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路蓝缕启山林——百年前横跨科学和人文领域的大师

2020年疫情之下,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逆行者”——以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为代表的科学家和一线医护人员。这场疫情让国人深切意识到科学和科学家的重要性,并引起许多思考:比如,应该为青少年树立什么样的人生导向?我们真正应该崇敬的英雄人物是什么样的?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多难兴邦——每当国家有难的时候,总会涌现出这样的英雄人物迎难而上。遥望历史,百年前的中国,同样有一批群星璀璨的人物,为国家民族砥砺前行。比如,横跨科学和人文领域的大师级人物——胡先骕。用一位老一辈革命家的话说,胡先骕是中国生物学界的老祖宗,可见其在科学史上的重要性,然而还不止于此。


筚路蓝缕启山林——百年前横跨科学和人文领域的大师

胡先骕雕像


作为中国现代生物学奠基人、“学衡派”思想家代表、教育学家,仅其多元的身份就颇富传奇色彩,从他的生平能够窥见百年前中国知识分子筚路蓝缕之艰辛历程。但这位大师级的科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今人却多不知晓,一度成为“科学思想史上的失踪者”之一。

一、胡先骕生平

胡先骕(1894一1968),字步曾,号忏庵,江西新建县人。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较大。早年两次留学美国,归国后先后在南京高等师范、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 10 余所大学教授植物学,还是江西国立中正大学的第一任校长。由于其突出贡献,1948 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68 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胡先骕一生有多方面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即使是在方家辈出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像他一样能游刃有余地出入于不同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也是屈指可数。

二、在不同领域内的贡献

1、在科学领域的贡献


筚路蓝缕启山林——百年前横跨科学和人文领域的大师

庐山森林植物园


第一,他是我国植物分类学奠基人, 发现了八个新属和数以百计的新种。其中,他与郑万钧共同发现被称为植物界“活化石”的珍稀植物水杉,在世界科学界引起轰动,曾被誉为近代世界自然历史研究三大发现之一。第二,他领导创办和参与了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庐山森林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发起筹建中国植物学会,为中国生物学做了大量拓荒性工作。胡先骕作为“中国生物界的老祖宗”,在我国科学史上,他开创了多个“第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生物学系,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高等教育生物学教材,创办我国第一个生物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等等。与此相联系,他开创了中国生物学教育事业,为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胡先骕曾翻译和出版自然科学的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 160 余篇,另外撰写许多科普文章,修订各类生物类教材,为中国近现代科学启蒙和普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具有相当造诣的文化学者

胡先骕文史功底深厚,尤善诗词,一生诗作留下来的有400多首, 即使在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除了在自然科学方面有较多著述外,他还留下了大量的人文社科方面的论文、杂文等,《胡先骕诗文集》内收其诗文709篇,人文社科类论文、杂文 42 篇,文学评论与诗词论文 16 篇,另有 120 余首旧体诗。


筚路蓝缕启山林——百年前横跨科学和人文领域的大师

胡先骕诗文集


诗坛名家对其诗评价很高。“同光体”大家陈三立评胡先骕:

“摆落浮俗,往往能骋才思于古人清深之境。”还说其诗“意理气格俱胜。”

胡先骕的诗作中古体诗近体诗兼备,风格和表现方式也有多样,有游记诗、爱国诗、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还有宇宙及人类社会演化的科学诗,如《古风》、《水杉歌》等。他的诗作既有美学价值,又在诗篇中融入了现代科学思想,呈现了文学与诗学的新境界。这个特点也是古今中外诗人诗作中难能可贵的。

其诗作中最为著名的就是1961 年为纪念水杉发现而作的《水杉歌》长韵,《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一时引起轰动。后来英文刊物《东方地平线》还发表了译文,誉为亘古未有的科学诗,这在中国近现代科学史上、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筚路蓝缕启山林——百年前横跨科学和人文领域的大师

水杉歌及读后记


再如他写的3000多字的鸿篇巨制《古风》,高度概括了自然与人的演化过程。

“能聚是为质,质散乃为能。······是名阴与阳,磨荡相除乘。······知古不知今,是谓之聋瞽。知古不知今,是谓之陆沉······” 《忏庵诗选注》

诗作从地质和动物的演化推出远古时期的自然情况,从自然的变异,联想到社会的治乱,并在诗中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古代历史。这篇既有屈原《天问》的探索精神,又有杜甫的忧民思绪,整篇诗对仗工整,韵律紧凑,不只是表现了胡先骕渊博的自然、人文科学知识,更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其渊博的学识、雄健的笔力让人钦佩。

