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卻風靡日本500年

官方《二十四史》有多厚呢?連著名史學家黃仁宇都說,每天讀50頁,也要四五年才能看完。


在查閱了很多資料後,發現明朝人快速掌握中國歷史,都必讀一本名叫《十八史略》的書。


作者曾先之將書名定為《十八史略》,表示該書是對十八種史書的節略。

採用對正史節略的寫法,以時間為序、以帝王為中心,簡要地勾勒出上古至南宋的中國歷史。


《十八史略》最早刊行於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和其他官修史書不同,作者不單記述孤立的歷史事件,同時梳理了中國上古時代至南宋末年主要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釐清了歷史人物關係。


化繁為簡,將十八部中國正史凝練於一書,堪稱“極簡中國史”,一出版即在民間大為暢行,至明代,《十八史略》作為

書塾中啟蒙性的歷史讀本,成為“超級暢銷書”。


作為史書啟蒙讀本,《十八史略》對日本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與《史記》《漢書》《貞觀政要》《資治通鑑》等一道在宮廷、幕府內被正式講讀。

被《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卻風靡日本500年

同時模仿《十八史略》體例,以“史略”為書名的日本歷史讀物紛紛湧現,在日本基層社會形成一股文化潮流,至今熱度不減。


“史略”文化潮回落後,《十八史略》仍然常常為日本人所閱讀,原書及相關著述也時有出版。


相反,它已被中國人遺忘了四百餘年。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鳴說:“從來禮失求諸野。曾經在民間流行的歷史讀物,每每被湮滅。其實,《十八史略》作為鄉野半啟蒙簡史,很有價值。”


這本《文白對照十八史略》是國內首部《十八史略》文白註釋的完整版,由兩位文史專家註譯,生動簡明,非常適合想要快速瞭解中國歷史的人!



《十八史略》雖只跨越三皇五帝到南宋末年,但學到的不比《孫子兵法》《史記》等史書少。


如果你是公司的管理者,讀史能讓你學會如何用人,歷史上因用人不當導致王朝的覆滅數不勝數。


例如齊國的齊桓公能一舉使天下安定下來,都是管仲的謀略。當管仲病重時,齊桓公問群臣誰適合當宰相,管仲說:


易牙煮熟自己的兒子來討好君主,這不是常人之情,不可以接近;開方背離自己的父母來服侍君王,也不是常人之情,不可以接近;豎刁把自己閹割了來伺候君主,也不是常人之情,不可以親近。


被《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卻風靡日本500年


後來管仲死了,齊桓公還是重用了這三個人,結果他們專權擅政,齊桓公死後六十七日都無人送殯,屍蟲都從屋子裡爬出來了。


十八史略內容雖精簡,但值得借鑑的權謀智慧一樣不少,歷代君王的品性、人格魅力、智慧都一覽無遺。


不論你是管理者還是普通職工、學生、父母,看完這套《十八史略》,大有裨益。


被《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卻風靡日本500年


王明輝教授與郭鵬教授聯合註譯,在原文基礎上用白話文譯出,譯而不僵,十分精彩,大人小孩都能看。


被《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卻風靡日本500年


在原文腳註中,除了對生僻文字、較難理解的語句、古代年號對應的公元紀年和不太常見的古代名物、典章制度等均進行了註釋,還對原文有錯訛的地方在腳註中加按語予以糾正。


被《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卻風靡日本500年


為了給讀者最佳的閱讀體驗,全書採用了

左頁古文原文、右面是白話翻譯,下面是註釋,讀起來非常方便、直觀。


譯文在原文基礎上用白話文譯出;原文據日本刊本補足的部分,在腳註中加以註釋;相應部分的白話譯文以日本刊本為準。


被《四庫全書》遺漏的珍貴史書,卻風靡日本500年


中國歷史浩如煙海,要全面瞭解,非常不容易。但是,每天讀一點,久而久之,就是一種積累。不僅是一筆知識財富,也是和人交談、寫作的絕佳材料。


從這點來說,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少年兒童,都應該多讀點歷史故事,以此擴充對中國歷史文化的認知。


不如從《文白對照十八史略》讀起,成為你的歷史入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