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螳螂吃丈夫時,丈夫受到攻擊為什麼不跑?

宋怡婷


小時候看動畫片黑貓警長知道公螳螂被母螳螂吃了還哭了,現在還是不能理解,公螳螂難道不能不交配嗎?這是玩命啊,呵呵

螳螂的世界並沒有婚姻觀念,也沒有夫妻一起撫養後代的觀念,基本上交配就是為了繁殖後代,交配之後,各自互不相干。所以,這種情況下,吃了也就被吃了,螳螂並不存在什麼婦德之說。不像企鵝,在繁殖後代時有夫妻觀念。


瀟灑人玍


我先給結論吧,公螳螂心裡正憋屈的慌,當然跑啊!為什麼不跑?老子沒跑掉而已!

黑貓警長的童年陰影

我相信,80後的同學們,雖然已經踏入四十不惑的門檻了,但是如果回憶起小時候的網紅級別國產動畫片,那黑貓警長一定佔據前三的位置,無他,太驚悚!

首先是絕對的血腥,第一集反派老鼠就被警長一槍爆頭,打掉一隻耳朵,血花四濺啊,有沒有,想想現在魔獸世界,血都是藍色的了。

其次是恐怖,食猴鷹深夜趁著風雨交加,直接破窗抓小動物,在家裡面關門鎖窗也無效,就問你怕不怕!

最後,榮登黑色回憶第一名的,當然就是螳螂新娘,新婚之夜吃丈夫!那是直接吃成了骨架的有沒有!當時嚇得本貓都不敢直視同桌的女同學好幾個月!

所以,當題主提出這個問題之時,本貓心裡還不免哆嗦了一下。

螳螂妹子表示,其實我們不止吃老公的

螳螂作為一種食肉動物,其實嘛,不僅吃老公,兄弟姐妹照樣吃,如果有必要的話,爸媽要是能吃也是會吃的。

至今,人類已經可以人工飼養很多的昆蟲,但是螳螂卻不能,就是因為它們太能自相殘殺了。所以,大家不要以人類的感覺一廂情願的大驚小怪啦,吃個老公,那都不是事。

螳螂那些羞羞的事

根據科學家長期觀察和研究,其實母螳螂真正吃老公成功的情況,只佔全部交配的30%。也就是仍舊有多達70%左右的公螳螂,可以幸福愉快的去尋找另一段新婚之旅的。

公螳螂一開始也會挑選對象的。螳螂的性別比例大約為是7:3,也就是女多男少,小夥子的挑選餘地還是很大很廣泛的。它們喜歡那些肚子大的妹子。無他,肚子大意味著營養好,繁殖後代的幾率大,同時,也代表不那麼容易就餓了!這點很重要,因為每一次交配需要耗時2-5小時。對方如果中途突然餓了,自己就是人家手邊最香最順手的點心了。

不過這裡的關鍵點還是看小夥子的技巧。

母螳螂發情時,就先散發費洛蒙,把自己的想法很明白的傳達開去,然後公螳螂聞著味道就來了。這時候,就是考驗人品的時候了,因為公螳螂比母螳螂個頭小太多啦,正面硬扛就是送人頭,它得看準機會,一般是在4-5cm處,猛竄過去,一把佔據背後身位,立即用爪子抓住母螳螂身體,只要緊緊抱著危險的新娘,他就不會被吃掉,很簡單,對象的大刀轉不過來。然後就開始嘿嘿嘿。

如果,此處有一點點閃失,比如一下子沒站穩摔下來,基本就面臨被母螳螂當場面對面抱住的情況,那就開始死亡之吻,鐵定被吃了。

結語

一句話,螳螂之間沒啥愛情,一切都看心情。

好險人類不是螳螂。我相信愛情。


貓先生內涵科普


這種說法,在小時候就聽老人們說過,出於好奇,所以每到夏秋,我都會刻意觀察,兩個一起大壓小,倒是見過好多次

,但從沒有見過吃掉的!螳螂捕食螳螂倒見過一兩次,這種幾率特別少的。但兩個絕對不是一個顏色,大概也不是一個種族吧!我認為,這應該當個故事說說還說得過去!不是有這麼一句俗話嗎:謊言說的人多了就是真的!


