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带笑颜》打响省级卫视“脱贫攻坚”剧播第一枪!20多部脱贫剧点亮今年荧屏

文 |「广电独家」 杨哲

20多部影视剧成为脱贫攻坚时代镜像的荧屏镜鉴,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是又一个检验影视创作队伍创新创优水平、提升创新创优能力的演兵场。

《绿水青山带笑颜》打响省级卫视“脱贫攻坚”剧播第一枪!20多部脱贫剧点亮今年荧屏

今年正值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日前,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召开网络视频会议,调度部署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创作播出工作,自此唱响致富奔小康的新时代主旋律将成为荧屏热点。

继3月16日《一个都不能少》登陆央视后,暖春扶贫大剧《绿水青山带笑颜》将于3月18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打响了省级卫视“脱贫攻坚”电视剧播出的第一枪。

据悉,《绿水青山带笑颜》将领衔20多部献礼剧,记录和呈现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成果。它们成为脱贫攻坚时代镜像的荧屏镜鉴,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是又一个检验影视创作队伍创新创优水平、提升创新创优能力的演兵场。

《绿水青山带笑颜》打响省级卫视“脱贫攻坚”剧播第一枪!20多部脱贫剧点亮今年荧屏

▍深耕现实,讲述脱贫故事

近年来,现实题材影视创作一直是国家广电总局积极动员和引导的方向,目前已取得了不小的突破。

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时间节点坐标,如何讴歌和礼赞这一主题,绘就广大民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的蓝图,成为时代交给文艺创作者的现实命题。

《绿水青山带笑颜》展现了与时代潮流、与国家利益紧密相依的创作自觉。该剧讲述了都市优秀青年返回美丽乡村,在大学生村官及当地村民的协助和支持下,以坚韧的耐力、执着的态度和宽阔的胸怀,依托乡村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优势,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带领落后的贫困农民步入小康,共同走上致富道路并收获成长和爱情的故事。

《绿水青山带笑颜》打响省级卫视“脱贫攻坚”剧播第一枪!20多部脱贫剧点亮今年荧屏

它不仅仅是一个脱贫攻坚的励志故事,更是当代年轻人幸福观、乡土观、价值观的一场蜕变。这种复调式表达,需要创作者深入生活一线进行细微观察与宏观把握。

《绿水青山带笑颜》编剧徐正超从事文艺创作16年。出自他手的创作,无论是春晚小品《火炬手》《不差钱》,还是电视剧《越活越来劲》,往往能够在强烈的戏剧张力中勾勒出一个个鲜明的众生相,从主题思想到价值观的传达,都极具时代共鸣。《绿水青山带笑颜》正是基于他对当下年轻人多元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深刻洞察。

徐正超笑言,《绿水青山带笑颜》并不是命题作文,而是自发创作。“从2016年开始,我前往浙江、甘肃、贵州、安徽、山东5省市采风长达半年时间,既看到了民宿横空问世打破传统方式,也看到了金融女孩放弃高薪回乡种植有机蔬菜,还看到了主动性作为来扶贫的人和事,更看到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如画风景,这些素材和故事给了我很多感触和灵感,刺激了我的创作。”

《绿水青山带笑颜》打响省级卫视“脱贫攻坚”剧播第一枪!20多部脱贫剧点亮今年荧屏

《绿水青山带笑颜》编剧 徐正超

“前期用了很长时间,基础做得很夯实。”采风结束后,徐正超2017年一年时间都在创作剧本,2018年一年时间又在修改剧本,直到2019年才定稿开机。

他的创作尽管时间跨度长,但整个创作可谓酣畅,“好像赶上了似的,无论是采风还是社会信息,都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它们不但没有成为我的累赘,反倒成为我的依托。”

徐正超潜心创作的剧本,不仅令众多投资倾慕,也收到来自播出平台的好感。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节目交易管理中心总监陈汝涵认为,《绿水青山带笑颜》是一部反映时代前沿议题、诠释时代新锐精神的现实主义力作,“剧集扎根现实、青春阳光、温暖向上的气质,与湖南卫视的需求和定位不谋而合”。

