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的起源”:在社會爭鬥武力化中誕生的日本武士階級

導語

中國的鄰居日本對很多中國人來說是既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日本輸出的各種漫畫,動漫以及日劇;陌生的是日本的歷史和過去。他們對日本武士的瞭解也是一樣的,大多數人知道日本有著一個統治階級叫做武士,但是對於日本武士的歷史瞭解不深,尤其是關於日本武士的產生。

日本的武士階級產生於公元8世紀左右,當時的日本頒佈開墾土地私有化的法令,因此產生了不受國家控制的莊園,莊園的主人為了爭奪土地資源,組織了名為武士的私人武裝。而日本朝廷內部愈演愈烈的權力紛爭,又提供了武士的生存土壤。正是這種政治,經濟,軍事上的需求造就了武士階級的產生。

“日本武士的起源”:在社會爭鬥武力化中誕生的日本武士階級


為爭奪土地資源而誕生的日本武士

日本國是一個島嶼國家,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6800多個小島嶼組成,國土面積雖然有37. 78萬平方公里,但是耕地面積卻很少,按照2016年的數據顯示,日本的農業用地佔土地面積比重僅為12.26%,遠遠低於世界的平均數34. 1%。在日本古代社會里,由於科技水平低下、生產力不高,可耕種的土地面積只會更少,於是爭奪和擴大可耕種的土地就具有必要性,所以土地紛爭成為了日本古代社會的尖銳矛盾。

自公元645年起,日本開始了大化改新,實行土地國有制的班田制。此後為了擴大糧食產量和耕地面積,日本朝廷在723年頒佈 《三世一身法》,規定:新挖溝池開墾的土地准許三代(子、孫、曾孫)所有,利用原有溝池開墾的土地准許終身所有。但是《三世一身法》沒有激起國民的土地開發熱情,於是日本朝廷在743年頒佈了著名的《墾田永世私財法》,將 “三世一身”的私有權擴大為 “永世”的私有權。

《墾田永世私財法》本意是擴大耕地面積以養育更多的人口,但是卻被貴族、官吏、豪強和寺院、神社等權貴利用,他們憑藉財力、技術和權勢大肆開墾土地,修建莊園,成為莊園的主人,也就是莊園主。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墾田系莊園,就是莊園主自己開墾和經營的莊園,也有收買他人的墾田形成莊園。

但是這種模式的莊園很快衰落了,主要原因有兩個:

  1. 因為墾田系莊園主勢力不夠強大,時常受到國家官僚機構和地方豪族的欺壓。
  2. 墾田系莊園主需要向國家繳稅,而且政府也會派遣官員進入莊園並控制莊園。

面對這種情況,肯墾田系莊園主於是把自己的莊園寄託給有勢力的中央貴族或寺院,以他們為庇護者,而莊園主自己則充任莊官,以維持自己對土地的實際支配權。這就是“寄進系莊園”。同時“寄進系莊園”在權貴的維護下獲得了兩個權力:不用向國家繳稅;也不用受到地方政府的干涉。

“日本武士的起源”:在社會爭鬥武力化中誕生的日本武士階級


“寄進系莊園”給古代日本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它把古代日本的土地逐步私有化,這使得日本朝廷的稅收減少,這也削弱了朝廷的軍事力量,卻為日本武士的誕生產生了基礎,主要在於以下原因:

  • 由於寄進系莊園並未完全取得合法地位,有被國家取締的危險。同時莊園主為了搶奪國家耕地,奪取班田農民,增加收入,他們一定會和日本國衙的官吏產生衝突,這時莊園主就需要武力支持。
  • 莊園主需要面對來自莊園內部利益分配的壓力,由於莊園內部的莊民是由自由民變為農奴,而且他們為莊園主勞作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一旦莊園土地的利潤分配比例不合理,勢必引起莊民暴動,這需要武力進行鎮壓。
  • 莊園主也要面對外部勢力搶奪莊園的生存威脅,其中中小莊園主極有可能被大莊園主吞併,面對莊園的生存危機,莊園主需要組織武力保護自己。此外搶奪其他莊園擴大收入也需要武力作為支撐。

就這樣土地爭奪的生死危機籠罩在莊園主的頭上,為了土地和利益,他們開始培植自己的武裝力量——武士。

武士的主要來源是莊園主的同族,被稱作“家子”,還有莊園裡面莊民組成的武裝叫做“郎黨”、“郎從”。所謂武士最初指的就是這些以莊園主為核心組織起來的私人武裝及其戰鬥組織。

在武士產生後,莊園主利用武士對內武力鎮壓莊民的反抗,對外武力捍衛和擴張莊園土地。在武士的武力支撐下,莊園主直接以刀劍掀起蠶食國家土地的熱潮,這使得武士的數量和力量越來越強大,但是武士的作用依舊被限制在經濟領域。

“日本武士的起源”:在社會爭鬥武力化中誕生的日本武士階級


日本的政治鬥爭加速了武士的形成

武士原本只是為了維護莊園經濟利益而形成的武裝力量,如果沒有當時地方領土的私有化和中央朝政鬥爭,武士是不可能獲得政治力量,從而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強的發展動力。

1.地方領土私有化

古代日本在地方上行政區劃是令制國,一個令制國規劃相當於古代中國的州級別的行政區,令制國統治機構被稱作國衙或者國司。

正如上文所述“寄進系莊園”不用納稅,又不受地方政府控制,還擁有武裝力量,於是莊園就變成了獨立王國,他們在地方開始日益擴大勢力。

日本朝廷面對莊園主所代表的武士集團崛起和自身力量衰弱的情況下,於是採取了措施,日本朝廷放棄了地方各國的統治權力。朝廷只要求地方各國的國衙繳納賦稅,只要國衙能夠按時足額向朝廷繳納賦稅,國家就不干預國衙的各項地方事務。而這些國衙的掌控者又是皇族和中央貴族,所以國衙所統治的土地也被私有化,成為了皇族成員和中央貴族的私人領地。

