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如何和孩子交流?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寂寞的寫作人


答:根據年紀不同劃分為學齡前兒童和青春期孩子分別分析

學齡前兒童:

理論基礎:2-7歲的階段,在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中,處於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心理發展特點之一即自我意識的產生,這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基礎階段。

心理輔導:

1、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此階段的孩子由於認知的有限,往往會崇拜家長,覺得家長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家長們也要抓住孩子的這一“弱點”言傳身教,注意孩子對自己持續信任感的培養。

2、傾聽,多多關注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表達自己。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活動中,聽取他的意見,可行時採納,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3、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會以物品的歸屬感來感知“我”和其他人的區別。家長需認同孩子這一發展規律,不要過多的責罵指責孩子。不要給孩子的某種行為“扣帽子”,父母也應及時制止其他家庭成員給孩子“扣帽子”。注意孩子積極情緒的培養,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批評孩子時就事論事,只批評行為並及時瞭解孩子的想法。最後以擁抱結束。

4、及時誇獎和獎勵。注意誇獎孩子時,不要籠統的誇今天很棒,而是誇今天你做了一件xx事或你的某一個行為,我覺得特別棒。讓孩子知道受到誇獎的原因。

5、家長的反思。家長需和孩子平等交流,做錯的及時跟孩子道歉。

青春期孩子:

理論基礎:在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中,青春期處於形式運算階段。這個年齡段孩子心理發展有強烈的成人感,思維能力和獨立意識都在快速增長,思維發展水平也接近成人。此階段孩子在心理發展中有“青春期自我中心”這一重要特徵,所以經常會表現出不理解父母的想法為什麼總與自己的格格不入,會以“說了,你也不懂”拒絕和家長溝通。這一現象也被稱為“青春期叛逆”。

心理輔導:家長常常會有管教無力感,其實,改變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會有效果。

1、家長切記不能以“愛”為名義綁架孩子。真正做到和孩子平等對話。注意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2、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榜樣。自己做不到的,不要求孩子做到。如果孩子此時有“偶像”,家長可多瞭解“偶像”的成名史、奮鬥史等,引導孩子理性追星。

3、關注孩子的想法。孩子不願交流時,可通過“寫信”、“留紙條”等方式和孩子聊天。

4、關於早戀。可以先和孩子聊別人,一般聊別人時孩子的狀態是放鬆的,家長可以及時捕捉到孩子當下的想法。也可以和孩子聊自己的戀愛經歷,把自己的處理方式和價值觀傳達給孩子。允許孩子有隱私和秘密,切記不可窺探。如果孩子允許,可以和孩子交換秘密。

5、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小目標,引導孩子一步一步實現,成功時及時鼓勵,失敗時及時尋找原因或更改目標。

6、家長的反思。要根據孩子的狀態和表現及時調整自己。錯時及時跟孩子道歉。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王卉老師說早教


交流要改變雙方的角色,不是與父母和子女的角色進行交流,而是雙方與朋友間的角色開始交流。平時與孩子相處,可以輕鬆一些,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說教。我舉個例子,孩子上一年級時,一天中午,我回家就聽到婆婆和女兒在爭吵,女兒說筆是她撿到的,她就可以留下,婆婆不同意她留下,說以後會讓她變壞 。讓我評理。

我去看了一眼那支筆,因為我經常到文具店買辦公用品,知道那筆價格不便宜,我沒給孩子買,她自己也不會買。

我就拿出筆對女兒說,這筆真漂亮,你是怎麼得到它呢?女兒講述了她撿到筆的經過。我就給她講,如果你把自己喜歡的東西丟了,這時你會怎麼樣?(肯定很難過),你希望撿到你東西的人歸還嗎?(希望)同樣別人丟了心愛的鋼筆,也希望你歸還。你覺得呢?下午集隊女兒就把筆交給了失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去實踐,通過她自己的經歷認識世界,在她遇到困惑時,偶爾給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沙漠裡的胡楊樹


我女兒兩歲多,一般出門的話,我都提前跟她說媽媽帶你出去玩,但是要聽話,一定牽媽媽的手,買東西我會先說媽媽不同意買的就不能買喲,買一樣吃的,就不能買第二樣了,以前沒這樣跟她說她出門都是要買什麼就必須得買,現在這樣講,聽話很多了!

