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是不是蘇美爾人,有沒有定論?

乖乖的Jane


這種問題其實也只是吸引注意力而已,都是說人類文明的變化是進化和遷途,都說非洲是人類的起源,但是這些都只是通過少數的證據猜測推理而已,並沒有絕對有把握的證據,所以現在的文明有證據證明的才是真實的,其他的都是推理,所以並不能當做真正的歷史。



蘇美爾人是生活在西亞中東地區的古人,是兩河文明的締造者,也就是現在的伊拉克的上古文明,蘇美爾的意思是黑色頭髮的人,這跟我們亞洲黃種人非常的類似,蘇美爾的兩河文明是公元前3000多年到4000年,距離現在超過了五千多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但是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在公元前2000年被滅。


終結於巴比倫文明腳下,蘇美爾人是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遷到兩河流域的,並順利的在公元前4000年率先進入了先進文明,當時他們已經掌握了金屬冶煉技術,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屬的一個文明,蘇美爾人在六千年前就已經掌握了黃金和青銅器的冶煉技術,不得不佩服這些人的厲害,屬於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在蘇美爾文明被滅後,這些人到底去了哪裡呢,蘇美爾文明起初就是因為國內腐敗分裂鬧內亂,最後才讓外人趁虛而入導致最終的滅亡,蘇美爾文明的滅亡代表著消失斷絕,蘇美爾人文明是半宗教半郡主的統治,最後也抵擋不住時間的車輪,倒在了時間的腳下,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



蘇美爾文明滅亡後,蘇美爾人真的完全消失了嗎,還是說遷移逃荒到了其他地方,在科學考古中發現蘇美爾人和古埃及人都是黃色棕色人種,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跟我們非常的接近,所以有人覺得我們跟這兩個文明有可能有連續,甚至覺得我們的夏朝就是這兩個文明中的一個。


其實蘇美爾文明的確早於我們的夏朝文明,而夏朝現在沒有找到真實存在的證據,蘇美爾文明的建築結構是土石結構,我們的文明是土木結構,規格上完全不一樣,唯一相似的是文字,我們的是象形甲骨文,蘇美爾是契形文字,而且農耕文化都差不多。

但要說的是我們一萬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了證據證明我們是一直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從河南和浙江一帶發覺出來的文化遺址都是六七千年前的,說明了在蘇美爾人還在兩河流域的時候我們這裡已經形成了許多不同的文化,根本不需要蘇美爾的到來我們也有足夠的條件形成文明,雖然有可能會晚一點,但是仍然是獨立的。



有不少人猜測四川三星堆遺址有可能來自埃及或者蘇美爾,因為三星堆的文化跟華夏文化相差很大,有可能屬於外來文化,蘇美爾和古埃及的可能性最大,但是華夏中原文化跟這些地方的文化區別很大,甚至有人猜測山海經裡面記載的一些東西跟古埃及和蘇美爾有關,,現在這些都是猜測沒有真實的證據。


無法超越的足跡


中國人和蘇美爾人沒有任何關係。

這種事還需要什麼定論?除了一些民科,沒人會把他們聯繫在一起。

蘇美爾文明,是發現於兩河流域美索不達尼亞平原的文明體系,也是全世界最早的文明體系之一。


根據C-14的年代檢測:

蘇美爾文明源於公元前4500年,距今有6000多年的歷史;終結於公元前2000年,隨後被古巴比倫所取代。

公元前4500年的時候,請問中國人在做什麼?

那時候,我們已經有自己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目前沒有發現這些文化和蘇美爾文明有什麼關係。

將兩河流域的文明與華夏聯繫在一起,並不是當代的發明。早在19-20世紀初,就曾經流傳過“中華文明西來說”,即:

  • 漢族的始祖黃帝起源於兩河流域,率領部民遷徙到中原。在擊敗了土著領袖蚩尤後,成為中原的統治者。


西來說的流行,與晚清的政治形勢有關。

像是孫中山、梁啟超、章太炎等人堅信西來說,其實是受到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影響,意圖使漢族人躋身於優等種族之列。

其中,最簡單的方式莫過於——證明漢族的祖先,也曾經是和歐洲人一樣的殖民者。

在這種情況下,西來說這種荒謬觀點自然是大行其道。


HuiNanHistory


如果沒有新和更充分的考古證據推翻現有的結論,應該可以肯定地說,中國人和蘇美爾人沒有遺傳延續關係。

蘇美爾人,有特定含義,是指公元前三十世紀至二十世紀末,生活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人們。這個地區,在現今伊拉克東南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下游。

最早來到這個地區定居的,是一種非閃族人,現在稱其為原始幼發拉底人或歐貝德人。這些人到那裡的時間,大約在公元前4500-4000年。

真正被稱為蘇美爾人的,是在這些人之後,約於公元前3300年前後,到達了這個地區。他們說蘇美爾語,逐漸成為當地的流行語言。

公元前3000年以後,蘇美爾人逐漸建起了自己的城邦。第一個把這些城邦統一起來的,叫伊坦納,約在公元前2800年。

此後,蘇美爾曾多次被異族征服。公元前1900年阿莫里特人佔領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後,蘇美爾人逐漸被融合了。他們的文化,留給了閃族繼承者。

關於蘇美爾人來自哪裡,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源自安納托利亞,即所謂的小亞細亞,亦即今天構成土耳其亞洲部分的半島。

蘇美爾人,或者說其他西域民族例如雅利安人,是否與中國人有更近的關係呢?

