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友們能否對我的習作給予批評指正?

故事與古玩


這兩幅作品如果是打分的話,可以給到60分,為什麼給60分?第一是取法,第二是有一定水平,第三是有一定天賦。按照我個人看,這個作品是以學習王鐸、徐謂等為代表的明末草書風格為主,在字的面目上,已經有一點模樣。但是為什麼只給60分沒得到高分呢?第一是筆法還是比較簡單。王鐸攻書非常用功,遍臨古人,尤其是取法二王、顏真卿、旭素、黃山谷等,他的筆法是非常豐富的,包括提按、線條變化、力度、墨色處理等,對比你的兩個作品,問題多多,一是線條抖動太厲害,這個成為一個最大的敗筆;二是線條變化太少,比如說它的粗細大小基本是一樣的;三是線條的質感、中實不夠,比較薄、比較枯、比較露,缺乏渾厚力度。三是結構。王鐸是一個開拓性的書法大師,人們評價很高,有“后王勝前王"之譽,他的風格特點與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文采彬彬的風格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個就是非常注意字的結構,善於對字進行重新調整組合;第四是章法。王鐸草書非常善於運用漲墨,善於佈置字片、字組,善於營造字眼,善於使用多軸線等,時有十分誇張的造字。但這二個作品則還是按一般的書寫,比較均勻,衝擊力感染力不強。建議作者在這個基礎上拜一個好的老師,再加以科學的訓練,同時提高書法理論和審美水平,才能真正進入正道,迅速提高!


文仰山人


我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看了你的作品,恕我直言,你寫的時間確實不短,但是有幾個問題,我希望你能進行思考和學習:

一、從章法來講的話,您需要再考慮一下左右的關係,上下的關係,把握一個原則,製造矛盾化解矛盾,並且有支撐和擺動的關係。

二、從墨色的關係來看,沒有多大的變化,墨色是一樣。

三、從筆法來講,很多地方,特別是轉折部分和收尾部分的筆法,幾乎能看出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用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跟行家去學習。

四、從字法來看,體現的不是很明確。

以上言辭可能有一些太嚴厲,但個人沒有別的想法,只是針對於書法方面如實指出,因為學術本身就是一個嚴肅的事情,如有不到之處,多多諒解。對你能有所幫助。


書法鏡子老宋


王根權【讀史勾沉】之五

《登幽州臺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幽州是古十二州之一,故址在今天的北京市大興。幽州臺又名黃金臺、魝北樓,古地為燕國之都,是戰國時期燕昭王為招賢納士而築。《登幽州臺歌》是陳子昂懷才不遇的寫作,千百年來多少人都在讀這首詩,都知道陳子昂這首詩寫的悲壯激憤。卻不知道這首詩是在寫誰。今研究孫過庭的《書譜》,解讀陳子昂為其老師孫過庭寫的兩篇祭文,品味“將期老有所述,死且不朽”、“有唐之不遇人也”等精典名句時,慌然大悟。才知道陳子昂是寫他的老師,中國書史上最偉大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


王根權解讀書譜


這兩個習作總體上看還是可以的。能看到二王、王鐸、黃庭堅的影子。字體運筆老辣,佈局上大小、欹側、輕重等很有變化,看來作者的功底還是可以的,也可以看出有多年的習書經驗,是我學習的榜樣,在墨色上提出一點就是無變化,沒分墨段,沒生動感!








知名看淡


整幅作品如枯藤老樹,已經人書具老了。這是書法的最高境界了。這樣的作品不需要指正了,好好享受吧。


青溪散人


書法藝術是線條藝術,線條藝術以自然流暢為美。自然流暢的線條需要長期堅持練習,同時也萬離要借鑑前人和古人的經驗,多臨摹和揣摩他們的名帖。這兩幅書法作品看來,雖然作者也下了很多功夫,也顯出一定的功夫,但總體感覺是臨帖不夠,因而線條裡得呆滯、硬而無韌,略顯呆滯。


激濁揚清ao


說實話非行業內人事,但看你書法感覺缺乏精神,第二是作者應該是學有多種字體,在寫本作品未能專研一門,有點大雜燴的感覺。如果評論的不好,還望見諒。


中國式智慧分享師


的確不錯,缺乏剛勁有力。


覺醒207580216


一個字“好”,求墨寶![呲牙][呲牙]


習慣性手滑


大巧若拙,蒼勁有力[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