也不能什麼都不許不許,這樣孩子會更叛逆


彩虹糖有豆豆兒


通過我和我家孩子的溝通經驗我認為:

一、少說多聽

聆聽是一門藝術,認真的聆聽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費斯諾定理指出人有兩隻耳朵卻只有一張嘴巴,這意味著人應該多聽少講。

多聽能從孩子的語言裡得知他想表達的問題,你才能更好的回應他的回答。

二、讀懂孩子的內心

我有段時間總是巴拉巴拉自己說的多,也不管孩子內心咋想的,只管自己說,起到了反作用,後來我就換了一種方式,先和他聊,發現他內心深處真正想要的東西,所謂對症下藥就是這個理,要抓重點。

三、不吼不叫,換位思考

這個時候不能大喊大叫,要站在同齡人的角度去溝通交流,這樣才比較順暢,如果一味以大人高高在上教育的姿態去聊,肯定不會有溝通和交流的效果。

四、正確引導

這個主要是要引導孩子多表達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會用大喊大叫哭鬧的方式解決,這個時候要安撫,等他安靜下來在溝通,同時要引導他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而不是哭鬧,不斷積累孩子的詞彙量和鍛鍊他的表達能力。



優加科技園張福玲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櫻桃小五月媽媽,分享下我的心得吧,家長和孩子的正確交流,我覺得可以這樣做:

1:家長對於孩子的錯誤要就事論事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誤,那麼作為家長更多的時候和孩子的交流,對於錯誤輕則指責,重則會延續出孩子的其它錯誤,會把孩子一系列的否定掉,這樣做對於孩子的發展非常的不利。

其實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2:尊重孩子,不要擺大人的架子

有些家長和孩子交流,總是覺得自己是大人,所以總愛給孩子講大道理,覺得自己都是對的,孩子就要照著去做,其實這樣做只能讓孩子不願意和父母溝通。

更好的方式是要尊重孩子,給孩子發言選擇的機會,讓他們也能變得有主見,有獨立判斷的能力,彼此尊重,和孩子成為朋友,這才是親子溝通的最好方式。

3:給孩子空間

孩子對於一切事物都充滿著好奇心,想去探索,不過很多父母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都會說不,其實這樣做不太適合,在安全的情況下,要給孩子空間,讓他們有自我的探索感知,這樣更願意和父母溝通其中的感受,父母對於一些教育可以在這個潛移默化中來解決。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眼中的寶貝兒,那麼和孩子的溝通,也要做到平等,學會傾聽孩子,給孩子空間和自主的機會,要尊重孩子,這樣才能更好的交流,和孩子成為朋友。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心得,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謝謝🙏!





櫻桃依媽育兒


家長要時時與孩子保持溝通流暢!

所以做為家長,必須在溝通問題上引起足夠認識,要和孩子多溝通交流。

和孩子溝通是有技巧的,第一條是學會傾聽,要讓他充分表達,當發現他的言行有問題要記下,然後和他討論式交流,不可發號施令,要讓他理解與深刻認識。學會與孩子交流。如果孩子不愛主動交流,就需要家長找到孩子感興趣話題先開頭,讓他打開話匣子,然後巧妙引導到你想表達的話題,最好在他興趣正濃時去引導話題。讓他逐漸接受你的引導。

要和老師保持時時溝通。孩子一旦上學,孩子在校的時間甚至比在家時間還長,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老師比家長更瞭解孩子。從老師因材施教方面去引導培養孩子。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有不同的心理特徵,做家長的,不僅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從小就鼓勵孩子多交朋友,關心他人,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既開闊眼界,又心情愉悅。等孩子稍微大些,

