篳路藍縷啟山林——百年前橫跨科學和人文領域的大師

2020年疫情之下,最耀眼的明星無疑是“逆行者”——以鍾南山、李蘭娟院士為代表的科學家和一線醫護人員。這場疫情讓國人深切意識到科學和科學家的重要性,並引起許多思考:比如,應該為青少年樹立什麼樣的人生導向?我們真正應該崇敬的英雄人物是什麼樣的?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多難興邦——每當國家有難的時候,總會湧現出這樣的英雄人物迎難而上。遙望歷史,百年前的中國,同樣有一批群星璀璨的人物,為國家民族砥礪前行。比如,橫跨科學和人文領域的大師級人物——胡先驌。用一位老一輩革命家的話說,胡先驌是中國生物學界的老祖宗,可見其在科學史上的重要性,然而還不止於此。


篳路藍縷啟山林——百年前橫跨科學和人文領域的大師

胡先驌雕像


作為中國現代生物學奠基人、“學衡派”思想家代表、教育學家,僅其多元的身份就頗富傳奇色彩,從他的生平能夠窺見百年前中國知識分子篳路藍縷之艱辛歷程。但這位大師級的科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今人卻多不知曉,一度成為“科學思想史上的失蹤者”之一。

一、胡先驌生平

胡先驌(1894一1968),字步曾,號懺庵,江西新建縣人。從小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受傳統文化思想影響較大。早年兩次留學美國,歸國後先後在南京高等師範、東南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等 10 餘所大學教授植物學,還是江西國立中正大學的第一任校長。由於其突出貢獻,1948 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68 年因心臟病突發去世。

胡先驌一生有多方面令人矚目的重大成就,即使是在方家輩出的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像他一樣能遊刃有餘地出入於不同領域的大師級人物也是屈指可數。

二、在不同領域內的貢獻

1、在科學領域的貢獻


篳路藍縷啟山林——百年前橫跨科學和人文領域的大師

廬山森林植物園


第一,他是我國植物分類學奠基人, 發現了八個新屬和數以百計的新種。其中,他與鄭萬鈞共同發現被稱為植物界“活化石”的珍稀植物水杉,在世界科學界引起轟動,曾被譽為近代世界自然歷史研究三大發現之一。第二,他領導創辦和參與了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靜生生物調查所、廬山森林植物園、雲南農林植物研究所,發起籌建中國植物學會,為中國生物學做了大量拓荒性工作。胡先驌作為“中國生物界的老祖宗”,在我國科學史上,他開創了多個“第一”——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生物學系,出版了中國第一部高等教育生物學教材,創辦我國第一個生物學研究機構——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等等。與此相聯繫,他開創了中國生物學教育事業,為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胡先驌曾翻譯和出版自然科學的著作20餘部,發表論文 160 餘篇,另外撰寫許多科普文章,修訂各類生物類教材,為中國近現代科學啟蒙和普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具有相當造詣的文化學者

胡先驌文史功底深厚,尤善詩詞,一生詩作留下來的有400多首, 即使在現代文學史上也是一位不可忽視的人物。除了在自然科學方面有較多著述外,他還留下了大量的人文社科方面的論文、雜文等,《胡先驌詩文集》內收其詩文709篇,人文社科類論文、雜文 42 篇,文學評論與詩詞論文 16 篇,另有 120 餘首舊體詩。


篳路藍縷啟山林——百年前橫跨科學和人文領域的大師

胡先驌詩文集


詩壇名家對其詩評價很高。“同光體”大家陳三立評胡先驌:

“擺落浮俗,往往能騁才思於古人清深之境。”還說其詩“意理氣格俱勝。”

胡先驌的詩作中古體詩近體詩兼備,風格和表現方式也有多樣,有遊記詩、愛國詩、託物言志的詠物詩、還有宇宙及人類社會演化的科學詩,如《古風》、《水杉歌》等。他的詩作既有美學價值,又在詩篇中融入了現代科學思想,呈現了文學與詩學的新境界。這個特點也是古今中外詩人詩作中難能可貴的。

其詩作中最為著名的就是1961 年為紀念水杉發現而作的《水杉歌》長韻,《人民日報》全文發表,一時引起轟動。後來英文刊物《東方地平線》還發表了譯文,譽為亙古未有的科學詩,這在中國近現代科學史上、文學史上都有重要的意義。


篳路藍縷啟山林——百年前橫跨科學和人文領域的大師

水杉歌及讀後記


再如他寫的3000多字的鴻篇鉅製《古風》,高度概括了自然與人的演化過程。

“能聚是為質,質散乃為能。······是名陰與陽,磨蕩相除乘。······知古不知今,是謂之聾瞽。知古不知今,是謂之陸沉······” 《懺庵詩選注》

詩作從地質和動物的演化推出遠古時期的自然情況,從自然的變異,聯想到社會的治亂,並在詩中客觀的分析了我國古代歷史。這篇既有屈原《天問》的探索精神,又有杜甫的憂民思緒,整篇詩對仗工整,韻律緊湊,不只是表現了胡先驌淵博的自然、人文科學知識,更反映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懷,其淵博的學識、雄健的筆力讓人欽佩。

