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喝中藥好嗎?

苗樹平903


空腹可以喝中藥嗎,其實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對於空腹可不可以吃藥,很多西藥在說明書中都有明確的介紹,在服用西藥時只需要按照說明書服用就可以了。

但是對於中藥來說,由於並沒有說明書可供參考,所以,很多人在服用時就可能就存在疑惑了。

那麼對於該怎麼喝中藥,怎麼喝和什麼時候喝才可以充分發揮中藥的藥效呢?其實喝中藥也是很有講究的,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

1.服用中藥的時機與中藥藥性相關

服用中藥的時間要根據病情和藥性來分,對於不同疾病的服用方法可能不同,並且與中藥的藥性息息相關。

中藥的藥性,通常是指中藥的四氣五味,這裡我們先了解一下四氣五味。

中藥的四氣確立以藥物對人體的反應為依據,所謂“入腹則知其性”,四氣指中藥的“寒熱溫涼”四個特性,五味是指中藥的辛、甘、酸、苦、鹹五種常見的味道。

比如,寒涼藥可以清熱解毒,養陰生津,適用於陽熱證,溫熱藥可溫陽散寒,回陽救逆,適宜陰寒證。《黃帝內經》提出,“寒者熱之,熱者清之,清者溫之,是為中藥四氣治療原則。五味首見於《黃帝內經》,本義是指經口嘗或鼻嗅的五種滋味,即“入口則知其味”。《黃帝內經》指出五味的陰陽屬性,日“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歸納五味的作用即“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

四氣和五味之中,寒涼的藥物和五味偏重的藥物都會的胃黏膜造成一定的損害,所以一般不推薦空腹服用,一般都建議飯後一個鐘服用。

2.服用中藥與患者病情也相關

除了前面說的中藥四氣五味對服用時間的影響外,患者的不同疾病對服藥也有不同的要求。

對於不同的疾病,服用時間也應不同。

用於治療一些肝、腎、腸類疾病,宜飯前服藥。

治療眩暈、咽喉疾病適宜飯後服藥。用於瀉下、滋補的藥適宜空腹服。

此外,用於治療失眠症的安神藥最好選擇睡前一個小時服用。

那麼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藥適宜空腹服用呢?

一般來說,對於溫補藥、瀉下藥、驅蟲藥、制酸藥、逐水藥等或者需要快速發揮藥效的湯劑都最好空腹服用。

3.飯前、飯後、隨餐服用,空腹服用到底是什麼意思?

根據我國大多數人一日三餐的習慣,服藥時間可基本劃分為三個情況:

1.飯前服用是指用餐前30-60分鐘服用目的是使藥物較快進入腸道,利於腸道的吸收,減少食物對藥物利用度的不良影響,利於藥物的吸收和利用。

2.飯後服用則是在飯後30分鐘左右服用,主要是為了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

3.餐中服藥是指在用餐過程中服藥,目的是藉助於食物中的油類促進藥物的吸收或利用藥物阻止食物中糖分的吸收,加速血糖的轉化。

而“空腹服”則是指在胃排空後服藥,一般情況下,飯前一小時和飯後2小時,胃基本排空了,這個時間段沒有進食的情況服用,目的是避免食物的干擾,讓藥物快速進入小腸發揮藥效。

更多中藥藥知識,請關注作者!


藥師子漁


這要看是什麼樣的疾病,所服的是什麼樣的藥物。有些疾病的藥物需要空腹或是飯前服用,而有些則不宜空腹服用。

1、晨起空腹服用

滋補腎陽類藥物、潤腸通便藥、驅蟲藥以及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宜晨起空腹服用。以生理上的昇陽狀態促使藥力迅速發揮。

