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局外人》:淺談其蘊含的存在主義哲學、作品內涵及現實啟發


說到《局外人》,就不能不提這本經典著作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產生的深遠影響。

《局外人》是加繆的成名作,也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堪稱20世紀整個西方文壇最具有劃時代意義最著名小說之一,“局外人”也由此成為整個西方文學-哲學中最經典的人物形象和最重要的關鍵詞之一。

再讀《局外人》:淺談其蘊含的存在主義哲學、作品內涵及現實啟發

加繆的存在主義哲學

讀加繆的作品,離不開也繞不過的,是加繆的存在主義哲學觀,這種哲學思想貫穿了他所有的作品。

存在主義作為當代西方哲學主要流派之一,被公認為是一種關於具體個體的哲學。存在主義以人為中心,強調人存在的價值,尊重人的個性和自由。

在存在主義看來,世界是荒誕的,人的存在本身是沒有意義的,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礎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從而賦予意義。

加繆是荒誕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1957年10月,44歲的加繆成為了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筆下的人物,總是遊離於主流社會之外,與社會格格不入。而他的作品,則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反思與審視,意在揭示世界的荒誕性,並主張直面荒誕,在荒誕中奮起反抗。

法國哲學家薩特曾這樣評價加繆及其作品:

加繆在20世紀頂住了歷史潮流,獨自繼承著源遠流長的醒世文學,他懷著頑強、嚴格、純潔、肅穆、熱情的人道主義,向當今時代的種種粗俗醜陋發起了勝負難卜的宣戰。

加繆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立足於人的體驗本身,從“荒誕感”出發,可以概括為兩點:荒謬問題和“我反抗,故我存在”,即認識到世界的荒誕性是我們人生的常態,然後努力去反抗。

再讀《局外人》:淺談其蘊含的存在主義哲學、作品內涵及現實啟發

加繆的另一部作品《西西弗斯的神話》中的悲劇英雄人物西西弗斯,被眾神懲罰,在地獄裡週而復始地將一塊巨石推向山頂,卻又在臨近成功時石頭墜落,於是又重頭開始,永遠不可能成功。然而,在加繆看來,西西弗斯用一己之力對抗這個世界的荒誕,他是值得肯定的,他主導了自己的命運而不是交於他人手上,他一直為自己的自由而鬥爭而不是向這個世界妥協,繳械投降。反抗,在加繆看來,是有絕對價值和意義的。

正像加繆自己曾說過的:這個世界充斥著謊言和奴性,孤獨的荒草到處瘋長。無論我們每個人有怎樣的弱點,作家職業的高貴,永遠植根在兩種艱難的介入中——拒絕謊言,反抗逼迫。

局外人的表象下,是默爾索對這個荒誕世界的無聲反抗

對於世界,我永遠是個陌生人,我不懂它的語言,它不懂我的沉默,我們交換的只是一點輕蔑,如同相逢在鏡子中。——北島

“今天,媽媽走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不清楚。”小說的開頭,寥寥兩句話,十幾個字,冷峻詭異,讓人詫異又不解。怎麼會有人,連自己媽媽到底是哪天去世的,都不清楚?這該是一個內心多麼冷漠、沒有感情的人?

小說的主人公默爾索,在作者筆下就是這樣一個不遵循、不認同社會基本規範,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的“局外人”。他看似對什麼都漠不關心,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對這個社會疏離冷漠,充滿了漠視和不屑。

跟誰交朋友他無所謂,反正他也沒多大熱情;明明不喜歡的人,卻說可以跟對方結婚,只要對方願意;媽媽哪天走的記不清楚,在替媽媽守夜時又抽菸又喝咖啡,看不出有多麼悲傷。甚至,在媽媽的葬禮上,沒有掉一滴眼淚,只是覺得天氣太熱,身體太難受......甚至,在媽媽葬禮後過了僅僅兩天,他就陪著女友去看喜劇電影,絲毫不見媽媽去世對他有多大影響。

後來默爾索偶然捲入了朋友雷蒙和其情婦的衝突。在跟雷蒙到海邊度假時,他開槍打死了雷蒙情婦的一個兄弟,理由卻是那天太陽太熱太毒,是太陽讓他開了槍。最終,他因殺人被捕入獄。在監獄裡的默爾索,對自己的案件審理也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他拒絕律師給他的標準答案,在接受庭審時只想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法官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相信上帝,但默爾索一次次拒絕了他,更拒絕在上帝面前對自己沒有在媽媽的葬禮上哭的行為進行懺悔——他完全不相信那一套。