3、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学衡派的代表

胡先骕不只是被誉为“中国生物学的老祖宗”,他更令人瞩目的文化标签是学衡派的重镇人物。“学衡派”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派别,因《学衡》杂志而得名。该杂志1922 年由胡先骕与梅光迪、吴宓等创办,胡先骕为主要撰稿人,旨在宣传新人文主义、批评“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后来,人们把这一以《学衡》为阵地的文人群体称之为“学衡派”。


筚路蓝缕启山林——百年前横跨科学和人文领域的大师

有关学衡派的研究著作


胡先骕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主张也颇具特色。“五四”运动后期,作为“学衡派”的重镇人物,胡先骕与胡适等就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而进行论战,这一论战是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件事情。

胡先骕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的根之所在,是中国人的立身之本。面对当时全盘西化、否定传统的形势和风潮,他不赞成新文化派对孔子及其儒学的激烈批判。胡先骕以批评胡适的《尝试集》为起点,继而推出了《评》、《批评家之责任》、《评胡适》等一系列文章,表达了对新文化运动的反思和批评。看似胡先骕是站在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实际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具有推动和建设性作用。


筚路蓝缕启山林——百年前横跨科学和人文领域的大师

胡适与胡先骕


在 20 世纪激荡的背景下,文化激进主义是主流话语,由于与当时追求新文化摒弃旧文化的思潮相悖,学衡派的思想主张处于文化和社会的劣势,经常被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流派而批判。如今百年过去,透过历史的沉淀,人们再看胡先骕的言论和著作,就重新认识到其思想的价值和远见卓识。

4、教育领域中的大家

胡先骕学贯中西,文理兼具,常年在各大高校任职,教龄长达40年。他还是江西国立中正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在四年的任期里,使中正大学很快跻身全国知名学府之列。他对教育颇有独到眼光,被誉为“学衡派中思考中国教育改革最系统的人”,其教育思想和实践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


筚路蓝缕启山林——百年前横跨科学和人文领域的大师

现在的国立中正大学


在胡先骕的教育思想中,他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改进人民之生活。” 在教育主张上,他主张智育与德育并重,但须以德育为根本。另外他主张教育贵在宏通,文理并重,但人文知识是基础,提倡笃实认真的学风。

在教育的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并且引入生物学观点佐证:

“然以人类遗传性之极端复杂,在同一社会与家庭环境中,个人之智力差别亦极巨大,教育之目的既求尽人之性·······是宜因才而教,使各尽其性。为此,他主张“教育不可过于标准化”,当“适应学生个性”。胡先骕《教育之改造》

从整体上看,胡先骕结构性改革教育的构想,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是尊重国情。他看到中国主要人口是工农,强调义务教育的主要对象应是工农子弟;更值得注意的是,他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中等教育,主张初等教育也要体现职业教育的性质。这无疑是深切体察到了中国广大贫苦大众的需要。其次,把提高教师的水平始终放在教育改革的中心地位。胡先骕把选聘高水平的教师看作办好教育的根本。因此他强调应当提高教师待遇,以鼓励教师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作为一位教育家,在对于教师的教育和选拔方面,从小学到大学教员乃至大学校长,他均有系统思考,试举一例:

“中小教员对于教育,须有甚深之修养,而于应用心理学,须有极深之研几,否则空言训导必难收效。”胡先骕《教育之改造》

单从对中小学教员的要求——“要懂应用心理学”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胡先骕在教育思想方面相当先进,到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筚路蓝缕启山林——百年前横跨科学和人文领域的大师

胡先骕先生照片


结语:20 世纪初,中国掀起学习西方新思想、新科技的热潮。胡先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两次海外留学,其横跨科技和人文的知识背景是同时代的人很少能企及的。在否定中国传统的社会潮流中,他坚守中华传统文化,同时致力于科学研究,成为中国植物学乃至生物学的领导者和奠基者。胡先骕以博学的素养、高远的视野和理性的精神,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多元透视,为中国文化的批判构建及中国科学、教育事业都作出了独特的思考与贡献。他的思想和成就对今天的社会和教育都具有可贵的借鉴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