墨潤江南客


公螳螂與母螳螂交配,完成交配後,公螳螂都會被母螳螂吃掉。那公螳螂為什麼不跑呢?其實公螳螂交配完成就已經死了。

我曾經也很好奇,專心觀察它們的交配過程,發現公螳螂發現母螳螂時,就好比貓見了老鼠,特別興奮,一個飛赴就貼在了母螳螂背上。母螳螂也很配合的翻轉身體,將公螳螂抱住,兩者的尾部很快就交結上了。開始公螳螂還不停的動著身體,隨著時間的延長,公螳螂慢慢的沒了動靜。母螳螂靜靜地躺了一會後,才把公螳螂蹬開,而公螳螂翻過身後,四腳朝天,早已死去。母螳螂試探性的在公螳螂身上觸動一會兒,發現公螳螂確實已死,又把公螳螂抱進懷中慢慢地開始咬吃。

公螳螂為什麼交配完就會死呢?我想可能是興奮過度,患上了心肌梗塞丟了性命。再是性飢渴,也要注意身體才是。


凝解


母螳螂吃丈夫目的是為了刺激雄螳螂射精,並確保精液持續的流入雌螳螂的體內。因為頭部有神經系統抑制中心,一旦它丟掉了腦袋,抑制就會消失,精液就會流入雌螳螂的體內。所以雌螳螂一邊與雄螳螂交配,一邊從雄螳螂的頭部開始吃起。 吃掉雄螳螂還可以使受精卵獲得充足的營養物質。它吃的時候,只是吃掉 裡面的肉,殼和翅膀等東西都剩餘。其實動物世界中雌性在交配前、中、後某個階段被雌性吃掉,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被稱為性食同類,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螳螂吃老公了”。對於這個過程有一些可能有誤解,會認為公螳螂交配後完成任務主動獻身被母螳螂吃,實際上這是不對的。動物的也有求生本能,並不會奉獻自己的生命,母螳螂與公螳螂完成繁殖後代的行為後,公螳螂它肯定是會立刻爬走的,甚至恨不得飛走的,但是,母螳螂的體型要比公螳螂大,而且雙方交尾時,它是抱著公螳螂的,所以,不是公螳螂不想跑,而是沒跑成,就被立刻反應過來的母螳螂,抓來吃掉了。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螳螂的雌雄之間的體型差異是比較大的,這也使得兩者在對決時雄性總是處在劣勢地位,當然也並不盡然,雌性在交配後吃掉雄性,可能更多的是出於本能。螳螂的捕獵特徵是潛伏-突襲,它們的行動比較遲緩,但出手果斷堅決,一擊即中,那大刀般的前足不出手則罷,一出手基本就沒機會逃脫了。

昆蟲學家曾做過統計,一般也只有30%左右的雄性螳螂會被雌性螳螂吃掉,而大部分還是逃脫了,當然這些逃出生天的雄性螳螂,估計又會死在哪隻雌性螳螂的口中,不過“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嘛,這雄性動物還是關不住下半身,這可算是活也下半身,死也下半生,但這也算是為下一代犧牲吧。


NTtiamo


公螳螂說:你以為我是自願被吃掉的嗎?你以為我不想跑嗎?關鍵是母螳螂體型碩大,被它抓住就跑不掉了。


在動物世界中雌性在交配前、中、後某個階段被雌性吃掉,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被稱為性食同類,其中典型的代表就是“螳螂吃老公了”。對於這個過程有一些可能有誤解,會認為公螳螂交配後完成任務主動獻身被母螳螂吃,實際上這是不對的。動物的也有求生本能,並不會奉獻自己的生命,公螳螂知道和母螳螂交配會有生命危險,因此在找母螳螂的時候它們都小心翼翼的,不敢正面面對母螳螂,它們都會從後邊突然跳到母螳螂的身上。



這樣既可以完成交配又可以避免被母螳螂抓到,也並非是所有的母螳螂在交配後都吃掉公螳螂,這得看母螳螂是否飢餓。一般那些肚子較大的母螳螂,意味著並不飢餓,同是也更有利於生下下一代,因此這些母螳螂是公螳螂的首選目標。公螳螂會盡量的躲避母螳螂的攻擊,爭取在被吃之前多和幾隻母螳螂交配,這樣更加有利於自己後代的存活率,雞蛋是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

母螳螂吃公螳螂的行為也很好理解,就是太餓了缺少營養物質,沒有辦法產卵形成下一代,科學家曾做過大量的野外觀察記錄,發現在所有的交尾行為中,其中雄性螳螂被吃掉髮生的概率大約是31%。可以說這種事情挺普遍,但是並非所有公螳螂在交配後都會損命。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邊圖片中,母螳螂在交配後形成的卵鞘,在這裡邊孕育著螳螂的後代。


母螳螂心想:老孃一次排出去這麼多的營養物質,不吃你拿什麼排?話糙理不糙,母螳螂殺夫也是為了產下後代。但是公螳螂會盡量的躲避母螳螂的攻擊,廣撒網和更多的母螳螂交配,如果被母螳螂攻擊到一般都是跑不掉的,兩者體型相差還是很多的。



科學黑洞



記得小時候看黑貓警長,裡邊就有螳螂丈夫甘願被螳螂妻子吃掉的場景,說是為了繁衍後代需要。但是童話畢竟是童話,在現實中動物的世界是野蠻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沒有那種動物會甘願死去。

