今年,無論是吃香的互聯網公司,還是傳統的實體行業,因為疫情的影響接連傳來虧損、裁員、倒閉的風波。

很多人都把原因全歸結到疫情因素。

實際上呢?

做企業時刻要面臨著不確定的風險,今年因為疫情做不下去的企業,很可能下個十年,依然困難重重,隨時都有倒下的危機。

复工之后,我希望你能埋头苦干,也能懂得借力而行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來看看疫情中,企業遇到的困難。

一、被迫轉型。

許多企業總覺得轉型離自己遙遙無期,只要現在的生意能做,那就一個營銷模式走到黑。

平常這麼走沒有問題,但是一遇到了黑天鵝,就很容易走到死衚衕裡。

就像在疫情裡,當看到別的商家還可以在微信、抖音、互聯網上贏得客戶訂單時,才匆匆被倒逼著轉型,開始研究起了線上營銷。

二、產品越來越不好賣,顧客價值上升到決定因素。

現如今,即便沒有疫情,傳統行業的產品也越來越不好賣,因為今天的年輕一代買的不是產品,而是一種精神或者價值觀。

這就導致一些仍在遵循過往規矩的傳統企業,達不到顧客的心理需求,走上了絕路。

未來拼的一定是顧客價值,產品必須清晰地告訴顧客,你為什麼一定要選擇我?

而且還不能有過度的誇張與包裝。

而消費者的價值觀和審美標準,恰巧是傳統企業最容易忽視的地方。

复工之后,我希望你能埋头苦干,也能懂得借力而行

三、傳統營銷方法失去了優勢。

生產、加工、產品、招商、廣告。

這一套路早已成為了所有傳統企業的流程,閉著眼睛都會幹。

但是,當所有企業都是玩這一套的時候,營銷就區分不出優劣了。

最關鍵的是,銷售恰巧是所有傳統企業的命根子。

空有執行,卻沒有轉化,就意味著企業離倒閉不遠了。

四、對轉型猶豫不決。

轉型的成本,對於很多一招鮮吃遍天的傳統企業而言是巨大的。

很多企業都還在猶豫不決,沉浸在過去的輝煌中,結果時間就在猶豫當中浪費了。

疫情來了以後,線下生意無法繼續了,只能寄希望於疫情能儘快結束。

許多企業就因為猶豫,在等待中倒下。

不管是人還是企業,往往不願意割捨過去的成功與光榮,戀舊情結是人之常情,但商業不能戀舊,市場是需要果斷決策和判斷的。

念舊的時候,就是在推開時代給你的機會,猶豫,就會失去機會。

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去擁抱如今的互聯網時代。

复工之后,我希望你能埋头苦干,也能懂得借力而行

馬雲講過一句話:“未來30年,世界不屬於互聯網公司,而是屬於用好互聯網的公司。”

聰明的企業早已經開始了線上數字化工作,按照用戶的行業、特徵、場景進行深度分類。

同時,把產品做深度分類,根據客戶的需求,匹配到合適的產品。

所以我們看到,這些聰明的企業在網絡上針對不同的用戶進行分類呈現,分類推廣,分類對接,確保了在疫情期間,企業仍然可以通過網絡接受到訂單。

而一味等待的企業,他可能連數字化工作是什麼都不知道。

疫情是危機,也是機遇,它加速了時代的變化,讓企業看到了自己與別人之間真正的差距。

未來的60天正是企業轉型的最好階段,轉型是一個過程,需要一個專業的團隊引導和支撐。

也需要名師的輔導和指點,將轉型目標分解,有步驟有方法的進行轉型,避免踩進雷區。

同時,也需要足夠深厚的經驗,減少轉型的痛苦,還能迅速見效。

3月19日晚上8點,從事市場及管理工作17多年,曾服務紅牛集團、歐萊雅、百事可樂、首鋼股份、雅客食品、中彩集團等知名企業的單仁資訊集團高級副總裁,軒鵬老師將與大家直播講解,疫情期間實戰全網攻略。

不知宏觀者,無以謀微觀;

不知未來者,無以謀當下;

不知世界者,無以謀中國。

無論是宏觀、微觀、未來、當下、國外、國內,這些複雜多樣的信息都匯聚在了互聯網,像埋藏在地下的寶藏,等待著人們繼續去挖掘。

時代其實一直都在給予著我們危機與機遇,經歷了疫情的洗禮,更多的企業已經開始更加精細化、更加細化的網絡運營和佈局。

能把握現在的人,才有資格談未來。

還未趕上互聯網這趟順風車的人,或者是上了車仍然找不到方向的人,時間真的不多了。

如今,每個行業都在加速迭代,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記住,永遠不要把自己置身身外。

复工之后,我希望你能埋头苦干,也能懂得借力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