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油價下調,設立“地板價”是為了保護誰?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鄧雅蔓|北京報道

3月17日24時,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迎來第三次下調。其中,汽油每噸下調1015元,柴油每噸下調975元,摺合92號汽油每升下調0.8元,0號柴油每升下調0.83元,這是七年來成品油定價機制實施以來的最大跌幅。

對於此次調價的幅度,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一線巡視員彭紹宗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從近10個工作日看,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平均水平已跌破每桶40美元調控下限,國內成品油價格將按機制大幅下調至對應40美元/桶的水平,低於40美元部分不再下調。

這意味著,國內多數地區汽油邁入5元時代,且在國際油價未回漲時,將穩定於此。為何國內成品油價不能跌破40美元/桶呢?

彭紹宗表示,油價過高過低都會帶來不利影響:過高將加大用油行業和消費者負擔,影響國民經濟平穩運行;過低則會影響國內原油開採行業的正常發展,削弱自給能力,導致對外依存度進一步上升,不利於保障國內的能源安全。

以此次油價下調為例,私家車主和物流企業用油成本將大幅下降,比如油箱容量50L的普通私家車加滿一箱油將少花39.5元左右;但會使得國內石油上游生產、乃至天然氣生產(石油替代品)等行業利潤攤薄,生產積極性得到打擊。

“國際主要石油企業的平均原油生產成本在每桶40美元左右,因資源稟賦等原因,我國原油生產成本更高。生產成本是決定國際油價長期走勢的主要因素。”國家發改委曾對劃定“40美元/桶”做解釋。

需要說明的是,當油價低於調控下限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未調金額不是直接留給企業成為收入,而是全部納入風險準備金。根據《油價調控風險準備金徵收管理辦法》,將全額上繳中央國庫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統籌用於節能減排、提升油品質量、保障石油供應安全,以及應對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實施保障措施的資金來源。

同樣,為了保護消費者權益,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也設定了調控上限——130美元/桶。即當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高於每桶13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上提或少提。

所以,“低不過地板價,高不過天花板價”的成品油調價機制,本質上是為了保護國內石油產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未來,成品油機制有望實現完全市場化,但那仍需要一段時間。3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31號》,對成品油定價機制做了最新描述和展望:成品油價格暫按現行價格形成機制,根據國際市場油價變化適時調整,將視體制改革進程全面放開由市場形成。該文件將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國內成品油“地板價”會持續多久呢?隆眾資訊、卓創資訊等機構的原油分析師皆表示,隨著國際原油期貨跌破30美元/桶大關,疫情和沙特增產將持續利空國際原油市場,原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有翻身之力。所以下一輪調價窗口——3月31日24時,國內成品油零售限價而不作調整的可能性較大,國內成品油“5元時代”預計將持續至4月上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