2、飯前服用

所謂“未食內虛,令毒勢易行”。治療胸腹以下,胃、肝、腎等臟器疾病的藥物,宜飯前服藥,這樣有利於藥物的消化吸收,使藥力得到發揮。

3、飯後服用

消食藥和對胃腸道有刺激的藥物,基本都應在飯後服用。治療眩暈、頭痛、目疾、咽痛等疾病的藥物,為使藥性藉助消化生理上行,也應飯後服。

空腹或不空腹服藥,主要還是看患者的具體情況。如果患者脾胃虛弱,情況不好,經諮詢醫師後,部分藥物的服藥時間是可以更改的,可以改為飯後1小時或半空腹時服用。

4、午前服用

上午宜服用益氣昇陽藥、發汗解表透邪藥。

5、午後服用

午後服用的,多為瀉下藥。

6、睡前服用

鎮靜安神藥、澀精止遺藥、緩下藥等宜睡前服用,有利於次日清晨吸收。但一般晚九點以後不服,以免影響藥物吸收及夜間睡眠。

7、立即服用

一般適病情比較急的患者,如高熱、傳染病、小兒急症等,藥物煎好後多需要立即服用,又稱“頓服”,取急病急治之意。《千金方》載:“凡作湯藥不可避晨夜時日吉凶,覺病須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則易愈矣。”


純鈞LHGR


可以空腹服用,大多數中藥湯劑均在飯前1小時服用。對疾病性質的不同、部位的不同及藥物治療作用的不同,應該結合患者自身情況以及所選用的藥物確定,使藥物發揮它最大的治療效果。如果服用的是安神藥物,可以放在睡前服用,但在睡前15-30分鐘服用。服用藥物過於苦寒辛涼,對消化系統胃腸道黏膜有刺激性的放在飯後服用,可放在飯後30分鐘後服用。對於補益性的藥品,可以空腹服用。代茶泡飲的中草藥可以隨時頻頻服用,沒有具體的時間限制!



半邊君


  • 很多人用中藥來調理身體、預防或治療慢性疾病。其實,喝中藥是有很多規範的。那麼空腹喝中藥好不好?

1藥液溫度:一般湯劑應在溫而不涼時服用,但熱性病者應冷服,而寒性病者應熱服。如發散風寒藥,最好熱服,服後避風寒,遍身微微出汗為宜。

2服用次數:每劑藥物一般煎藥汁兩次,分頭煎和二煎,有些滋補藥也可以煎三次。也可將兩次所煎藥汁頓服,分數次服等等,需看病情不同而分別對待。若遇到患急性病或者高燒不退、四肢冰冷等病情危急的病人,應以重劑量急救,可一日2~3劑,並晝夜觀察酌情增減。嘔吐的患者或者小兒宜少量頻服。遇到複雜病理變化,需根據醫囑或特定服法,以適應病情的需要。

3服藥時間:由於治療疾病有不同的特點,根據病情和藥效,服藥時間有飯前、飯後和早晚的區別。一般藥物宜於飯後服,滋補藥宜飯前服,驅蟲和瀉下藥宜空腹服,安眠藥宜睡前服,抗瘧藥應在發作前一至二小時服用,健胃藥和對胃腸刺激性較大的藥物應飯後服。無論飯前或飯後服用,均應略有間隔,以免影響療效。重病者不拘時間,迅速服用,有的也可以煎湯代茶飲。昏迷的病人吞嚥困難,可以用鼻飼法。

4湯劑的煎出量:一般年輕力壯,病勢較輕的病人,其胃氣上強,每帖方劑可以分兩次煎煮,每次煎得藥液250~300毫升服用。如果是年老體弱久病多年,及幼童由於胃氣較弱,藥汁應該少些。

所以喝中藥應該根據病情需要,決定是否空腹喝,免影響療效。


中醫精典分享


中藥分為很多種類,有一些中藥是可以空腹喝的,例如滋補類的中藥,這樣身體可以更好的吸收中藥中的營養成分,但是其他的中藥在空腹時喝會對胃腸道產生一定的刺激性,所以儘量在飯後一小時之後再喝中藥;除此以外,在喝中藥期間還有以下幾種禁忌:第一種,在服用補氣的中藥時不要吃瀉氣的食物;第二種,在喝中藥期間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生冷油膩的食物。


