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老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你的情緒有可能被“綁架”了

文末有思維導圖,建議收藏

為什麼我們老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你的情緒有可能被“綁架”了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詫摩武俊說過:

“競爭心與嫉妒心是互為表面的關係。要勝過比自己出色的人,不願被同級的人勝過自己,以及不願輸給自己更低一格的人的競爭心,都與嫉妒心有著密切的關係。”

電視劇《安家》正在熱播,安家天下的靜宜門店由於業績不斷下滑,總部調派房似錦空降門店擔任雙店長。一向自由鬆散慣了的老員工謝亭豐,看不慣房似錦嚴苛的管理模式,故意扔給她一個難題:一套十多年未能賣出的跑道房。

本想刁難房似錦,沒想到房似錦沒過久就把房子成功賣出了。 謝亭豐心裡很不是滋味,時常在店長徐文昌和其他同事面前各種吐槽房似錦,甚至當面嘲諷她,以此宣洩自己內心的不滿和嫉妒。

為什麼我們老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你的情緒有可能被“綁架”了

《安家》

事情並不是房似錦造成的謝亭豐賣不出房子,可謝亭豐卻因此產生嫉妒,甚至通過嘲諷的方式將負面情緒帶給他人。 自己過得不好,也不希望別人過得好。

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這樣的現象實在太常見了:

  • 討厭的同事,能力明明一般般,卻被升職加薪,自己覺得不公平,就在背地裡說同事壞話;
  • 跟閨蜜同時出席活動,明明都是第一次參加,閨蜜卻比自己更招人喜歡,下次活動便不再邀請閨蜜。
  • 同處於而立之年,朋友早有了穩定的事業,而自己還在為每月的生活費而奔波,對此找到機會就對朋友明嘲暗諷。

雖然事件的結果並不是被嫉妒者造成的,但嫉妒者在負面情緒的作用下,不自覺地迫使自己用一些極端的行為,給其他人造成破壞性的影響。這種被情緒綁架自己和他人的現象,稱為“

情緒勒索”。

本文將詳細剖析人們是如何被情緒勒索,給自己和他人造成破壞性行為的,並分享三種化解情緒勒索的辦法,讓大家認識到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

為什麼我們老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你的情緒有可能被“綁架”了

01

不希望別人過得好,其實是情緒勒索的一種負面反應

情緒勒索這一概念,是多倫多醫院副教授朱迪斯·P·西格爾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

既然是情緒勒索,那麼必定有“勒索者”和“被勒索者”。其中,勒索者就是我們的情緒,比如嫉妒、憤怒、煩躁、悲傷等,而被勒索者,就是我們自己或是其他人

就拿開篇提到《安家》的例子來說,勒索者就是謝亭豐嫉妒的情緒,被勒索者是他自己,以及被他嘲諷的房似錦。

為什麼我們老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你的情緒有可能被“綁架”了

《情緒勒索》書中對“情緒勒索”做出的解釋是:過激情緒會迫使人們做出回應,通過嘲諷、打擊、施壓、沉默等手段,奪回控制權來平衡自己的內心。

比如看到同齡人生活比自己過得好,心生嫉妒,做出排斥對方、在背後詆譭對方的行為。

看到別人過得好、比自己成功,無法緩解現狀帶來的壓力,內心變得極度不安。這種消極的情緒未能得到及時排解,就會迫使人們對他人採取破壞性的行為干擾。

這種破壞性的行為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而是在嫉妒、憤怒等消極的情緒勒索下,形成的一種下意識的負面反應。

為什麼我們老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你的情緒有可能被“綁架”了

那麼,情緒勒索產生的主要原因又是什麼?

02

情緒勒索產生的原因

第一、在杏仁核的影響下,感性腦讓人處於情緒失控

《情緒勒索》中提到,大腦分為左右半球兩個部分,左腦是主管思想的理性腦,右腦是主管情緒和情感的感性腦。感性腦相比理性腦,反應速度更快,但會造成人們在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情時,還未來得及深度思考和分析,就憑直覺得出了結論。

專家們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提問被試者:一對球拍和一個球價格共計1.1美元。球拍的價格比球高1美元,那麼球的價格是什麼?大多數人給出的答案是0.1美元。

