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疫情之後不會有報復性消費

【深耕生活 頭條首發】服務業大多數企業目前都存在一個幻想,疫情如果在4月中旬能夠迎來解放,那麼勢必將有一股報復性消費到來。那麼從春節至今的三個月時間,歇業的損失一定可以填補回來。

​然而,在已經過去的三個月裡,我們在此不得不說一些令大家失望的話。或許有一部分人也心知肚明,所謂的“報復性消費”,其實根本不存在的。

為什麼說疫情之後不會有報復性消費


為什麼這樣說,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2020年整年的經濟下行趨勢明顯,缺少了服務業現金流支撐的各行業都將迎來困難時刻。服務行業特別是像餐飲、零售、娛樂等,即吃喝玩樂購相關產業,最大的優勢在於充足的現金流,現金流可以很好的盤活經濟,在事關國計民生基礎產業之外,人們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中,少了不有品位的飲食、影視、購物尊享體驗等更高層次的享受。而現在全國影院繼續閉店,餐飲業堂食業務要等到至少四月底才有可能恢復,而即便恢復,短時間內也很難到疫情之前的狀態,人們內心對於疫情的恐懼還遠遠沒有消除。而且對於吃的要求更高,堂食業務將真的面臨更加窘迫的境地。

為什麼說疫情之後不會有報復性消費


餐飲和影院無法正常運營,帶來的最消極影響就是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調查顯示至少有將近四成的餐飲從業人員至今還沒有復工。而這部分人上半年經濟壓力可想而知,縮緊消費成為主流,是不可避免的。

對於企業而言,同樣。沒有顧客消費就沒有效益,沒有效益就沒有現金流,沒有現金流就沒有經營下去的必要。退店潮已經在悄然蔓延,沒有風險抵抗力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根本扛不住。

為什麼說疫情之後不會有報復性消費


二,各行業緊縮成為必然,人們的消費選擇更傾向於溫飽解決和生活必須。有一項數據顯示,年輕人即目前社會中堅力量80後群體中,每個家庭每月的開銷都接近一萬元。最硬核的就是“房貸”,當初的房奴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生活會更加艱澀。如果企業再降薪裁員,那麼僅靠工資收入勉強度日的他們,在還房貸、車貸的巨大壓力面前,根本沒有閒錢再去享受“消費”,至少工薪族是這樣的,每個家庭的消費指數更多傾向於“恩格爾”係數,食品生活保障是首位,其他都將退而求其次。

為什麼說疫情之後不會有報復性消費

三,2020年沒有誰的日子好過,即便是互聯網。從此次疫情衝擊來看,國內經濟的發展單靠概念和互聯網企業並不“靠譜”。當然花互聯網企業在疫情中作出了巨大貢獻,“雲”服務就是一大創舉。這是傳統的製造業也實體經濟所不能及的。可是,我們也不得不看到,如果單純從改善普通大眾特別農民工以及新一代工薪族收入生活中看,實體經濟、製造業廠區還是更為關鍵的重要角色。

為什麼說疫情之後不會有報復性消費

很現實的問題,並不是每個人都具備互聯網從業的資格。但是,製造業卻能夠容納足夠多的普通人,只要身體健康的人,從事工廠流水線生產沒有任何問題,這無形中具備著更廣的就業面,藍領從業人員的需求更多,有工作就有希望,這是底層社會人群最迫切的訴求。

甚至白領階層為了應對疫情帶來的衝擊,也會短暫選擇藍領崗位,不可避免。疫情之下,不僅僅是身體上健康的重視,更多的是心理創傷的陰霾在整個2020年都將成為一種主流基調,悲觀和失望情緒的流露,已經有了一些端倪。

為什麼說疫情之後不會有報復性消費


因此,如果報復性消費不會到來,那麼對於企業而言,又該怎麼辦?所謂開源節流,在整個社會都處在被動的消費需求之下時,企業想要生存,最簡潔的兩方面入手,一是控制成本,二是壓縮利潤空間;控制成本包括人力成本,人力成本的控制前提是要提高效率,效率的提高是可以壓縮人員成本的,更簡潔高效是企業在2020年以及之後的時間裡必須做到的。

為什麼說疫情之後不會有報復性消費


第二是很多企業不願意去做的,壓縮利潤空間。對於企業家來說,即便是知名品牌,在當下經濟形勢下,如果想要不壓縮利潤空間,幾乎是不可能的。所謂薄利多銷,成為2020年企業需要認真思考的話題。暴利行業不多,信息公開透明是常態。讓利促銷量,恆大走在了前面,這是一個信號,連恆大這樣的巨頭企業都在促銷,那麼對於小微企業來說,不讓利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說疫情之後不會有報復性消費


當然企業本身就是必須滿足盈利需要的社會組織,如果不盈利那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如何在困難時刻挺過去,每個企業和每個職場人都應該認真思考和對待。因為,這關乎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如果你不差錢,睜眼之後不需要為今天的開銷犯愁,恭喜你,可以高枕無憂了。

你認為2020年全球會迎來經濟的大下行趨勢嗎 (單選)
0人
0%
會,疫情影響太大,經濟形勢持續走低
0人
0%
不一定,目前國內經濟已經在慢慢恢復了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