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何会相信"群体免疫"?

没有足球,没有体育,过去的这个周末,世界体坛一片寂静,英超也未能例外。

目前已有6支英超球队因新冠疫情遭遇集体隔离,酝酿已久的首届英超名人堂活动也随即推迟。

英国为何会相信

BBC在原本属于王牌足球节目《比赛日》(Match of the Day)的时间段,重放了一集情景喜剧《布朗夫人的儿子们》。但布朗家族成员间的幽默温情,并不能掩盖英国疫情不容乐观的事实。

如此情况下,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坚称英国不会采取遏制策略,而是寄望于“群体免疫”度过难关。此言一出,引发争议无数。

一种激烈的观点认为,2020年的英国是在重复14世纪,欧洲对抗“黑死病”时的落后策略,可见英国仍然活在过去。

事实上,对大部分在英国生活的外国人而言,英国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活在过去。这里的建筑和道路,与几百年前几乎没有太大差别。假如伊萨克-牛顿明天突然在剑桥的三一学院复活,他老人家甚至都不会迷路。

英国为何会相信

4年前去世的英国国宝级摇滚歌手大卫-鲍耶曾调侃道:以前人们还会关心哲学,思考这个国家的现在和未来,但现在人们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只在乎电视上那些高耸的胸脯和坚挺的下体。我们到底怎么了?

事实上,这样的现象在英国社会已经存在上百年。

英国人还善于自我安慰,“群体免疫论”抛出后的第二天,就有人坚信鲍里斯-约翰逊的做法是近乎无情的科学理性。而事实是,无协议脱欧协议的代价来得如此之快:食物、药品和淡水,真的开始缺货。

同样的情况在近几年的文化市场上早已显现:明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经历至暗时刻、损失惨重,却也被重新塑造成了大英帝国的辉煌时刻。关键是,大部分人真信,不仅为相关电影买单,还在图书市场贡献了不少钱。

为什么这种搞笑的场景会频频上演?爱尔兰左翼作家芬坦-奥图尔认为:“这个国家有一种自满情绪,并深深地与英国例外论捆绑在一起。其症状表现为‘这破事儿会发生在别人身上,但绝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这是一种可悲的盲目。因为即便在新冠疫情大规模爆发后,“英国例外论”仍旧到处蔓延。

英国为何会相信

依旧热闹的英国街头

英国为何会相信

英国数千人挤爆演唱会&大部分人不戴口罩,《邮报》无奈:他们在想什么。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就在“群体免疫论”抛出的第二天,英国作家汤姆-瓦特发表了一则趣闻:在他居住的西南小镇切尔滕纳姆,一名富商的老婆和一个普通家庭主妇,因抢夺所剩无几的几卷卫生纸,在超市里大打出手。

事实证明这一次,再将糟糕的事情推卸到穷人身上的做法,已经失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