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電影《米花之味》

《米花之味》是由鵬飛執導,英澤領銜主演的故事片。本片講述了一位返鄉的母親與留守在鄉的叛逆女兒從矛盾走向互相理解的故事。本片獲得過7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日競賽單元特別提及獎。

冷門電影《米花之味》

這部非常小眾的電影,可能很多人都未曾看過。而這部電影卻以一種詩意遠方和生活禪意的方式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來自遠方民族村落的點滴故事。全篇的色彩飽和度非常高並且鮮明,給人的視覺效果非常好!並且全片大部分演員採用的都是的本地居民,那黝黑粗糙的皮膚,給人強烈的真實感。還有傳統的服飾、神秘的宗教、一口的地方話,展現出的民族風味。

片子以一種紀錄片式的風格去展現雲南的一個小村落,將人物塑造的迴歸現實。賣雞蛋的女孩、在城市打工的母親、留守兒童、八卦的村民、思想古板的老人、溺愛孩子的老人、幾經波折的男女等等形象的貼近生活,人物的性格也不偏不倚。女主葉喃身上的品行與對孩子的愛也讓我們敬佩。影片開始的葉喃和賣雞蛋的女孩的正面近鏡,以一種壓迫感向我們展現了偏遠山區孩子生活的不易,更加凸顯葉喃善良卻幫之有度的品行,開片立住形象。並且從喃杭半夜玩手機、偷寺廟錢、去網吧通宵、學習成績差、不與媽媽溝通等等叛逆行為從側面塑造了葉喃的寬容、愧疚以及無奈的形象。這形象的塑造始於現實,卻高現實。我們很多人也像喃杭一樣做給一些叛逆的事情,但一般父母都是以憤怒、打罵的行為管束孩子,很少人可以像葉喃一樣。所以,影片的葉喃也在教會我們對孩子需要理性與寬容,從孩子的角度去以身教育。

冷門電影《米花之味》


“簡單”也是影片的一大特點。從影片的角色上都是選擇的平平常常的普通人,從鏡頭的把握上也常使用的是簡單的固定鏡頭,從故事情節上,也選擇的是生活的二三小事。用簡單去詮釋一個淳厚朴實的村莊,也從反面凸顯出了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與交融。

冷門電影《米花之味》


而且,本片將宗教元素注入影片,讓影片充滿神秘色彩。每家每戶都信仰宗教,在喃杭的好友得了重病,村裡的人不是將孩子及時送往醫院,而是在家“叫魂”,之後又請山神又拜石佛,而錯過了最佳時機,最後去世。但相反,在葉喃和喃杭為拜石佛共舞時,兩人在這種神奇的宗教舞蹈下,完成了互相理解,相互放下化解母女關係。由此,導演給我們留下了“宗教信仰,風俗傳統如何更好點融入現代社會”這一問題。

冷門電影《米花之味》


生活需要電影去豐富,而電影在等待它的有緣人去理解!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更需由此品味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