就這樣日本朝廷失去了地方統治權,日本國家的地方統治崩潰,國家土地成為皇族,權世家,武家的私人領地。地方統治權被莊園主和國衙瓜分了。

“日本武士的起源”:在社會爭鬥武力化中誕生的日本武士階級


2.中央權力鬥爭引入了武士團

日本武士在地方發展壯大的的同時,日本朝廷陷入了內鬥之中。主要是藤原家族的攝關政治與天皇父親上皇(法皇)的院廳政治起了衝突。

藤原家族是日本大化改新中大功臣中臣鐮足的後裔。在權力鬥爭中藤原家不斷打擊對手,加之與皇室歷代聯姻,最終以外戚的身份獲取了最高中央權力,創立了攝關政治。也就是藤原家族的掌權者在天皇幼年時擔任攝政,在天皇成年時擔任關白,由此控制朝廷大權。但是日本天皇出於維護皇權的需要,就創立了院廳政治,天皇通過退位給自己兒子,然後以上皇或者出家為法皇的身份建立院廳繼續執政,以此對抗藤原家族。被稱作院廳政治。

藤原家族和上皇不斷在日本朝廷發生爭鬥,為了擊垮對手,兩者都不約而同把目光瞄準了武士團,他們把這些私人武裝力量作為自己的打手參與政治鬥爭,藤原家族扶持的便是源氏武士團,而上皇則是扶持平氏武士團作為對抗。但是這種把武士引入中央的權力鬥爭的行為引發了極為惡劣的後果,擁有強大武力的武士逐漸成為國家掌控者。

在1156年的 “保元之亂”和1159年的 “平治之亂”後,武士最終取得了對於國家的掌控,從打手變為主人。

“日本武士的起源”:在社會爭鬥武力化中誕生的日本武士階級


國家軍事力量的衰落也促進了武士的發展

日本在大化改新之後是擁有國家軍隊的,但是國家軍隊在不合時宜的制度中崩潰了,這為日本武士的崛起提供了用武之地。

  • 日本國家軍隊的崩潰

日本的軍事制度主要是學習唐朝的府兵制,實行兵農合一的徵兵制。徵兵的兵源是班田農民,一個班田農民一生只需服役3年。但是這個制度有弊端,那就是服役的班田農民需要自備武器、糧食和服裝,而且官府還在實際操作中還故意延長服役期限。這就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

服役的班田農民往往是家庭的支柱,一次徵兵所需要自備的物資就需要大額支出,而且服役時間的加長又會使得班田農民家中人耕種土地,最終導致班田農民的家庭瀕臨破產,這使得大量的班田農民逃亡,日本的徵兵制度陷入崩潰。

於是日本朝廷在8世紀末以 “健兒制”取代徵兵制。除了少數幾個需要軍隊防衛的令制國外,大部分令制國的軍團都被廢除,日本朝廷讓每個令制國自定健兒的數量,啟用地方國司、富裕者和有地位者的子弟,免除徭役,承擔與軍團相同的任務。同時給予健兒田地,各令制國國司設制健兒所統領健兒。不過健兒的數量只有20人至200人不等,根本無力處理地方事務。於是國家在地方的軍事力量陷入真空,而莊園主的武士團開始成為地方武力的來源。

“日本武士的起源”:在社會爭鬥武力化中誕生的日本武士階級


  • 武士承擔著日本國家軍隊的責任

日本莊園主的擴張使得國家稅收減少,而徵兵制和健兒制的崩潰使得日本國家軍事力量減弱,兩者的合力則是國家無力維持正常的軍隊。國家的武力瓦解導致日本朝廷無力控制地方秩序,叛亂四起,由此武士承擔了軍隊的作用:

  1. 利用武士維持統治秩序。令制國的國衙任命地方武士團作為檢非違使、押領使和追捕使—— ‘國衙三使’,負責徵收和押送稅收,同時抓捕盜賊。此後的源氏武士團還被提拔為朝廷武官,甚至充當朝廷的禁衛軍。
  2. 地方的平亂也由武士充當國家軍隊平定。比如平忠常之亂是由源氏武士團的源賴信平定;此後安倍、清源兩氏發動叛亂,也就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 “前九年之役”、“後三年之役”。這場戰爭又是依靠源氏武士團平定。

武士團本屬於私人所有,但國家軍隊崩潰後朝廷無力維持軍事力量,於是地方國衙的軍隊被武士團所取代,中央的警衛軍隊也被武士團取代。促使私人武裝最終取代了國家的軍隊力量,在這種態勢下,武士不斷髮展壯大,最終成為日本的武士階級。

“日本武士的起源”:在社會爭鬥武力化中誕生的日本武士階級


結語:日本武士階級的起源

日本武士起源於耕地資源的紛爭,開墾土地私有化產生了大量的莊園主,而莊園主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一方面向朝廷權貴尋求庇護,使得自己的莊園成為獨立王國;一方面組建自己的私人武裝力量保衛和擴張自己的經濟利益。

面對莊園主發展壯大,朝廷只好放棄日本地方的事務,只要求得到地方上的稅收,這使得地方的國衙也變成了私有領地,最終使得地方統治權被國衙和莊園主瓜分。而日本中央政府中藤原家族和天皇的權力爭鬥又引入了武士作為爪牙,這使得武士逐漸在政治領域中擴充力量。此外日本軍事力量的瓦解促進了日本武士代替了國家軍隊的作用。

所以正是日本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三大方面的需求造就了武士階級的產生,這並不是日本社會的偶然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