现实题材创作是大势所趋,借扶贫主题创作的契机,更多文艺工作者领悟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真谛,只有去生活和百姓中寻找灵感,描绘真实丰满的细节和有血有肉的人物,才能吸引观众,影响观众,凝聚起更多激荡人心的力量。

《绿水青山带笑颜》打响省级卫视“脱贫攻坚”剧播第一枪!20多部脱贫剧点亮今年荧屏

▍坚持“小大正”,“高”而“不冷”

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在调度部署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创作播出工作时提出,要诠释精准扶贫战略的重大意义和艰难过程,用生动的人物、故事、情节、细节,从不同风格、角度、地域进行多样化开掘,讲好脱贫攻坚故事。

20多部脱贫攻坚献礼剧也秉承“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方向,对中华民族脱贫致富奔康路程进行了一次深情回望。而展现国家大政方针与小人物奋斗辉映的《绿水青山带笑颜》,则在史诗性、时代性、审美性、思想性相统一上进行了可贵探索。

《绿水青山带笑颜》立足乡村振兴这一时代背景,以励志的创业经历结合细腻的情感路线,紧扣“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两大主题,通过“返乡创业”“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等元素,记录了一个美丽乡村的生态经济发展历程。

《绿水青山带笑颜》打响省级卫视“脱贫攻坚”剧播第一枪!20多部脱贫剧点亮今年荧屏

“这些硬核词汇并不是政治口号,实际上它们都和生活密切相关。”徐正超认为,主题先行的创作提高了观众的观看门槛,生活故事反而在不经意间还原了它们的简单真义。

该剧一方面将“乡村振兴”的大命题经由村官郑菲的经历娓娓道来;另一方面,通过女主所坚持的琉璃制造产业,描摹出中国传统工艺在现代语境下的新生,同时男主坚持在保留乡村美丽风光的基础上,将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精品民宿有机结合,极具创新意义的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绿水青山带笑颜》用人物个体理想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故事来传递国家发展理念,从通俗化、大众化的视角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理论魅力和真理力量,成为文艺创作的一次成功尝试。

对于徐正超来说,《绿水青山带笑颜》也是他个人的突破提升之作。“《绿水青山带笑颜》中,扶贫这个主旋律并没有限制、影响我的长处,反而给我插上翅膀,让我上升了一个层次,甚至不止一个层次。”

在他看来,没有哪次创作和《绿水青山带笑颜》一样,能够在小人物的故事中展现出更大的气象和格局。

《绿水青山带笑颜》打响省级卫视“脱贫攻坚”剧播第一枪!20多部脱贫剧点亮今年荧屏

《绿水青山带笑颜》编剧 徐正超

在创作伊始,徐正超就提出了4点创作基调:“美剧的里子,日剧的面儿,喜剧的底子,文艺的范儿。”

所谓美剧的里子,是要强情节、强冲突、快节奏;所谓日剧的面儿,是要很清新、很阳光、很唯美;所谓

喜剧的底子,是幽默的东西不能丢;所谓文艺的范儿,是要注入年轻人喜欢的金句和鸡汤。“我期望《绿水青山带笑颜》能够成为乡村田园风格影视剧的一个新标杆。”

徐正超的雄心抱负并不是自说自话。在湖南卫视总编室主任周海看来,“湖南卫视选择这部剧,不仅仅是因为该剧聚焦年轻人返乡创业、生态文明理念的生根发芽、美丽乡村建设等话题,直接切入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最新趋势,更是该剧用生动的人物和故事,做到了扶贫主题的‘新表达’,正能量情绪的‘巧植入’,用年轻人接受的方式,引导观众产生对作品价值的认同感,真正让主旋律传播‘入脑入心’”。

《绿水青山带笑颜》作为一部富有新时代气息的影视剧,敢于触碰扶贫阵痛、直击发展痼疾,深入到现实问题的根脉中去寻找解决之道,让社会再度聚焦热门话题的同时,也让更多青年观众从中获得人生启迪和方向指引。这种由文艺创作产生的振奋力量,也是《绿水青山带笑颜》带给业界的启迪。