馬聖華醫生


空腹喝中藥是中藥的一種服用方法。有的藥是需要空腹服的。對於需要空腹服的藥,空腹服是有好處的。對於不需要空腹服藥的藥物,空腹服藥反而對身體不好。下面我就講講哪些中藥需要空腹服,哪些不要空腹服。


哪些藥需要空腹服

搞清那些藥要空腹服之前,先要搞清需要空腹服的原因是什麼。空腹服的主要目的,主要是避免食物與藥物混合,所以能迅速進入腸道中充分發揮藥效。所以,符合這個要求的藥就要空腹服。


適合空腹服的藥物有幾種:滋補藥、瀉利藥、驅蟲藥和制酸藥。

  • 滋補藥,如八珍湯、四物湯、當歸補血湯等,有時方後注“食前服”。因為在空腹的時候,這些滋補藥可以在腸道中快速吸收,充分發揮其滋補作用。最好在夜間臨睡前也服用1次。這樣可以使補藥持續保持治療效果。
  • 潤腸通便藥,如麻子仁丸,方後注“空心時,米飲送下”,空心就是空腹,米飲就是米湯。
  • 攻逐水飲藥,如十棗湯,方後注“平旦服”,平旦就是日出的時候,此時胃腸空空,藥湯可以直接刺激腸道,發揮瀉水逐飲的效果。
  • 驅蟲藥,如烏梅丸、肥兒丸、化蟲丸等,空腹服用,藥物不受食物干擾,直接作用於寄生蟲蟲體,以達驅蟲的功效。
  • 制酸藥,如烏賊骨、煅瓦楞子等,空腹時服,可減少胃酸,並增強對胃粘膜的保護作用。臨床上制酸藥常用於治療胃潰瘍、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有反酸、燒心等症狀。

凡空腹服藥,需要在服藥後0.5-1小時後再進食,1小時後更佳,以利於藥物的吸收。


哪些藥不適合空腹服

不適合空腹服的藥主要是因為很多藥對胃腸有刺激作用,如飯前服會加重對胃腸的刺激,引起飲食上的不暢。這類藥就不要空腹服。


特別是一些消食導滯藥,應飯後服用。包括山楂、神曲、麥芽、谷芽、雞內金、萊菔子等,飯後服有助於消化食物。


另外,對胃刺激較大的藥物,如清熱為主的苦寒藥,治療熱性疾病的藥物,以及味道怪異的藥物,往往容易產生噁心、嘔吐或腹痛、腹瀉的反應,應飯後服。


如含有黃連、苦參、龍膽草、黃芩這類苦寒藥的方劑,以及含有皂角刺、皂礬、乳香、沒藥等口感不佳的藥物,蜈蚣、全蠍等帶有腥味的動物藥的方劑,均建議不要空腹服,飯後服用為宜。


還有一些中藥類書籍總結說,如病在胸腹上部及以上,如頭痛、目疾、咽痛、胃痛等,宜飯後服;胸腹以下,如肝、腎、腸等疾患,宜飯前服。可以當做另一種參考。


我是黃藥師,關於更多服藥方法的內容,可以查看我的文章:

《醫生開對了藥,疾病卻沒見好是怎麼回事?服藥方法大有講究》

(鏈接:https://www.toutiao.com/i6778800312183423501/)

歡迎與我一起探討。



黃藥師手記


大家好,我是專注中藥材、養生藥膳知識分享的食鑑本草。

空腹喝中藥好嗎?