數萬年以前,很難說各個地方的人之間沒有聯繫,時間再往前推,相互聯繫的可能性更大或者也更緊密。

這個界限,可以從新石器時代劃分——在新石器時代,中國這片土地上,已經有了足夠多的各種文化,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種族或稱民族的特徵——一萬年前開始的新石器時期,“中國人”肯定與“蘇美爾人”無關——當然,那個時候還沒有蘇美爾人一說。

再往後呢?比如商代。

著名學者李濟先生,曾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邀請生物測量學家吳定良,以及美國人類學家庫恩、豪威爾、佈雷奇、特納等人,共同對安陽出土的商代410個頭骨進行了測定。 之前,加拿大解剖學家步達生曾認為,安陽出土頭骨存在明顯差別。因而,李濟亦曾假設,這些差別,是因為商王朝在中國北方建立時發生了寬顴骨人種的入侵,在中國北部建立了殷帝國。

但經過這次測量,豪威爾利用當時新近發現的新石器時代人骨,得出的結論是:“安陽人骨與新石器時代根本之間似乎看不出明顯的差別。”

他進一步說,其實,“步達生很早以前就根據當時已有的材料,得出結論說,新石器時代和現代中國人並不存在本質的差別”。

1950年以後,國內的林純玉、臧振華等若干學者,又對類似頭骨進行了多次測量,包括與現代的海南島人的頭骨進行了比較。

著名學者張光直先生,始終參與了他們的研究。在歸納了上述報告後,張光直先生說:“總的來說,我們傾向於同意豪威爾的意見,‘目前最保險的說法似乎是這個北方地區的人口在形態上相當穩定,起碼顱骨形態是如此,而且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就表現出令人吃驚的統一性。’”

商代人,與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及現代的海南島人,有“令人吃驚的統一性”。以此來回答和蘇美爾人的關係,已經可以了吧?


一老沈一


十多年前我就發貼否認中華文明在中原的說法,肯定良渚文明才是中華文明發源正統,結果被各大網站封了十幾個號。地域利益把民族文明發源作為一個自己符號,一直在歪曲左右我們對自己民族的認知。

中華黃河,北方文明證據在那呢?歷史是要以考古證據說確定的,那些專家們沒證據整天瞎扯,胡吹抬高中原倭化江南諸省,典型的自卑意淫。也怪不了世界學術界會認為;中國華文明是外來西方人傳入的誤解。

石器時代文化與文明起源並不是同一個概念,非洲黑人,澳洲等地方土著人也有自己幾千年的自己文化傳承,但從沒有他們文明發源這說法。就算是中華土著文化最早也不是中原北方,南方浙江,湖南,廣西等地發現的古人種植水稻有一萬二千多年,但這隻能是古人部落文化,能算文明發明嗎?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北方產玉,但只是生活用品,裝飾品,玩具類,這與江南良渚同時代把玉作為精神信仰,及身份,祭祀文化高度,這是同一個概念嗎?國內一些專家們連這常識也不懂嗎,一直刻意混淆只能說明是個人情感目的主導嚴肅的文化研究方向。

談文明發源,首先要尊重考古與文明傳承證據,用事實說話。 世界學術界承認的”中華文明發源地”是”浙江的馬家浜文明”,是”世界二大農耕文明發源地之一”。其後的”良渚文明”有完整的考古證據鏈證明這種文明的傳承!”

中華文明靈魂核心的代表,絲調,茶葉,文字,磁器,青銅器,玉文化,龍文化等等,那個發源在黃河流域了?全圍繞在江南杭州周邊地區,這絕對不是什麼巧合。谷歌,百度等搜索上找,”大英百科”唯一有記錄的是浙江的馬家浜文明。2013年在浙江平湖發現的”良渚文字”距今5000多年。

7000多年前浙江”馬家浜人”就大規模人工種植水稻了,4500多年前的”炎帝”是如何教比他早3000年的祖先農耕的?先入為主的“北方中原發源說"更多的是主觀先定位,然後再找證據,近代中國找了百年,有的只是否認北方中原這一說法不可信的證據。


鶴林雨露3


應該是中國文化受到蘇美爾文明的影響,遺傳上沒有多少聯繫,蘇美爾是當時地球上最文明最發達的國家,所以文化對外有輻射力是很正常的,實際古埃及也受到蘇美爾的影響三星堆可能就是蘇美爾文明東遷移一系列推動形成的,但是三星堆的統治者應該後來又在戰亂中被土著擊敗屠殺,或者通婚同化,三星堆早期的統治者明顯是西亞中亞人種,但是後期就是四川當地土著了。中國文化的許多重要元素顯然是來自當時的二河文明,例如夏曆星宿的說法,十二週期法,經過郭沫若考證就是來自兩河流域。還有三星堆發掘出來的所謂神樹,和蘇美爾如出一轍,還有其他細節方面相同相似的太多。


血山飛蟲


不知道你說的中國人,是政治學上的?地理學上的?還是人類學上的?文化學方面的?或者民族學方面的?

搞不清這些概念,什麼都是扯蛋。


拾字接頭


蘇美爾人是白種人,你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


太興真人


中國人不是美國人。


賈峪村言


蘇美爾人也是黃種人,今天才在喜馬拉雅上聽了這個,好像比古中國文明早了兩千年,後來滅亡了,其中有兩千人的一支遷移失蹤了,國際考古學家說可能是古中國的前身,不過只是猜想


阡陌風歌


你應該問中國人是不是蘇美爾人的祖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