多與孩子交流,放下身段與孩子成為好朋友,讓孩子信任你,有什麼話都願意和你說。

到了青春期,要做一位聆聽者,給孩子空間。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儘可能的多陪伴孩子,關心孩子,發現有什麼問題,千萬不能一味地打罵或者訓斥孩子,要多鼓勵,多交流,找出問題根結,正確引導,幫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作為家長,我們平時要更多的用心去觀察,去了解孩子心理的變化。

遇到孩子不願意說的事情,最好不要逼問,讓孩子產生反感。

其實可以採用別的辦法迂迴瞭解發生了什麼情況,可以給孩子留個紙條,或者是你跟孩子說說你在孩子那個年齡遇到的難題,也許會打開孩子話匣子,孩子就會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事情。





卿卿兒童教育


隨著孩子的長大,如何和孩子交流,怎麼交流才能達到預期的結果,是多數家長頭疼的事情。你和孩子臉紅脖子粗的爭執半天,他一句話也沒有聽進去,轉身就走,留給你一個他的大背影。

那麼如何才能正確的和孩子交流,讓親子關係更加親密呢?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1.不要總認為你是大人,孩子就必須聽你的,無條件服從,沒有說“不”的權力。比如,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跟風似的,誰家長報了什麼興趣班、補課班,自家娃也得必須報。不管孩子的願不願意,你都得上,不能說”不去“。我是大人,我的話你就得無條件服從。

2.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家中大小事情的決定,可以試著讓孩子參與其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尊重孩子。平時做完作業,孩子想要做什麼,自己安排。不要總抓著孩子,放在自己眼中,才是放心的。

3.當和孩子發生衝突,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再和孩子探討問題。衝動是魔鬼,這話也適合和孩子溝通中。網上時常會爆出一些親子之間,發生的悲劇案件,多數都是情緒失控造成的。避免發生這些悲劇,學著控制好情緒。



4.說話的語氣,不要過於命令化,讓孩子覺得你就是對他發號施令。心裡出現了反作用,交流只會適得其反。 比如,”時間都過了多久了,你怎麼還沒有去寫作業。聽到了沒有,快點去,還要我說幾遍?” ”媽媽你總這樣說,我不想聽你的。你能不能別這樣說了,我已經知道要寫作業了。“這是兒子對媽媽說的。 ”你已經超過寫作業時間了,兒子。"爸爸提醒兒子的話。 "爸爸,好的,我知道了,謝謝你的提醒,我去寫作業了。“

同樣都是孩子交流,孩子為什麼只聽爸爸的,不聽媽媽的? 想過為什麼會這樣子嗎?問題出在孩子身上,還是自己身上。估計不用說也猜到了。而是說話的方式和語氣不對,令孩子心生厭。



育兒的過程,也是自己學習的過程,跟著孩子成長,時常反思自己。找到適合的,有利於和自家孩子相處的育兒方法,才是作為父母最重要的事情。借鑑他人的育兒方法,而不是一味的生搬硬套用的自家娃身上。


遇見向暖的記錄館


我是言姐,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其特點。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揚長避短,在孩子的教育和交流中,幫助他發現優勢,改正劣勢,該如何與孩子交流呢?接下來跟大家分享一些與孩子溝通的技巧。

第一:把孩子當做朋友。 不要覺得自己是家長就高高在上,什麼都要聽你的。你和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你把孩子當成朋友,在交流的過程中孩子也會把你當成朋友,有什麼事都會跟你說的。

第二:要有耐心,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交流是需要足夠的耐心,有時候孩子總會問你各種各樣奇怪的問題,這時候不要嫌煩,一定要耐心的給孩子解答,這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在和孩子的互動交流中, 瞭解孩子為是怎麼想的,只有瞭解孩子的想法時,才能夠有效的引導和教育孩子。