題主所提到的“丈夫”為什麼不跑,真的不是因為“丈夫”甘願被吃掉,而是因為公螳螂在和母螳螂交配的時候是很容易被母螳螂壓制住的,一般公螳螂被母螳螂壓制住,是根本跑不了,要知道母螳螂的個頭要比公螳螂的大的多,也不是在每次交配完後母螳螂都會吃掉公螳螂,母螳螂吃掉公螳螂的概率只有大約31%,這取決於母螳螂當時是否飢餓。


所以 公螳螂在選著配偶時也需要一定的保命技巧,它們一般會選擇那些肚子大一點的母蟑螂,看起來一點也不飢餓的那種,它們會乘著母螳螂不注意的時候跳到母螳螂的背上開始交配,這樣也不容易被母螳螂攻擊 。它們還會留著機會去繁衍更多的後代,畢竟生的越多存活率越高嘛。

在這裡題主用擬人的手法把公螳螂比做“丈夫”,但是在螳螂的世界裡是沒有夫妻制的,它們不像鳥兒夫婦一樣會不離不棄,彼此相依。其實不僅僅是蟑螂有這種現象,在昆蟲界中還有好多這樣的例子,比如說母蜘蛛,它們在和公蜘蛛交配完後,為了擁有更多的營養繁衍後代,也會選擇性的吃掉自己的配偶。
喜歡不要忘記關注訂閱我們!


時間史


母螳螂體型遠大於公螳螂,公螳螂沒有反擊的能力,不過最後被吃掉的大約只有30%。公螳螂不是傻子,知道母螳螂有吃老公的習慣,接近母螳螂時會相當小心。



螳螂是一種性子比較猛的昆蟲,它們長著複眼,但是卻傾向於攻擊接近它的一切,這種行為相當於反射,有什麼刺激到它們它們就會“炸毛”,體型小於它們的會被抓住成為食物,體型大於它們的它們也敢鬥一鬥,所以有“螳臂當車”的說法。由於此類特點,螳螂的交配是個麻煩事,即便是被母螳螂吸引來的公螳螂也不敢正面接近母螳螂,只敢從側面後面慢慢接近,在交配期的母螳螂也傾向於減輕這樣的行為以便於交配。然而交配行為中也會有一些時候,公螳螂比較接近母螳螂正面,母螳螂在交配產卵中體力耗費也比較快,因此有些時候母螳螂會吃公螳螂,甚至在交配的時候公螳螂就已經被吃掉了上半部分,只留下下半部分在肌肉的收縮下保持著交配的動作。母螳螂不是隻有吃掉公螳螂才能生育,主要還是因為飢餓。


在實驗室中,如果給母螳螂提供充足的食物,它們就傾向於減少這樣的行為,而公螳螂也不會心甘情願地被吃掉,當然也會反抗,只是由於和母螳螂的體型差太多,如果正面對抗多半是要被吃掉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在交配後趁母螳螂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趕緊跑掉。而且野外觀測中,由於各種因素難以觀察到螳螂的求偶活動,在食物充足人工飼養環境下卻能觀察到一些。除了螳螂,還有蜘蛛等昆蟲也有這樣的習性,對於雄性個體而言,這當然是相當殘酷的,它們也想把自己的基因更多地傳遞下去,做法就是逃離母螳螂之口,母螳螂吃掉公螳螂也就是獲得較多的體力,對生育有一定的幫助,卻不是螳螂必須的行為。

以往人類對於螳螂的這種習性認識有偏差,認為凡是公螳螂最後都會被吃掉,而實際的飼養觀測中,這種現象總的來說也算少數,大約只佔到30%,大多數的公螳螂在逃脫之後依然會冒著風險和其它母螳螂交配。


來看世界呀


在自然界中,生存和繁衍是對於動物來說最重要的兩件事。其中繁衍是動物的本能,即使獨居的動物也有固定的繁殖期,這時它們需要同類的異性來完成繁衍,因此, 大部分的動物即使再兇猛也不會對自己的配偶起“殺心”。但是,凡事沒有絕對的,螳螂又被稱為“致命的情人”,因為大多數的螳螂在繁殖的季節,交尾完成後會有雌性吃掉雄性的習性,在生物學上,我們稱這種行為為“性食同類”。那麼,雌性螳螂為什麼要吃掉自己的配偶呢?在雌性螳螂攻擊配偶時,雄性螳螂為什麼不跑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

雌性螳螂為什麼要吃掉自己的配偶?