這個答案其實是錯的。如果球的價格是0.1美元,球拍就是1.1美元,兩者價格加起來應該是1.2美元,所以球的價格並不是0.1美元,是0.05美元才對。

這就是感性腦的直覺反應,對結果造成的誤導。

為什麼我們老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你的情緒有可能被“綁架”了

杏仁核

人在面對外部刺激時,會激活右腦的杏仁體,處於興奮狀態的杏仁體會激起身體加速運轉,這就需要大腦調用大部分組織協作來過濾信息,以幫助人們做出最佳決策。

但是大腦高速運轉耗時長,在短時間內並不能按照預想的那樣,高效處理所有的信息。這就像一群驢友約好時間一起去爬山,原計劃4個小時登頂,但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結果就形成有的人早已到達峰頂,有的人可能仍處於峰半腰的局面。

大腦各組織運轉速率不一致,造成有用的信息未能完全利用,看到事情的局部就立馬做出過激反應,這就是導致人們情緒失控的原因。

為什麼我們老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你的情緒有可能被“綁架”了

第二、情緒被往事記憶所影響

我們時常被嫉妒、憤怒、悲傷等情緒所影響,以為這些情緒的產生是因為當下的事件所引發,但人們很多的情緒是源自往事記憶。

《情緒勒索》中提到,在面對刺激時,一旦發現當前的情境與過去的記憶相識時,大腦就會不知覺地將過去的情緒代入當前的情形中。也就是“情緒記憶”所產生的影響。

網劇《唐人街探案》之“四面佛”故事中,兇手就是因為情緒記憶而起了殺心。阿水與其他三個女孩子是高中同班同學,四個人表面是好姐妹,但其他三個人都記恨著阿水,因為阿水的原因,四個人感染風寒而錯過了高考,唯獨阿水出國留學了。

四個人在一次同學聚會上再次相遇,三個女孩發現阿水過得最好,他們想著自己多年來過得不如意全是因為阿水,出於嫉妒之心,三人聯手將阿水殺害了。

為什麼我們老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你的情緒有可能被“綁架”了

《唐人街探案》之“四面佛”

《情緒勒索》中提到,面對某個情境時,人一旦過激反應就會產生兩種情緒,一種是積極的情緒,一種是負面的情緒

如果當時的反應是開心、快樂的,大腦就會將積極的情緒放入一個“好抽屜”進行儲存;如果反應是不滿、憤怒的,大腦便把負面的情緒放入“壞抽屜”裡。當再次發生類似情境時,人們就會將“抽屜”中的情緒代入出來。

就像前面提到的阿溫三人,他們對當年因阿水得病沒考上大學而耿耿於懷。當三人看到阿水過得比自己好時,又產生了當初對阿水的嫉妒和不滿的情緒,在情緒的影響下,三人最終喪失理智。

情緒在人們不知道的情況下,被當成記憶儲存起來,雖然人們並未察覺,可一旦相似的情形喚起人們的記憶時,過往的情緒又會湧現出來,影響人們當下的行為,這就是人們被情緒勒索的第二個原因。

為什麼我們老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你的情緒有可能被“綁架”了

03

如何擺脫負面情緒的勒索?

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人們都希望事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在此過程中,人的行為和思想很容易受情緒影響,好情緒能將事態推向積極的發展方向,而嫉妒、憤怒等的壞情緒會制約行為和想法,為事態帶來消極的作用。

所以,為了避免負面情緒對行為和思想的勒索,我們可以通過以下3種方法來化解:

第一、從生理上調節情緒,讓意識不受情緒感染

為什麼我們老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你的情緒有可能被“綁架”了

從上面的分析得知,面對刺激時杏仁核會處於興奮狀態,造成人決策錯誤。如果想要擺脫負面情緒的勒索,就要抑制杏仁核的活性,《大腦整理術》一書中說道,激活前額葉皮層可抑制杏仁核。 而“冥想”就是有效激活前額葉皮層的最佳方式

所謂冥想,就是讓大腦停止對外意識的運作,通過調整呼吸,讓自己平靜下來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以下是具體方法:

(1)調整坐姿

找一個平坦的地方盤坐,身體保持直角狀態,比如在草地、床上、瑜伽墊上盤坐等。

(2)放鬆大腦,調節呼吸

盤坐後閉眼適應三分鐘讓大腦放鬆。接著做腹式呼吸,並感受自己的呼吸,即感覺到氣流從鼻子呼出。如果發現自己走神,立馬將思緒拉回來,直到心無雜念。

(3)感受畫面

感受自己身體的感覺、思維以及情緒,比如想象一個和諧的畫面,漫步在海邊,感受溫柔的海風。靜靜地感受這些畫面,不做任何干預。

通過冥想練習能讓人身心放鬆,在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情時,不會表現出過於焦躁的情緒,反而能靜下心來思考和處理事情。

第二、利用“臨界值法”思考問題,從思想上轉變消極思維

為什麼我們老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你的情緒有可能被“綁架”了

人們不知不覺就陷入負面情緒的泥潭中難以自拔,是因為不知道對負面情緒“急剎車”,仍由其肆意發展所致。

為了避免深陷情緒中,應該給自己的情緒安置一個“剎車”裝置,當發現負面情緒產生的徵兆時,就要立即啟動“剎車”來制止

這個“剎車”裝置就是一個情緒臨界值當情緒達到這個臨界值時,比如心跳加快、面紅耳赤、急躁不安等異樣,就要求自己必須停下來,並試圖嘗試逆向思考,將消極思維轉變為積極思維

比如說,跟你同期入職公司的同事得到升職加薪了,你很嫉妒。認為對方能力明明不如自己,卻得到了上升的機會。當你覺察到心跳加快,內心變得急躁時,你就要開啟“剎車”裝置,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

雖然同事能力不如自己,但是每天下班比自己晚,早上很早就來到公司,而且每次開例會都會將工作總結做得清晰有條理,這樣看來,同事的能力並不是自己所認為的那樣。

可見,運用情緒“臨界值法”,不僅緩解了負面情緒,還能從同事身上發現積極的優點,有利於你從思想上擺脫消極的想法。

消極情緒雖然不能立馬消除,但我們可以通過對思維進行積極的引導。一旦覺察到消極情緒產生時,換個角度思考問題,不再受思維的侷限,反而能將情緒向積極的方向引導。

第三、運用“社交療法”向外界尋求幫助,從行動上緩解情緒

為什麼我們老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你的情緒有可能被“綁架”了

受消極情緒的影響的人,如果得不到有效緩解,總是一個人悶著或苦想著,很容易產生極端想法。此時就更需要接觸一些心態積極向上的人或團體,從他們身上感受積極正向的力量,舒緩負面的情緒。這就是所謂的“社交療法”,就是通過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培養出積極情緒。

社交療法有以下三種方式:

(1)向老朋友尋求幫助

找一些自己信得過的朋友,向他們訴說自己的苦惱,通過朋友的共情與安撫,分擔自己的痛苦、緩解內心的壓力。

(2)結交新朋友

每個人的能力、精力和認知都是有限的,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獨自處理好,尤其是個人情緒。

結交新朋友的好處就是,建立新的社交關係,從新朋友那獲取新的能量,就像《阿甘正傳》中,阿甘之所以能鍛煉出快跑的技能,就是因為認識了珍妮,在珍妮的鼓勵下學會用快跑來躲過同齡人的欺負而慢慢練就出來的。

(3)參加團體或社會活動

如果覺得一對一結識新朋友有點難為情,可以參加集體活動去結識朋友,比如社區活動、做義工、參觀博物館、報一門體育技能鍛鍊等等。目的就是從孤獨的生活中解脫出來,融入到集體活動當中,利用群體的積極影響,來消除無法排解的負面情緒。

為什麼我們老是希望別人過得不好?你的情緒有可能被“綁架”了

情緒勒索

04

結語

每個人都想工作能順利完成,生活變得有條不紊,但現實並不會順順利利地朝著理想狀態發展,事態的發展或多或少會受人情緒的影響。

好情緒能引導人們積極地應對各種難題,而壞情緒不僅讓人變得消沉,還會被情緒勒索,嚴重破壞行為和思想,甚至傷害及他人。

為了避免因情緒勒索而影響生活和工作,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個方法來化解:

第一、從生理上調節情緒,讓意識不受情緒感染

第二、利用“臨界值法”思考問題,從思想上轉變消極思維

第三、運用“社交療法”向外界尋求幫助,從行動上緩解情緒

通過以上三個辦法,希望能幫助大家擺脫情緒的干擾,培養出積極樂觀地心態來面對工作和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