3、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學衡派的代表

胡先驌不只是被譽為“中國生物學的老祖宗”,他更令人矚目的文化標籤是學衡派的重鎮人物。“學衡派”是中國現代思想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化派別,因《學衡》雜誌而得名。該雜誌1922 年由胡先驌與梅光迪、吳宓等創辦,胡先驌為主要撰稿人,旨在宣傳新人文主義、批評“五四”新文化—新文學運動。後來,人們把這一以《學衡》為陣地的文人群體稱之為“學衡派”。


篳路藍縷啟山林——百年前橫跨科學和人文領域的大師

有關學衡派的研究著作


胡先驌在中國傳統文化領域有很深的造詣,他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主張也頗具特色。“五四”運動後期,作為“學衡派”的重鎮人物,胡先驌與胡適等就中國文化的出路問題而進行論戰,這一論戰是現代思想文化史上影響較大的一件事情。

胡先驌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歷經五千年曆史積澱,是中華民族的根之所在,是中國人的立身之本。面對當時全盤西化、否定傳統的形勢和風潮,他不贊成新文化派對孔子及其儒學的激烈批判。胡先驌以批評胡適的《嘗試集》為起點,繼而推出了《評》、《批評家之責任》、《評胡適》等一系列文章,表達了對新文化運動的反思和批評。看似胡先驌是站在新文化運動的對立面,實際對新文化運動的發展具有推動和建設性作用。


篳路藍縷啟山林——百年前橫跨科學和人文領域的大師

胡適與胡先驌


在 20 世紀激盪的背景下,文化激進主義是主流話語,由於與當時追求新文化摒棄舊文化的思潮相悖,學衡派的思想主張處於文化和社會的劣勢,經常被作為文化保守主義的流派而批判。如今百年過去,透過歷史的沉澱,人們再看胡先驌的言論和著作,就重新認識到其思想的價值和遠見卓識。

4、教育領域中的大家

胡先驌學貫中西,文理兼具,常年在各大高校任職,教齡長達40年。他還是江西國立中正大學的第一任校長,在四年的任期裡,使中正大學很快躋身全國知名學府之列。他對教育頗有獨到眼光,被譽為“學衡派中思考中國教育改革最系統的人”,其教育思想和實踐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現實意義和價值。


篳路藍縷啟山林——百年前橫跨科學和人文領域的大師

現在的國立中正大學


在胡先驌的教育思想中,他提出教育的目的在於“改進人民之生活。” 在教育主張上,他主張智育與德育並重,但須以德育為根本。另外他主張教育貴在宏通,文理並重,但人文知識是基礎,提倡篤實認真的學風。

在教育的方法上主張因材施教,並且引入生物學觀點佐證:

“然以人類遺傳性之極端複雜,在同一社會與家庭環境中,個人之智力差別亦極巨大,教育之目的既求盡人之性·······是宜因才而教,使各盡其性。為此,他主張“教育不可過於標準化”,當“適應學生個性”。胡先驌《教育之改造》

從整體上看,胡先驌結構性改革教育的構想,具有以下的特點:首先是尊重國情。他看到中國主要人口是工農,強調義務教育的主要對象應是工農子弟;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十分重視發展職業教育。不僅是中等教育,主張初等教育也要體現職業教育的性質。這無疑是深切體察到了中國廣大貧苦大眾的需要。其次,把提高教師的水平始終放在教育改革的中心地位。胡先驌把選聘高水平的教師看作辦好教育的根本。因此他強調應當提高教師待遇,以鼓勵教師終身從事教育事業。作為一位教育家,在對於教師的教育和選拔方面,從小學到大學教員乃至大學校長,他均有系統思考,試舉一例:

“中小教員對於教育,須有甚深之修養,而於應用心理學,須有極深之研幾,否則空言訓導必難收效。”胡先驌《教育之改造》

單從對中小學教員的要求——“要懂應用心理學”這一點就可以看出,胡先驌在教育思想方面相當先進,到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


篳路藍縷啟山林——百年前橫跨科學和人文領域的大師

胡先驌先生照片


結語:20 世紀初,中國掀起學習西方新思想、新科技的熱潮。胡先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兩次海外留學,其橫跨科技和人文的知識背景是同時代的人很少能企及的。在否定中國傳統的社會潮流中,他堅守中華傳統文化,同時致力於科學研究,成為中國植物學乃至生物學的領導者和奠基者。胡先驌以博學的素養、高遠的視野和理性的精神,對傳統文化進行了多元透視,為中國文化的批判構建及中國科學、教育事業都作出了獨特的思考與貢獻。他的思想和成就對今天的社會和教育都具有可貴的借鑑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