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動員 精益出品 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安全保障——長安客車負壓救護車誕生記

“調整好了,你打著車,我再測一下電流……130安培,好,妥妥的!”3月15日,位於定州工業園的長安客車總裝生產車間裡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20多輛貼著“生命之星”救護標識的長安睿行M90負壓救護車一字排開,正在進行專用設備的安裝和調試。

快速動員 精益出品 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安全保障——長安客車負壓救護車誕生記

總裝車間正在進行裝配的長安睿行M90負壓救護車。記者袁立朋攝

  2月份是疫情最吃緊的時候,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和河北省工信廳、河北省委軍民融合辦作出安排部署,要長安客車積極研發生產負壓救護車,支援疫區。作為河北省唯一一家生產專用救護車的汽車企業,長安客車快速響應,2月16日正式成立長安睿行M90負壓救護車項目團隊,集中優勢力量展開了生產。

  創造一切條件保證進度

快速動員 精益出品 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安全保障——長安客車負壓救護車誕生記

技術人員正在測試長安睿行M90負壓救護車內的負壓設備。記者袁立朋攝

  “負壓救護車完全不同於普通救護車,主要特點一是滿足每小時最少20次換氣循環,艙內相對壓強差在-30至-10帕;二是保證車內有毒有害空氣必須經過專業過濾處理才能排出車外,對粒徑0.3um的氣溶膠濾出率大於99.7%。我們的救護車通過改造升級實現前後艙隔離,提高了整車密封,安裝了符合國家標準的負壓設備,排出氣體過濾分離率可以達到99.99%,最大限度避免了二次感染。”長安客車負壓救護車項目團隊總設計師張鴻芳說。

  剛接到任務時,正處於疫情嚴峻期,每天確診病例都在上漲,看著天天更新的數字,項目團隊成員都心急如焚,“疫情太緊急,我們的團隊一直以不分晝夜的模式工作,大家沒有任何怨言,各自克服了居家辦公的種種困難,就想著把時間省出來,早點把車送到一線去!”張鴻芳感慨道。

  設計團隊按車身、動力、電器、內飾、上裝等部分進行了分工,先是在家“雲辦公”,再集中討論,解決難點。深夜技術攻關、清晨視頻會議、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成了團隊成員們的“標配”。由於連日緊張工作,張鴻芳右耳曾一度出現短暫失聰,她顧不上去醫院檢查,一直堅持七八天後才逐漸緩解。

  “長安客車有著多年救護車研發製作經驗,技術比較成熟,有能力短時間拿出產品,但疫情的影響是制約我們的關鍵因素。”長安客車技術部副總監曹紅建說。救護車上的配套設施、負壓設備、除顫儀、體外起搏器、多功能擔架等專用設施都需要從全國選配貨源,更讓開發團隊著急的是,車上還有不少產品是非標準件,沒有可以直接借用的現成產品,必須得一對一定製,而且當時多數配套企業都沒有復工,物流極不順暢。

快速動員 精益出品 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安全保障——長安客車負壓救護車誕生記

一位工人從正在從裝配生產線旁走過。記者袁立朋攝

  “想盡一切辦法、創造一切條件也得保證進度!”開發團隊開始了艱難突破。生產負壓設備的廠家在北京,但產能已經滿負荷,拿不出貨來供應,但最終被開發團隊打動,答應先分批供貨;內飾材料的生產企業在江蘇,物流不暢,想方設法克服了多個問題才把貨運到;器械櫃需要定製,好不容易才找到本地一家有資質的企業,答應生產……

  從2月16日公司正式復工到3月3日,僅用16天就做出了第一輛樣車並通過評審,7天后的3月10日,首批4臺車下線,開赴抗疫一線……

  “在平時,開發這樣的產品至少需要半年時間,但鑑於目前疫情緊急,我們必須盡最大努力加快進度,早一天供貨,醫護人員就多一分安全。”曹紅建說。

  這可不是簡單的加減法

  “負壓救護車,可不光是簡單的加減法,裝個負壓機、加個密封艙就行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長安客車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馮鐵林說。