《绿水青山带笑颜》打响省级卫视“脱贫攻坚”剧播第一枪!20多部脱贫剧点亮今年荧屏

▍聚焦脱贫题材,贡献广电力量

2017年,国家广电总局就明确鼓励要以“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坐标,进行现实题材电视剧作品的创作。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以来,国家广电总局及其电视剧司在3次工作会议中部署推动扶贫主题影视剧生产播出。

在3月13日举行的重大题材电视剧创作推进视频会上,中宣部副部长、总局党组书记、局长聂辰席详细了解了《闽宁镇》《脱贫十难》两部脱贫攻坚题材剧的进展情况,并指出,要把握好宣传基调,坚持“全国一盘棋”,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共同推进,精心精细精准、用心用情用功打造重大题材电视剧的扛鼎之作。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朱咏雷希望全体主创人员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调动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创作。

《绿水青山带笑颜》打响省级卫视“脱贫攻坚”剧播第一枪!20多部脱贫剧点亮今年荧屏

受疫情影响,20多部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中,9部已经成片,部分剧目拍摄制作被迫延期,广电总局已经多次组织网上视频会议,对这些项目进行策划调度协调,创造条件推动复工复产。

纵观这些影视剧,幕后主创基本都是在主题创作、乡村题材上有深厚造诣的从业者。

《绿水青山带笑颜》的班底以制片人刘流为主导,先后制作过《大村官》《乡村爱情》《越活越来劲》等影视剧,实力不俗;《一个都不能少》的班底以导演白永成为主导,曾制作的《苦乐村官》为新剧中的乡村干部扶贫提供了直接经验;《花繁叶茂》编剧欧阳黔森为核心,主创曾先后创作《雄关漫道》《伟大的转折》

等献礼作品,令该剧主旋律气质凸显;《闽宁镇》背靠文坛巨匠高满堂,有望成为兼具国家叙事和国际表达的作品;已被央视锁定的《最美的乡村》则由“传奇剧王”郭靖宇操盘,相信它也能成为继《最美的青春》之后的又一部收视大剧;目前已经复工的《山哈闹海》剧组由福建电影制片厂组建,老牌纪录创作风格成为该剧品质保障;《温暖的味道》是山东影视传媒集团继2014年成功推出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后的又一力作,精品属性鲜明……

《绿水青山带笑颜》打响省级卫视“脱贫攻坚”剧播第一枪!20多部脱贫剧点亮今年荧屏

不仅如此,这批脱贫攻坚主题电视剧都明显带有清新脱俗之感。

演员阵容上,既有靳东、杨硕等流量演员,也有巩汉林、萨日娜等老戏骨,值得一提的是,像李乃文、吴越、高露等优质中青代演员也参与演出,可谓颜值与“演”值并存。可以预见,这些影视剧圈占年轻观众指日可待。

主题呈现上,既有“闽宁模式”这份解决贫困问题的“中国方案”,也有关注农村“三改”、土地流转、产业升级等中国特色的课题;既有大学生援藏建设,也有都市人回乡创业;既聚焦国家级贫困县的县委书记,也展现沉迷新业态的新新人类;既有新时代的农村新风尚,也有种种的穷山恶水……多元化视角唤醒了观众的滚烫记忆,也刷新了他们对时代发展、扶贫成果的认知。

据了解,各级电视台特别是省级卫视正在加大购买、排播力度,下一步将展开播出工作。湖南卫视预计将在四季度推出另一部扶贫攻坚题材电视剧《湘西纪事》

面向今年这一重要节点,国家广电总局以及电视剧司加强扶贫攻坚主题项目规划,组织影视工作者以多样化、流行化表现手法,生动鲜活地展示扶贫攻坚的成果,为脱贫实践背后的亿万人民和党的十八大以来290多万名扶贫干部留下英雄群像,而各播出平台则将这些主旋律标志性扛鼎之作呈现给观众,环抱更多主流舆论,让民众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才是广电献礼脱贫攻坚决胜之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绿水青山带笑颜》打响省级卫视“脱贫攻坚”剧播第一枪!20多部脱贫剧点亮今年荧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