第三:多講道理,不要總是體罰孩子。要學會跟孩子講道理,不要通過暴力或者命令讓孩子折服。懲罰一時可以起到威懾的效果,但是隨著他慢慢長大,效果不好,甚至產生更嚴重的後果,所以不管孩子犯什麼錯誤,都不要輕易的體罰孩子。

第四:多表揚少批評。經常受到表揚的孩子明顯要自信一些。在生活中要學會常常鼓勵孩子,就算孩子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夠好,批評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常常去鼓勵孩子,增強自信。

作為家長我們也需要正確的對孩子進行引導。

第一: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一個情緒平和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也會是平和的,情緒是會影響別人的,所以不想孩子總是情緒失控,自己一定要控制好情緒。

第二:樹立榜樣,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你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影響很大。要想孩子怎麼做,父母先得做到,榜樣勝過無數的說教。

孩子是我們的寶貝,我們一定要用心去陪伴他,教育他,讓他越變越好。





言姐親子教育


家長和孩子要正常的相處,千萬不要嗲聲嗲氣的跟小孩說話,不要老覺得小孩小,什麼事都不懂,其實小孩遠比我們想象的懂的多。要把小孩當成自己的朋友一樣去交流。尤其不能忽悠小孩或是騙小孩,對小孩一樣要言而有信。

如何引導孩子,這個問題範圍太廣了,得看什麼事,才能正確去引導。比如叛逆問題,比如早戀問題等等。

總言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的老師,言傳身教很重要。父母以身作則就是最好的引導。



千千媽咪


在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孩子大多都是溫暖、善良、有愛的。然而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必然有平等、尊重的親子交流。

一、每個孩子都有想要和人交流的需求

交流是每個人的需要。人的情緒都是由人與人的交流而來。

在7歲之前,孩子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所以與父母交流,分享生活是孩子的本性。

家長要和孩子充分、平等地進行交流,從而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二、我們應該如何和孩子交流

既然在與孩子的交流中,家長的回應如此重要。那麼家長如何和孩子交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呢?

1、最重要的兩個字——真誠

成年人在年復一年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學會了“帶上面具”,但是孩子比成年人更敏感,更能感受到你的情緒。

孩子從對話中感覺到你的不耐煩,孩子就不願意再和你分享了。但是孩子一旦感覺到爸爸媽媽在認真聽我講話,他便會愈加想要表達。

孩子可能在你正在忙時跑過來和你說話,不過你這時只要蹲下來,輕輕在他耳邊說一句:“寶貝,媽媽現在正在工作,等我忙完來找你,你再和我說,怎麼樣?”

孩子從你蹲下來的動作裡感受到了平等和尊重,從你輕柔的語氣中感受到了真誠和期望,自然願意和你交流,分享生活和朋友。

2、以理服“孩”,正面管教

對於孩子錯誤的行為,作為家長必須要指出,不過要以理服“孩”,認真的解釋背後的原因。

《正面管教》中說到: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長和孩子平靜和善討論問題的背後,不僅能幫助孩子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合理,也進行了一次深度的親子交流。孩子更信任家長,家長更瞭解孩子。

3、批評孩子時請給孩子留點面子,卻勿咄咄逼“孩”

孩子其實比你想象中的更愛面子。

就拿孩子生病這件事情舉例,如果孩子生病是因為前些天孩子未及時穿衣服導致的,那麼孩子那時的行為就是錯誤的。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帶來了不良的後果時,其實他是羞愧的,難過的。如果這時你再當面指責孩子,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會陷入更難過的境地。

心理學博士艾麗卡·雷斯切爾曾說:“行為是行為,孩子是孩子。”

意思是對待孩子所作的行為和孩子本人應該區分開來。

孩子是你自己的孩子。孩子生病了,第一時間應該呵護她,關心她,給予她充分的愛。孩子所作的行為自己承擔後果的同時,家長也可以進行正面管教,讓孩子意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

我是@高高說育兒,也是56個孩子的“媽媽”。歡迎大家和我一起交流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