默爾索對於這個世界而言,無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局外人,他融入不了這個社會,不適應社會的運行規則。種種離經叛道的行為,都顯示出默爾索內心對這個世界的淡漠、無視、蔑視和挑釁。

而他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清醒地認識到周圍一切都是荒謬的,他看透了自己身處的社會。周圍的世界,所有人都戴著面具,日常上演著各種“戲劇化”表演。只有默爾索不屑於同流合汙,他只想遵從自己真實的內心,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默爾索通過自己這樣的行為和態度,來表達對現實荒謬世界赤裸裸的厭惡和無聲的反抗。

當荒誕充斥了現實世界,真實便無處安身

因為殺人而入獄的默爾索,實際上如果按照正常法律,原本可以獲得從輕量刑,但最終默爾索卻被判決斬首示眾。

荒謬而可笑的是,判決的依據並不是默爾索犯下了多麼不可饒恕的驚天大罪,而是因為眾人眼裡默爾索道德上的瑕疵和缺失:不親自照料自己的媽媽,讓老人家住養老院;給媽媽守靈時又吸菸又喝咖啡;不清楚媽媽的具體年齡,在媽媽的葬禮上也沒有掉眼淚;朋友雷蒙是個混混,沒有正經工作還有情婦......

最後對默爾索的審判,不是法律層面的,而是上升到對他靈魂、道德、倫理層面的審判。律師、法官、陪審團,所有人對於真正的事實,都選擇了無視,而聚焦於默爾索到底沒有靈魂和人性——最終,他們全體一致得出了結論:默爾索毫無人性,罪無可赦,必須判定死刑。

默爾索最終死於眾人的道德審判——他沒有表現出社會所期待的一個人應有的道德表現。法律層面他或許能夠被寬恕,但道德和靈魂的審判卻將他置於死地。

法律讓位於道德,荒誕充斥了現實世界,真實便無處安身。

堅持說真話的默爾索註定難以被這個社會及其背後的價值體系所容納,即便他最終沒有被判死刑,即便他能重新開始生活,也註定會處處被排斥,困於社會基本規範的大網,拼命掙扎而不得解脫。

現實層面的思考和啟發

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魯迅

我們當下所處的社會,高度文明化,講究規範規則,有太多的框架去束縛和限制一個人。而我們周圍所處的環境,也像是一個高度戲劇化的舞臺,每個人都要遵循相應的規則和秩序,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如果你不知道一件事情該怎麼做,看起來最好的辦法就是隨大流,過主流人生。然而,這樣的想法和生活,很容易讓你陷入主流人生的陷阱,順從和屈服於主流社會的價值觀,習慣於程式化的表演,過上平庸、麻木而不自知的生活,成為一個合格的,卻喪失了自由意志和清醒思考的“局內人”。

我們就在這樣的過程中,變成了我們曾經厭惡的那類人:戴著厚厚的面具,說著言不由衷的話語,掛著偽善的笑容,越來越適應主流社會規則和價值體系的同時,也越來越迷茫和不快樂,活得沉悶而壓抑。

再讀《局外人》:淺談其蘊含的存在主義哲學、作品內涵及現實啟發

而加繆,就是想通過他的作品,來傳遞他的哲學思想:面對荒誕的現實世界,不要忘記反抗。

默爾索是勇敢的,他明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會挑戰整個社會的虛偽和荒謬,甚至會因此丟掉性命,依然義無反顧,為了堅持內心的真實而鬥爭。他就像是《皇帝的新衣》裡那個說出皇帝沒有穿衣服的小男兒,戳穿了謊言,還世界以真實和純真。

雖然,在我看來,默爾索的反抗,某種意義上來講,是軟弱而無力的。他看透了世界的荒誕真相,選擇了遵從自己的內心,放逐自我,抱著什麼都無所謂、不走心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不滿,發起自己的反抗,卻最終讓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而我們要做的,是在洞悉世界的荒謬、看透人生的荒誕之後,依然不放棄反抗,用自己的方式愛這個世界,守護好自己真實的內心,迴歸生命的本真。在“局內人”和“局外人”之間,找到一個相對合理的平衡點。

就像羅曼·羅蘭說過的那樣: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依舊熱愛生活。

這個社會永遠有荒誕的一面,但這個世界上也永遠有特立獨行的人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