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波人事走不出“小圈圈”,江啟臣真的能改變國民黨嗎?

國民黨2020敗選後,江啟臣在世代交替的聲浪中當選黨主席,黨內的新人事佈局備受期待。不過,第一波公佈的人事,包含秘書長、副秘書長等人皆在預料之中,並無太多新意,雖然符合江世代傳承的佈局,但仍未脫地方派系與同溫層。江所承諾的“敢變”是否能真正“啟程”,接下來三個月將是重點觀察期。

首波人事走不出“小圈圈”,江啟臣真的能改變國民黨嗎?


江啟臣甫上任,還未有自己的人馬,人事佈局主要分成三塊:資深前輩、青壯同僚及嫻熟黨工。過去身為學者的他,雖然有在馬英九時代擔任政務官及兩屆民代的經驗,但熟識的對象,基本上不脫“立”院同事或學者。因此,除了秘書長與需留任的一級主管外,幾乎都在同一批人馬中打轉,思考如何放在最恰當的位子。

江的人事佈局中,包含李彥秀、柯志恩、顏寬恆、謝龍介都是民意代表,而李乾龍、葉壽山都有地方事務的歷練,這樣的安排就是希望未來不要重蹈“黨意凌駕民意”的覆轍,讓國民黨真正接地氣。而“罷韓”更是江啟臣上任後首要的嚴峻考驗,一旦“罷韓”成功,傷的不只韓國瑜,更可能重創江啟臣改革的信心,所以這次人事也加入“韓家軍”拉抬挺韓勢力。

據指出,江啟臣也非沒想過向外尋覓人才,但一方面受阻於國民黨“老”的形象,二方面在競選過程中欠了不少人情債;而江過去發起與新世代“立委”組成“透明新連線”,在論資排輩的國民黨生態中,被認為是“搞小圈圈”,如何佈局才能促成黨內的世代理解與合作,也成為他另一個難題。

江的黨主席任期僅一年兩個月,原本就難覓人才;雖然江啟臣的當選,給了國民黨新的門面,但用人能否以“因事設人”取代“因人設事”,攸關他能否真正改變國民黨的體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