下面我介紹一下中藥服用時的注意事項。

一、服藥溫度

1、溫服:一般湯劑均為溫服,特別是方劑中一些對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例如瓜蔞仁、乳香等;溫服可以和脾益胃,減少腸道刺激。

2、冷服:嘔吐病人或中毒病人服藥適宜冷服;熱證用寒藥也適宜冷服;真寒假熱,也宜熱藥冷服。

3、熱服:解表藥、寒症用藥均為熱服,以助藥力;真熱假寒,也宜冷藥熱服。

二、服用劑量

湯劑服用劑量的多少,與湯汁的濃淡有很大的關係,現在我們服用中藥一般都會選擇代煎,一般代煎會將藥汁混合,然後進行分裝,但是若發現同方藥的湯汁濃淡不一,一定要詢問醫生是否煎煮出問題了,需要如何服用!不可擅自更改服用劑量!

三、服用時間

中藥不同時間段服用對中藥藥效的影響非常大,所以為了更好的發揮中藥藥效,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我們以應邀謹遵醫囑服用!

1、空腹服用:空腹服藥易使藥力得到發揮,東晉時期著名醫學家葛洪說過“未食內虛,令毒勢易行”。多用於實證疾病,特別是積滯、淤血、水溼等症。例如雞鳴散(晨起雞叫時服用)、十棗湯(飯前服用)。

2、飯後服用:適用於人體上部的疾病,耳目口鼻等五官疾病均屬於上部疾病,就需要先用餐後服藥,使藥性流連於上。滋補類也適宜飯後服用。

3、睡前服用:安神類或治療遺尿症類等藥物適合睡前服用,能使藥效及時發揮作用。

4、晝夜服用:一般一些急、重病症需要此種服用方法,使藥效持續發揮作用,清代著名溫病學家吳鞠在《溫病條辯上焦篇》中寫有“病重者需二時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輕者三時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再作服。”

5、頓服:即煎煮好後立刻服用,適用於病情較急者,例如高熱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小兒急症等病症。

總結:中藥如何服用,服用多少,服用時需要有什麼禁忌,如何保存中藥等,每一個問題都能夠寫很多出來,但我們需要注意的只有一條,謹遵醫囑!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大家還有不同的意見或者是建議,也歡迎大家分享出來,以供我們共同交流探討學習,謝謝大家!

食鑑本草


空腹時喝中藥是完全可以的,尤其適合胃腸功能比較好,沒有胃炎、胃潰瘍等胃病的患者。在臨床口服中藥時,建議最好還是根據口服中藥的性質以及身體的情況,確定是否可以空腹時口服中藥。對於補益類的中藥,比如補氣養血、滋陰等功效的中藥,最好是空腹時服用,能夠避免食物對藥物的吸收造成影響,從而影響到藥物的療效。而對於活血化瘀、祛風除溼、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建議最好是飯後進行服用,以減少對胃腸道的刺激。


東宮豪哥


空腹喝中藥好嗎?

1,服藥的方法正確與否,可直接影響疾病的逆轉,康復的快慢,現在仍然有很多人陷入盲區,所以正確服藥也要講究科學。

2,先賢徐靈胎指出:“病之愈不愈,不但方中病,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則非特無功,反而有害”。這說明了中藥的服法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必須予以重視。

3,根據病情和藥性,口服湯藥一般是一日兩服(每日一劑藥,煎熬兩次分服),早飯前,晚飯後。但有藥物則需要定時服用。

1),補養藥飯前服。

2),驅蟲藥,瀉下藥空時服用。

3),安神藥睡前服用。

4,急性病不拘時間,可一天數次服用。

5),服藥時以藥溫度達到可一口接一口服下時最好。

6),治熱性病,出血病性疾病時可冷服。

7),治寒性病,陰症時可熱服。

8),多數中成藥(丸,散,膏,丹,片,沖劑)皆用此法。


老劉105751014


最好是不要空腹吃中藥,因為中藥對於胃來說多多少少都是存在傷害的,早上將藥吃下直接作用於胃,長久來是會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的,最好是吃完後再吃藥。中藥飯前服還是飯後服是有講究的,有的中藥宜飯前服有的中藥宜飯後服。比如補益類的藥物及一些寒涼對胃刺激比較大的藥物就要飯後服用。而一些助消化或治療胃病的藥物就要飯前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