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点此观看《生命·成长》第二季严伯钧(下)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严伯钧

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

后赴美国布朗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

组建过室内乐团的专业级业余小提琴手

开设《西方艺术课》《少年宇宙课》

《如何开发孩子的音乐潜力》等网络课程

抖音科普大V,拥有百万粉丝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生命·成长》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01

要做自己生活的主角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2013年,严伯钧从布朗大学退学了,彼时,他正在攻读理论物理学博士。对于他从常春藤名校退学,很多人非常好奇。


他说,“不在美国继续读博士,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无法以我想要的方式做我喜欢的学术。其实到今天我还是对学术非常有热情,但在美国读书,跟大部分人想象的不一样。


我心目中的学术的环境,是二十世纪初的时候,量子力学大爆发的时代,但今天可能一去不复返了,那个时候人们做学术还是比较理想主义的。


如今美国的学术界其实功利性是比较强的,导师都有要去申请经费的压力。为什么做应用的导师特别赚钱呢?因为可以得到美国军方、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等等的资助,比较容易申请到钱,而做纯理论的就不太容易申请到钱。


而我又想做纯理论,于是就导致我跟的老师没有钱,所以我就没有办法跟他;我后来跟了一个非常有钱的导师,但是研究方向并不是我非常感兴趣的。


如果违背你自己的兴趣,说不上痛苦,但没有活着的感觉,没有那种‘我是我自己生活的主角’的感觉。


我一直在遵循自己的意愿行事,这一点上,我是很幸运的。我的优点是胆子比较大,在人生的几次重大决定上,我其实都不是那么理性的,不那么算计的。”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02

我的家庭教育比较开明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谈到儿时的教育,严伯钧说:“我的家庭教育整体来说是比较开明的。我小时候是在苏州跟外公外婆长大的,没有一线城市的教育理念那么先进,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孩子。


你如果不乖不听话,老师就会把你家长叫过来。大家最怕叫家长,因为肯定是家长帮着老师一块批评孩子。


我的家长就不这样,讲一个例子,我当时上寄宿学校,有一次跟小朋友打闹,老师说我不乖,把我外公叫过去了。我外公一听,当场就火了——‘这么小的一件事,我这么大年纪,这种小事你都管不好要你班主任干嘛的!’


他是当着我的面讲,我顿时就觉得,行了,我赢了,以后老师不会找我麻烦了。”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03

成功的秘密=目标明确+死磕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到高中以后,严伯钧去了省重点,全市最优秀的学生都在他们班上,他一开始是很痛苦的,因为学习成绩并没有很突出,尤其物理特别差!差到什么程度呢?150分的卷子考40分。


从不及格到通过物理奥赛保送,严伯钧的秘密是什么?


“我开始学物理的时候觉得‘这个东西怎么那么难啊!’我当时特别痛苦——书全看懂了,一做题一道也不会,就这种感觉。


我要非常感谢高中的物理老师,是他鼓励我搞奥赛。我当时就觉得这老师有点毛病。为什么呢?竟然鼓励一个普通物理考试才考40分的小孩搞奥赛。


他说:‘我看你有潜力!你第一次考40分,第二次就考80分,进步的比率达到了100%,我觉得你进步很快!’


当时搞奥赛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参加的,要进行一次选拔,我本来根本不可能通过那个选拔,是那个老师在选拔之外破格录取了我。我记得全年级就选了18个,最后一轮就剩3个人,我是最晚进去的,但是留到了最后。


这个过程其实没有成功的秘诀,就是死磕,破釜沉舟的精神。那可能是我人生中特别有意义的一段时间。如果说,我能够获得事业上的成功,或者有任何一些优良品质的话,都是从那段时间获得的。


能够坚持到最后的目标感是怎么来的呢?首先是为了证明自己,我觉得我是一个优秀人才,应该上清华、北大,但是我当时的综合成绩可能是没希望的。那怎么办呢?我们那个时候参加奥赛可以保送名校,但是概率很小,全省大概只有6个名额。我觉得我只有这个出路。”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04

坚持才能看到希望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跟大部分人不同的是,严伯钧很喜欢“刷题”。


他说:“在准备物理奥赛刷题的过程中,我真的感受到了物理的美感——很多题是很巧妙的,当你把这个题做出来以后,你觉得‘不得了!’你一拍大腿——‘太巧妙了!’


很多人问我学习方法,我觉得没有方法,就是“死磕”! 给你30本书你就是拿去刷,下苦工夫,没有捷径。但因为有明确的目标,所以不觉得苦。


我承认有天赋这件事情,但是天赋不挖掘也等于没有。哪怕下面有石油,不挖也是出不来的。不管你最终有没有天赋,所有人都应该先去进行挖掘的工作,万一就有了呢?哪怕到最后没有,至少你挖掘的水平提升了。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坚持才能看到希望,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


当然也要有正反馈,但是正反馈的曲线是需要你枯燥一段时间的,通常积累的过程是比你想象的时间要长很多。目标能帮你克服枯燥。一旦你到了正反馈的点,那个反馈是极大极大的!是当你懂得的那个瞬间,你是全部都懂了,就是“顿悟”了。


我还记得那个暑假我们在酒店里面搞特训。当时我看“高斯定理”就是搞不明白。为了搞明白,我在酒店大堂里面来来回回研究一页纸的正反面,看了三个小时,连续三天。但当你懂的那个moment(时刻),那一个刹那,你是全部都懂了,就是“顿悟”。


学习乐器也是一样的,当你顿悟了之后,你就不会“不会”了,你就获得了这个本领。


那个暑假过完之后,我脱胎换骨了,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在我今后的整个人生当中,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05

我的终极追求,是“在做”的状态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我最终肯定还是要回去做学术的。因为我不觉得我是一个能成为作曲家、画家或者其它门类艺术家的人,我也没有意愿去追寻艺术创作——我只有享受这些艺术作品的冲动。但是在物理学方面,我仍有去做出新的理论,做出新的科学研究的冲动。


所以我对自己的长远规划是,甭管是不是能做出什么东西,但是“在做”这个事情,是我追求的最终状态。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 长按保存图片分享朋友圈

“做我自己,随自己的意愿而行事,这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2020年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第二季

看见生命、看见成长,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每周四21:00点

准时上线


《生命·觉者》原班人马

历时两年制作,再次诚意出品


此念出品


《生命.成长》系列纪录片

第二季嘉宾名单


尹烨|华大基因CEO,科普大V

彭凯平|心理学家,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严伯钧|科普作者,“得到”《西方艺术课》讲师

田宏杰|儿童心理教育专家

董梅|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叶逊谦|戏剧教育者、导演

黄仕明|生生不息催眠学院创始人

郝景芳 | 雨果奖《折叠北京》作者童行学院创始人

约格·迪尔克斯|一行禅师德国正念禅修中心导师

王昱珩(水哥)|《最强大脑》中国战队队长之一

史炎|脱口秀演员,噗哧学院院长

李松蔚|心理学科普大V

林欣浩|作家,著《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等

杰弗瑞·萨德|“现代医疗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嫡传大弟子

潘宗光|香港理工大学荣休教授及荣休校长

约翰·贝曼|世界顶级萨提亚家庭治疗大师

奥托•夏莫 | U型理论创始人

周芳 | 纪录片《水下中国》导演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出品 | 此念

排版 | 王啊晶


做我自己,就是我对成功的理解|严伯钧视频(下)《生命·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