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魂海韻, 徐福故里”——江蘇贛榆

【地承千古人文精華,理蘊萬世自然法則】

贛榆地處蘇魯交界的黃海之濱、海州灣畔,是江蘇的“北大門”,也是歷史悠久的徐福故里。全區總面積1514平方公里,人口119萬,下轄15個鎮,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贛榆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海域遼闊、物產豐饒,擁有108萬畝淺海域和62.5公里黃金海岸線,享有“黃海明珠”的美譽。

“山魂海韻, 徐福故里”——江蘇贛榆

贛榆秦代設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歷史上,贛榆幾易其名,公元530年至公元1130年更名為懷仁縣;1945年至1950年為紀念抗日名將符竹庭將軍,更名為竹庭縣。1950年10月又複名贛榆,並一直沿用至今。2014年,贛榆撤縣設區。兩千多年來,贛榆通過不斷學習積累和創新實踐,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特點、特色和特質。

“山魂海韻, 徐福故里”——江蘇贛榆

贛榆是徐福故里,中國徐福文化的發源地。徐福,字君房,齊地琅琊(今贛榆金山鎮徐福村)人,秦代著名方士,相傳也是鬼谷子先生的關門弟子。他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在沿海一帶民眾中名望甚高。

“山魂海韻, 徐福故里”——江蘇贛榆

贛榆有山、有海、有平原,並且山地、平原、沿海各佔1/3,自西向東梯次佈局,猶如縮小版的中國三級階梯地形圖。俯瞰贛榆,又像一個豎起來的大拇指。

“山魂海韻, 徐福故里”——江蘇贛榆

贛榆的山共有37座,主要分佈在北部、西部地區,整體上屬於沂蒙山脈的餘脈。37座山中,比較著名的有兩座。第一座是位於贛榆西部的夾谷山,海拔304米,山不算高,也不算險峻,但卻是歷史上著名的齊魯會盟之地。第二座是被譽為“中國抗日第一山”的抗日山。抗日山是全國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體。1941至1944年抗戰期間,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二旅,以及濱海軍區的廣大軍民先後四次興工為抗戰烈士樹碑建塔,抗日山由此得名。

“山魂海韻, 徐福故里”——江蘇贛榆

贛榆海岸線總長62.5公里,其中擁有江蘇最長的沙質海岸,被譽為江蘇“北戴河”。新城向東淺海8公里,是有“秦山古島、黃海仙境”之稱的秦山島。秦山島面積0.1928平方公里,長1000米、寬200米,呈狹長狀,分為東、中、西三峰。島上名勝古蹟眾多,有千年古亭、李斯碑、徐福井、天妃宮、受珠臺、秦東門、棋子灣、古炮臺等20餘處主要景點,被國家海洋局列入第一批開發利用無居民海島名錄。

“山魂海韻, 徐福故里”——江蘇贛榆

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4億元、增長5.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8.8億元、增長11.5%,石化、鋼鐵及裝備製造、生物科技、新能源四大支柱產業蓬勃發展。贛榆先後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級生態區、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平安建設先進區、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部分圖片節選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