筆者翻了一下網上關於螳螂吃同類的說法,其中出現最多的就是:在螳螂交尾後,由於雄性螳螂身體內有雌性螳螂發育後代所需要的特殊物質,所以才忍痛將自己的配偶吃掉的。

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從生物學家通過解剖螳螂發現,它體內的營養物質與其他的昆蟲並沒有什麼區別,而且早在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們就為了求證螳螂“吃夫”的真相做出大量的實驗,科學家們將雌性大刀螳螂分多次多情況放入有雄性螳螂的環境中,第一種情況就是將飢餓的雌性螳螂放入有異性的容器中,結果,發現,雌性螳螂直接撲過去將異性吃掉;第二次是將一隻餵了少量昆蟲的雌性螳螂放入有異性的容器中,幾十分鐘後,螳螂順利交尾,但是在交尾結束後,雌性螳螂還是將雄性吃掉了;第三次是將一隻餵飽的雌性螳螂放入有異性的容器中,兩隻螳螂成功交尾,而且在交尾結束後,雌性螳螂並沒有吃同類的現象。

這個實驗表明,雌性螳螂是否吃異性僅取決於它餓不餓,並不是什麼為了後代。

是不是所有的螳螂都有“吃夫”的行為?

現存的螳螂種類有2000多種,它們分佈於世界各地,不同地區的螳螂形態、習性都各異。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各國的生物學家都對螳螂這種行為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因此,不同的螳螂被搬到不同國家的實驗室中。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一共觀察了

38種不同的螳螂,其中有31種存在“性食同類”的現象,只有7種沒有這種現象,其中包括迷信刀螳(tenodera superstitiosa)、苔蘚螳螂(Sibylla pretiosa)等等。

從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並不是所有的螳螂都有“性食同類”的現象。但是,畢竟試驗的螳螂僅有38種,而螳螂的總數量多大兩千多種,所以,我們不能用31/38來計算螳螂性食同類的幾率。

被攻擊的雄性螳螂為什麼不跑或者反抗?

在自然界中生存的生物都有一共共性,那就是趨利避害。螳螂作為一種肉食性的昆蟲當然也具有這種能力,但是,為什麼雄螳螂會為了交尾把命都丟掉呢?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趨利避害有個前提,就是這種生物通過自身經歷或者是親眼見過危險的事物,而雄性螳螂就不同了,不會“性食同類”的螳螂不會知道交尾會要命,而知道交尾會要命的 雄螳螂都已經被雌性吃掉了。並且,繁衍是生物的本能。

那麼,被雌性攻擊的螳螂為什麼不跑或者反抗呢?答案也很簡單:弱肉強食。

螳螂雌性和雄性個體體型差距較大,雌性螳螂大都比雄性大一倍左右,因此,即使被攻擊的雄性螳螂想跑也跑不掉,因為對手太強了。

(上圖中大的為雌性螳螂,小的為雄性,個體體型差異太大)

總結

其實,“性食同類”的動物並不是只有螳螂一種,“臭名昭著”的“黑寡婦”蜘蛛就是有名的性食同類的動物,而且與螳螂一樣都是雌性吃掉雄性。

總之,性食同類的動物大都有以下兩個特點:在平常捕獵的獵物中就有同類和異性同類之間體型差異較大。


獵奇動物社


螳螂屬於帶刀的動物,好勇鬥狠。人類甚至根據螳螂的打鬥動作,發明了螳螂拳,被傳承至今。人人都說平頭哥是最狠的動物,但螳螂如果很起來,就連同類都吃。


特別是在交配後,30%的概率雄螳螂要被母螳螂吃掉,為了一次交配,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真的算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不過很多人都奇怪,難道真的是公螳螂在交配後無力反抗嗎?還是說公螳螂自願被吃呢?


其實,任何動物都有求生慾望,沒有那種動物情願去死,包括螳螂。公螳螂不是不反抗,而是反抗不過。由於身體構造差異,母螳螂的個頭一般都比公螳螂大,所以如果打鬥起來,母螳螂是佔據絕對優勢的。而且,公螳螂是否被吃,要看母螳螂交配時是否飢餓,如果母螳螂處於中度飢餓狀態,那麼她們在完成交配後,會毫不猶豫的反身過了,趁公螳螂不注意吃掉它。這樣,母螳螂才會得到足夠的營養反哺後代。可以說,每種動物誕生後代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有的是被吃,有的是付出一輩子,包括我們人類。



當然了,題主把公螳螂叫做“丈夫”,其實挺幽默的。但真實的情況是:螳螂的世界並沒有婚姻觀念,也沒有夫妻一起撫養後代的觀念,基本上交配就是為了繁殖後代,交配之後,各自互不相干。所以,這種情況下,吃了也就被吃了,螳螂並不存在什麼婦德之說。不像企鵝,在繁殖後代時有夫妻觀念。

除了螳螂,很多昆蟲都有交配時吃掉雄性的同類相食現象。甚至一些動物還會吃掉自己的後代,比如一些豬、狗、貓、大象等等。甚至黑猩猩也有同類相食的情況。這些現象只能夠說明這些動物沒有什麼道德觀念。說到底,還是禽獸不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