  馮鐵林介紹,把一輛設計成熟的乘用車升級改造成醫用負壓救護車,需要升級原車發電系統,車體密封性提升改造,設置醫療艙,增加後艙冷暖風裝置、電氣系統、醫療設備、負壓設備等,整車功能調試,“總共需要進行8大類56個項目的改造,才能成為一輛合格的負壓救護車。”

快速動員 精益出品 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安全保障——長安客車負壓救護車誕生記

總裝工藝工程師支宏亮(前左)在和工人探討加工方式。記者袁立朋攝

  “我們是本著精益化的理念來打造這個產品的,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我們還是在人機工程上下了不少功夫。”馮鐵林說。救護車醫療艙內的空間不僅要放置擔架、負壓設備等諸多醫療設備,還要滿足同時3到4人乘客座位,保證車內救治,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優化設計,保障能力使用體驗就會大打折扣。

  為了提升設計的科學性,開發團隊還請到了同城的省七院、定州市人民醫院急診科、設備科專業使用人員親自體驗指導。從使用者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設性建議:大到醫療艙佈局的佈局,小到氧氣瓶、除顫儀、呼吸機等醫療設備的固定放置,輸液瓶掛鉤的高度、電源插座的位置;根據以上諸多問題,研發團隊迅速組織逐一分析,優化設計。

  考慮到更多用電設備的擴展,開發團隊為醫療艙配備了大容量蓄電池和更穩定的逆變器,預留了500瓦功率的餘量,“在發動機熄火的情況下,負壓機和後艙的醫療設備也可以再工作2-3小時,以保證在極端情況下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安全。”馮鐵林說。

  安全和穩定壓倒一切

  “負壓救護車最關鍵技術就是負壓功能的穩定,不能出現木桶短板,這是保證使用安全的關鍵。”張鴻芳對產品穩定性的認識非常深刻。

  樣車的測試初期,靜止試驗每次都過關,可一上路,問題就出現了:受各種工況影響,負壓參數很不穩定,超出了設計區間。

快速動員 精益出品 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安全保障——長安客車負壓救護車誕生記

工人在檢查車底敷設的竹膠地板和醫用PVC地板的粘合情況。記者袁立朋攝

  “這絕對不行,馬上分析找原因!”這時候,離交車只剩下幾十個小時了,開發團隊又連夜展開了研討。從車身、內飾、裝配工藝再到供電、負載、電磁干擾……開發團隊用排除法把所有可能涉及的項目進行了檢查,最後終於搞明白,是車體的密封性出了問題。

  找到了問題,火速解決。開發團隊馬不停蹄調整了密封工藝,在關鍵部位進行了重點強化。第二天,樣車整改後車再到試車場進行第二輪試驗驗證:啟動負壓機及所有用電設備,在專業的調試跑道:鵝卵石路、搓板路、坡道、彎道等各種路況,勻速、加速、制動……

  “動力正常!”

  “負壓範圍正常!”

  “噪聲正常!”

  “供電系統正常!”

  “空調系統正常”

  ……

  儀器顯示,醫療艙內的氣壓與車外的壓差穩定維持在-30帕至-10帕之間,“成功啦!”研發團隊成員終於舒展開了久違的笑臉。

快速動員 精益出品 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安全保障——長安客車負壓救護車誕生記

工人在安裝加固長安睿行M90負壓救護車專用警示燈。記者袁立朋攝

  為保證全車和醫療設備的穩定性,開發團隊把發電機更換為可供應132安培電流的大功率產品;增加了附加電瓶和大功率逆變器;重新設計並優化了全車線束;為醫療艙增加了獨立冷暖空調;醫療艙內飾採用有更好防腐性、耐菌性的材料……

  “長安睿行M90本來有成熟的機械設計,加上穩定的負壓醫療艙,就能為醫療機構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轉運保障,為早日打贏疫情阻擊戰助力!”馮鐵林說。

  目前,首批20臺負壓救護車訂單已經開始陸續交付,長安客車新能源及行業營銷部總監曹東告訴記者:“不光湖北,來自重慶、江西、雲南甚至新疆的訂單又來了不少,我們正在全力以赴排產,務必保證如期交付!”(記者袁立朋 李皓)

快速動員 精益出品 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安全保障——長安客車負壓救護車誕生記

即將交付的長安睿行M90負壓救護車。記者袁立朋攝


點擊查看詳情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